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089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doc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老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

一、帮扶对象:

宋翠翠老师

对象分析:

宋翠翠老师是参加工作将近一年的新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是一位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充满激情的老师。

但是,由于宋老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三、帮扶期限:

一学期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2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3.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的实践共同成长。

五、发展目标:

在一学期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

让这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结合她从教成功经验,能把语文课堂“活”起来;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

2.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4.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六、帮扶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2.坚持每周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3.听课:

我和宋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

宋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宋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觉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

4.评课:

每一次听课,随时可能是随机评课。

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

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宋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

5.课后反思:

要求宋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

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一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希望经过一学期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次活动,让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时时自评,提高教学水平。

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结束。

本学期我有幸与青年教师宋翠翠结成了帮扶对子,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

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与积极肯干的宋老师携手合作,互相学习,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坚持教、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交流,双方的教育教学工作、日常学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确立帮带关系后,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帮带结成对子的重要意义:

1、这种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结对子,是充分发挥老干教师辐射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2、是对老教师不断再学习不断提高的一种监督和督促的有效方式。

3、是快速提高年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4、是校际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

5、是提高我校整体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达成共识确立目标

我和宋老师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策略,共同教研、共同听课、评课、交流心得,使两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能力有了进步。

三、针对各自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共同研究的目标:

1、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课堂组织方法的研究及教学手段科学利用的研究。

3、班级管理的方法。

四、帮带互助,收获双赢

我知道只有自己过硬,才可以又能力去帮扶别人。

我不断地警醒自己。

做到了率先垂范,言行举止在师生中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做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习。

我与宋老师在工作中互相切磋,经常一起研究学校的教育现状,教学中棘手的难题等。

比如开学初,共同研究学校的帮扶计划,还有教材和教学;备课过程中,经常组织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研讨,我们一起“说教材,谈教法”,通过听课、评课,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时交流教学情况,不断改进方法。

学期中,我们一起进教室听课,评议优缺点。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共同探索教学规律。

五、及时沟通,增进友谊

我们常常交流各人体会,取长补短。

她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我作为师傅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学期的结对子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当然许多地方仍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加强合作,互相促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情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

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

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个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认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步唤起兴趣。

2、观察比较策略:

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

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

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

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

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4、多媒体策略:

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

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

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

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

就学生的情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

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础;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根据圆的特征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教师提问: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

(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

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

(线段)圆呢?

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

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

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

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

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

半径)

教师提问:

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