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736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docx

高考政治第一轮必背复习材料

2018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材料: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映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应用范围】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应用范围】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辨证唯物论)

1、【世界观内容】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变。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要求】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⑴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⑵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

4、【应用范围】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服从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各种工程的兴建;"三个代表"、科学的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求真务实精神,既要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与发展规律(求真),又要求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务实),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规律          

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1)原因: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所要求的

(2)意义:

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党的理论顺利发展的保障

3、怎么做:

(1)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⑴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⑶总之,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应用范围】科学发展观来自于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对其有指导作用;投身实践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二、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设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

第三单元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⑶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应用范围】说明科学的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应用范围】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发展循环经济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⑴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⑵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3、【应用范围】循环经济、食物链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老教材了解即可)

1、【世界观内容】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认识、把握任何具体联系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⑴整体和部分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