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804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背诵版Word下载.docx

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潜在的)发展水平

(2)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教育的目标,教育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四、教师教学行为的三种类型(P11-12)

1、尝试式教学:

未经理论学习或专业培训,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

2、因循式教学:

经过专业化培训,针对性、灵活性、创新性不够

3、策略式教学:

较好掌握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根据各种因素选择有效方式工,灵活,创新。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大学生阶段心理发展任务(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P22)

1、建立自我同一性

2、发展亲密关系

★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P40-44)

1、大学生的感知特征

(1)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2)感性的精确性趋于完善

(3)逻辑性知觉水平不断提高

【感知特征看金锣】

2、大学生的记忆特征

(1)意义识记占优势

(2)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

(3)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4)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更熟练

【意敏佳准备持久准确的有效记忆方法】

3、大学生的思维特征

(1)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占主导地位

(2)辨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3)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4)思维的元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有型辩证创造元认知】

★三、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P44-46)

1、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2、丰富性与狭隘性并存

3、强烈性与敏感性并存

4、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外丰内窄有丰大波最强烈和敏感最稳定】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特征(P46-47)

1、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3、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4、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第三章高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

1.教师角色的含义及其转变

(1)教师角色的含义(P53)

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

(2)教师角色的转变(了解,P54)

2.教师角色的形成过程(P54-55)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信念阶段

二.高校教师的威信

1.教师威信的含义(P58)

指教师个人或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与行动的影响力,包括职业威信与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P60)

(1)具有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端庄的仪表,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3)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4)具有正确的学生观。

(5)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内有外,建立正确的学生关,并给学生好印象】

三.高等教师的能力(P63-65)

1.高等教师的基本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

(2)准确的记忆力;

(3)丰富的想象力;

(4)优良的思维力;

(5)集中的注意力;

2.高等教师的教育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因材施教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6)自我管理能力;

(7)教育科研能力;

(8)教育机制能力;

3.皮格马列翁效应(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P70)

四.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内部途径(P73-76)

1.教学观察:

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

2.微格教学(含义及基本程序)。

3.教学反思(含义及反思方法)。

4.科学研究。

5.终身学习。

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干预

★1.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

指个体在工作中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表现为:

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

2.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干预

(1)确立合格的职业期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确立以人为本的信念,真诚对待每个教师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4)正确面对压力,积极自我调节

(5)寻找专业支持与帮助

第四章大学业生知识技能学习与教学指导

一、学习的概念与类型(P88-90)

1、概念

当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类型(P89-90)

(1)根据学习内容不同: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学习

(2)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奥苏伯尔):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3)根据新旧知识关系不同(奥苏伯尔):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4)根据学习条件不同(加涅):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二、学习的基本理论(P90-102)

理论名称

提出者

主要观点

试误说

桑代克

1、学习是不断尝试中、保留正确反应的过程

2、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经典性

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

1、学习的过程是暂时性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建立

2、条件反射的规律性现象(保持与消退,分化与泛化)

操作性

1、学习是对环境刺激的操作性反应,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强化

2、程序教学(机器教学)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如:

将“苹果、橘子、香蕉等概括为水果”

2、学习由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过程所组成

3、强调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4、提倡使用“发现法”(发现学业习)

★认知同化理论

(认知-接受说)

奥苏伯尔

1、有意义学习(新符号与已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非人为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知识的同化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1、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马斯洛)

(1)学习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

(2)学习要在满足人最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

(3)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人性化过程是完全统一的

2、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1)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

(2)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和心灵;

(3)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力;

(4)师生关系强调真实、接受和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108-109)

1、灵活运用多咱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含义及优缺点)

(2)模象直观(含义及优缺点)

(3)言语直观(含义及优缺点)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律(含义与主要做法)

(2)差异律(含义与主要做法)

(3)活动律(含义与主要做法)

(4)组合律(含义与主要做法)

(5)对比律(含义与主要做法)

四、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P111)

1、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五、记忆的实质及类型(P112-115)

1、记忆的实质

记忆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获得经验的过程

(2)保持:

经验的储存与巩固过程

(3)回忆:

经验的提取过程,包括再认、再现

2、记忆的类型

(1)按内容分:

