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7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1.docx

重庆市万州二中届高三月考文综Word版含答案1

秘密★启用前

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下期高2014级

三月月考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Ⅲ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Ⅱ、Ⅲ部分均答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思想政治(100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他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人民斗志提供了重要基地。

这表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2.韩国某外交官说:

“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我们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③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支持,消除文化差异

④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作风。

这表明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D.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7.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名目繁多的酒席操办,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使家庭苦不堪言,再次引起了官方的关注。

下列关于“随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C.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或者完全抛弃

D.随礼应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并适时调整

8.2013年10月27日,河南省汴梁市17所中小学举行了“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知识竞赛。

该活动诠释了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有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

“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还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

这需要我们

A.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B.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D.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

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52分)

13.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

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2分)

14.材料一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截至2012年底,全国3076个公共图书馆、3301个文化馆、405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8分)

 

材料二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教育与媒体支出540.54亿元,增长9.3%。

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10分)

 

15.材料一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为己美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以宗教为例:

在中国的许多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

佛教之所以能够彻底中国化,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而基督教传入中国,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家庭关系,反而接受了中国的祭礼仪典。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这一特点?

(8分)

材料二:

2013年冬季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再一次成为社会热词。

临近过年,许多地方陆续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PM2.5的排放。

而春节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和深厚的文化因子,春节放鞭炮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过年纠结心理的认识。

(14分)

 

历史(100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雷海宗指出: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D.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2.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

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D.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3.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法令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

这一法令是

A.募役法B.市易法C.青苗法D.保甲法

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他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入京

5.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抗战相持阶段的敌后抗日根据地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6.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如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等。

◆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制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A.“三大改造”的启动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八字方针”的实施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7.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可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D.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8.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

“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9.“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

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戊戌变法D.明治维新

10.下表是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这一时期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化的关键在于

年代

1780年

1812年一1815

1860

价格指数

100

32

13

——据《近代文明史》整理

A.英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B.棉纺织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D.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11.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