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971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docx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从2003年开始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初中数学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能力,这种“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具有五方面基本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区中学学生而言,基本处在农村,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教弱,因此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我校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带来更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我们数学教师急待解决的。

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持续”,意为:

有再提高的底蕴,坚实的基础,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

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长期以来,为应付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我国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结论和证明的方法、技巧。

这是陷入误区的数学教学,是忽视学生内驱力、数学能力、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认为: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因此如何使学生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已成为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正是产生本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1.我们发现许多数学课对知识的结论比较重视,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失去了许多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误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紧,能力培养见效慢,不如“精讲多练”实惠。

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是思考对知识的巩固训练的设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内容的要求上,不能兼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不能教会学生学习。

2.以片面追求分数为特征的“应试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盛行,初中生作业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加上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只能做录音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学生的发展。

因而,我们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为己任,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才能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达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面对知识发展和科技活动全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

在近20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研究主体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

必须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之一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数学教学不能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和反复练习为主的方式,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拥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验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课题的界定

初中数学,是指目前使用的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华师大数学新教材。

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研究获取新知的师生双边认知活动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式学习,也重视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自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囗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依附,不从众。

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

(1)、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

(2)、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

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运用我校的563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理论

  社会科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主体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在强调要使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同时,又强调要使人“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最高表现,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提出出来的。

主体性教学理论。

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属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主体性教育的最终追求。

自主性是人类成为主体的关键,它决定着人们能否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和能力。

自主性强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2、现代心理学理论

(1)、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目的,应着眼于主体性的生成和潜在智能的开发。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它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达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3、活动教学思想

  活动教育教学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欧美教育思想的主流,对当时及以后的欧美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来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确立在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实践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也就是说,人是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实现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使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发展。

这种思想对我们实施“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指导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自觉需要;教育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

  2、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但这种主导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为前提的。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3、活动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

教师所设计的自主学习活动既包括“外显”活动和外显活动的内化。

这种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使儿童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4、渐进性原则

  学生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然是在学习实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循序渐进的,不能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进程,逐渐加大力度,边总结边提高。

三、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范围:

  这项研究的对象确定在2011年秋季入学的,我校七年级6个班级学生。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二)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的方法:

  采取行动研究法,即所有参与研究者要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

  2、研究的步骤:

  此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3月)

  

(1)申请竟标,争取获得临沂市教科室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并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教育方面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完善课题方案、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搜集研究信息,调控、完善操作过程。

  (3)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

  

(1)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五、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注意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要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要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以往教育一些陈旧观念,走进新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主体的“教学活动观”和正确的“教材观”。

  

(二)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探索自主教学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

  1、探索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基本操作模式。

  “教无定法”,但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一些兄弟学校教育实验的经验和我校近年来实践中的体会,探索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操作模式。

2、创设多种自主探究活动。

  学生的自主性多是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的。

在教学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