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情景记忆

(2)按保持时间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瞬时记忆·

容量·

在1分钟以上

感觉记忆7±

2项目组块·

容量很大

如:

视后像·

保持时间

保持时间:

20-30秒,不超过1分钟

0.25-2s

★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117-118)

1、研究方法

(1)无意义音节

(2)完全记忆法;

重学法(节省法)

2、结论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七、遗忘的原因与有效复习(P118-122)

1、遗忘的原因

(1)衰退理论:

记忆痕迹随时间消退

(2)干扰理论:

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双重抑制)

(3)同化理论:

知识重组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奥苏伯尔)

(4)动机理论:

压抑说,动机性遗忘(精神分析)

(5)提取失败:

提取线索丢失或错误

2、有效复习的策略

(1)及时复习,当天安排复习

(2)复习时间的适宜:

分散复习效果一般优于集中复习

(3)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学习)法:

50%超额学习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多感官参与

八、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加里培林,P130-131)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原型内化阶段

第五章学习迁移、学习策略及其相应的教学指导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

1、含义(P135)

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获取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熟能生巧等指的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2、学习迁移的分类(P136-137)

(1)按照迁移的效果,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按照迁移的层次,可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纵向迁移又称为垂直迁移)

二、学习的基本理论(P137-140)

理论

倡导者

形式训练说

*

1、迁移是通过对各种官能进行训练,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迁移的产生是自动的

2、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是教学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的难题,是训练官能的最好材料。

相同要素说

伍德沃斯

1、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

学习才能产生迁移

2、所谓“共同元素”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经验概括说

贾德

水下击靶实验

1、迁移的关键在于产者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2、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

(苛勒)

纸下觅食实验

1、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决定因素

2、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

认知结构说

1、强调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

2、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变量

(1)认知结构的概括性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3)认知结构的的巩固性

★三、学习迁移的教学促进(为迁移而教,教学如何促进迁移,P141-142)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情境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了解影响学习迁移条件,也要以此为根据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丰富知识经验储备

2、积极进行心理准备

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4、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5、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6、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知心教学学习策略】

★四、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组成(P144)

1、学习策略的含义

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2、学习策略的组成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利用他人支持策略

图: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

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利用他人支持策略

3、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自己认识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知策略构成见上图

五、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指导(P153-156)

1、计划策略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阅读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

2、监控策略

包括阅读时集中注意、自我反思、自我提问、监控学习速度与时间、监测学习效果等策略

3、调节策略

包括1学习目标、计划的调整;

2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的调整;

3学习心态的调整;

4学习领域的调整。

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1、品德的含义(P161)

也称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2、品德的心理结构(四分法)(P162-165)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二、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P167-173)

研究方法

道德发展

阶段论

皮亚杰

观察法

对偶故事法

1、他律→自律

2、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

两难故事法

(海因茨偷药)

1、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定向,相互的利已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社会

班杜拉

实验法

1、(造型)模仿

2、替代强化

道德价值辨析论

拉斯

西蒙

哈明

**

1、道德相对主义

2、价值澄清(辨析)的步骤(选择→赞赏→行动)

3、价值观澄清办法(澄清应答法)

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2)社会学习理论将人类的学习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经验的学习,二是间接经验的学习。

前者可以从自身活动以正反两方面结果及其经验教训中学习。

(3)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在研究方法、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但忽略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三、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73-179)

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明晰

(1)了解道德规范;

(2)了解道德评价能力

3、道德情感的体验

(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体验直觉的道德情感

(2)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事迹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

4、道德信念的确立

(1)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

(2)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

(3)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

5、道德意志的锻炼

(1)培养学生抗拒诱惑的能力

(2)针对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学业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6、道德行为的塑造

(1)掌握道德行为技能;

(2)训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太上老君观情感信念意志行为】

★四、不良品德的矫正策略(P180-182)

1、过矫正

2、防范协约

3、强化暂停

4、表征性奖励

五、影响说服教育的心理学因素(P184-187)

1、作为说服者的教师

(1)教师的诚信度;

(2)教师的权威;

(3)教师的亲和力

2、作为说服对象的学生

(1)学生的年龄特征;

(2)学生的个性特征

3、作为说服内容的信息特点

(1)信息的透明度;

(2)信息的衍生性;

(3)信息的心理化

4、作为说服路径的沟通方式

主导方式应当是“沟通-对话”式

【教师学生方式内容】

第七章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P194)

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1)学习动机过弱,学习者学习兴趣不浓态度冷淡,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动机过强,学习者高度焦虑,学习效率下降。

(3)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者适度唤醒,最有利学习效率提高。

2、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表明,最佳的动机水平受任务难度影响。

(1)低难度任务,最佳表现要求较高的动机激发水平。

(2)高难度任务,最佳表现要求较低的动机激发水平。

(3)中等难度任务,与一般情况类似。

二、成就目标

1、成就目标的含义(P198)

也称目标定向或成就目标定向,指学生对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理由、目的或意义的知觉

2、成就目标的构成(2×

2模型,P199)

(1)掌握-接近目标;

(2)掌握-回避目标;

(3)表现接近目标;

(4)表现-回避目标

三、归因理论

★1、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维纳)(P202)

(1)控制源(原因源):

内部VS外部

(2)稳定性;

稳定VS非稳定

(3)可控性:

可控VS不可控

2、六种归因模型(P204)

(1)能力高低;

(2)努力程度;

(3)任务难易;

(4)运气好坏;

(5)身心状态;

(6)外界环境;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P205-216)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P205-216)

1、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

2、满足学生需要,以外在动机为辅,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3、创设良好课堂结构,引导掌握目标定向

4、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训练,促进学生意志控制与自我调节

5、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教学需求2个训练一个课堂】

第八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一、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P221)

1、理解问题;

2设计问题;

3执行议案;

4评价结果

二、创造性与创造的心理过程(P223)

1、创造性的含义:

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的心理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然开朗阶段;

(4)验证阶段

★三、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226)

1、创造性与智力呈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也可能有低创造

(3)低创造性的智商(分布)任意

(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高智商是高创造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229-233)

1、问题表征

2、情绪状态

3、动机强度

4、定势作用(准确理解定势的概念,以及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5、功能固着

6、原型启发

【问动情定在公园】

五、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特征(P252)

1.问题性;

2.探究性;

3.个性化

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P259-260)

1、含义

(1)社会助长作用:

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2)社会懈怠作用:

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活动性质及个人优势的影响;

(2)被评价意识的影响;

(3)责任意识的影响

二、去个性化(P261)

1、含义:

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2、产生原因:

(1)匿名性;

(2)责任分散;

(3)自我意识

三、从众(P262-263)

指个体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1)群体规模;

(2)群体凝聚力;

(3)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4)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5)主体认知;

(6)个体特征

四、群体极化(P266)

指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使群体中原已存在的某种态度或倾向性得以加强,并上升到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常常包括两种倾向:

(1)冒险偏移;

(2)谨慎偏移

(1)信息互助;

(2)群体规范

★五、人际吸引的因素(P277)

1、相似吸引

2、互补吸引

3、仪表吸引

4、人格吸引

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P279-280)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共情)

【主动寻找共同点并建立好的第一印象】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

(2)讲究批评艺术(不要直接批评,指责他人);

(3)用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4)学会批评(掌握批评技巧)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P289)

1、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2、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知、情、意、行和人格完整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的过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92)

1、基本心理能力(健全)

安全感、抗压能力、自主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自我认识与接纳

2、内外协调适应

良好的社会适应、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人格完整与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情绪情感稳定

心境稳定平衡、情绪适度表达与控制、心态积极

4、角色与功能协调

智力正常、符合社会规范、满足基本需要、符合社会家庭学校赋予的角色、自尊、有生活目标并切合实际

5、良好的学习能力

有效学习的能力、有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习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行动力、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心内角的功能稳定,学习和情绪好】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P296)

1、遗传基因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与学校的环境影响

4、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5、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

6、

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300-302)

1、环境适应教育

2、学习发展教育

3、自我意识发展教育

4、人际关系教育

5、挫折应对教育

6、情绪调节与控制教育

7、健康恋爱观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

9、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10、心理问题预防和求助教育

11、生命生存教育

第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