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597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200题专练 实验题附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气体,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收集装置是C;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

Fe3O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G底部盛有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4)通过控制试管在锥形瓶内的位置,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若将铜网改成铁网,产生的后果之一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HCl

2FeCl2+H2↑。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选“移出导管”和“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___,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再添加药品;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4)实验改进: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小明同学将一根洁净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再经过_____处理,设计了如图F所示的发生装置(已略去夹持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

(填字母)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六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酒精灯锥形瓶

2KCl+3O2↑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3)BC(或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H2O2=2H2O+O2↑

(4)灼烧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5)AD或AE

【解析】

(1)仪器1的名称的酒精灯,仪器2的名称是锥形瓶。

(2)AE是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故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氯酸钾,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该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要先将导管从水面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选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

组装好制取气体的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4)铜在空气中灼烧可以生成氧化铜,故方法是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

该装置中的铜丝可以上下移动,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于停止。

(5)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该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装置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难溶于水,故可以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收集或排水法装置E收集,故组合装置为AD或AE。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

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选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

(4)与装置B比较,指出C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

(5)G装置的用途很广,下列关于该装置的用法正确的是_____。

①当装置中装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a端通入。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氧气排出来,水从a端通入。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b端连盛氧气的钢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化学试题

(1)长颈漏斗

2KCl+3O2

催化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3)B或CF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①③

(1)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其中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装置D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3)B、C装置均为固液常温性装置,但C装置中装有带孔塑料板,固体应放在带孔塑料板上,在反应中,关闭弹簧夹后,试管内气压逐渐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所以C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G装置为万能瓶,可以作为集气装置、洗气装置等。

①装置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应该“短进长出”,所以收集氢气时,气体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故正确;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用水排出氧气,由于氧气密度远小于水,所以氧气一定是从a端排出,水从b端通入,故错误;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b端通入氧气,可观察到导管口冒出气泡,气泡速度越快,说明通入氧气的速度越大,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①③。

4.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__端(选填“a”或“b”);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分液漏斗

(2)b(3)温度达到着火点(4)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H2O2

2H2O+O2↑

(1)x是分液漏斗;

(2)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从短管b通入,水从a排出;

(3)C中红热的铁丝能燃烧,D中常温下的铁丝不燃烧,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4)①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则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E中蜡烛熄灭;

②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说明A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商锰酸钾钊氧气印发现水槽中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用双氧水制取氡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为得到平毪的氧气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用下面装置从褎旧干电池中回收MnO2并测定其含量,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下列数据中以计算样品中MnO2的含量的是________

a.反应前后氧气发生装置的质量b.反应前后装置I中固体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II中固体的质量d.反应前后装置III中固体的质量

(4)己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的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实用加热氯化氨和熟石灰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5)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

a.需要加热b.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c.需要催化剂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1)试管长颈漏斗

(2)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2H2O2

2H2O+O2↑Cb

(4)AF

(5)bd

(1)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未加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从导管进入水槽中使水呈紫色。

实验室用商锰酸钾钊氧气印发现水槽中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实验中,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C中的分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a.知道反应前后氧气发生装置的质量,不能计算二氧化锰的含量;

b.反应前后装置Ⅰ中固体的质量差即为碳的质量,根据碳质量可以计算二氧化锰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二氧化锰质量分数;

c.反应前后装置Ⅱ中固体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的质量,但是无法计算二氧化锰质量分数;

d.知道反应前后装置Ⅲ中固体的质量,不能计算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故选b;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中只能从短管进入,故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AF组合;

(5)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不一定需要催化剂,如实验室中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反应物中均没有气体参加,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

bd。

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烧杯。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____________。

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氯酸钾制取氧气

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1)锥形瓶长颈漏斗

(2)

过滤玻璃棒漏斗

(3)

(4)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C、D

(1)仪器a是锥形瓶,b是长颈漏斗;

故填:

锥形瓶;

长颈漏斗;

(2)B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来制取氧气,故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3)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加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从长管进入;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此类装置适用于固体颗粒与液体试剂反应在常温下制取气体,

7.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净水装置中

①用玻璃棒引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如图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①A、B、C仪器组装的步骤是:

_________(填字母);

写出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_、F__________

②冷凝管上冷水进水口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在B中加一些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①防止液体飞溅;

②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①ABC;

圆底烧瓶;

②E;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1)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①根据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从左到右,A,B,C仪器组装的步骤是ABC;

B是圆底烧瓶,F是锥形瓶;

②蒸馏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冷凝效果好。

8.下图是几项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仪器的组装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铁圈②蒸发皿③酒精灯

(3)C装置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观察到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1)漏斗

(2)引流③①②

(3)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

(1)由图可知,A仪器的名称是漏斗,故填漏斗。

(2)B操作为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实验中,组装仪器的顺序是由下向上,从左到右,所以三种仪器的组装顺序为酒精灯,铁圈,蒸发皿,故填③①②。

(3)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当缓慢向外拉动活塞时,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小,空气会通过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中,在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故填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出现气泡。

9.根据以下与水有关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浑浊的河水制备出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甲:

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任填一种)操作②常用______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2)如图乙中分别是蒸馏水制备、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①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②图2试管B中收集到10mL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mL.通过该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结论。

(3)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______,说明井水为硬水,家庭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来源】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过滤烧杯、玻璃棒、漏斗

(2)活性炭间隔和排列方式20氢元素和氧元素

(3)较多的浮渣

(1)实验过程如图甲,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玻璃棒、漏斗;

操作②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剂;

(2)图乙中,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B试管中收集到10mL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因为A试管与B试管气体体积之比是1:

2,因此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是20mL;

通过该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的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过滤、蒸馏水制备、电解水、太阳能海水淡化等,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10.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按照要求填空.

(1)常用于反应容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_____,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某同学在量8毫升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_____8毫升(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_____;

(4)①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选择仪器_____组成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是_____(写一种);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⑧

(2)④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⑥

(4)①②⑤⑥滤纸破损D引流

(1)试管和烧杯常用于反应容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量筒,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

所以俯视量取水8mL的实际体积小于8mL;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漏斗,以免流到外面造成浪费故填:

⑥.

(4)①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用过滤,选择仪器滤有: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纸破损、可能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得滤液浑浊.

②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贴在烧杯壁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答案:

(1)⑧;

(2)④;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3)⑥;

(4)①②⑤⑥;

滤纸破损;

D;

引流.

11.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

(1)实验1:

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

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时小心地松手,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高,写出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题

(1)下降Cu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质量更大的CuO

(2)2AgNO3+Cu=Cu(NO3)2+2Ag

(1)根据铜与氧气反应分析解答;

(2)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解答。

(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Cu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质量更大的CuO;

(2)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新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白烟,你认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__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1)防止锥形瓶炸裂防止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2)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4P+5O2

2P2O5

(3)过量的白磷接触到瓶外空气,又继续燃烧起来不平衡

(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白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防止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烟,这是因为:

没有反应完的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继续燃烧,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不平衡,因为已经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了。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取O2

【实验2】用NaOH溶液除去

O2中混有的CO2

I.广口瓶中放入少量MnO2

II.打开K2,从长颈漏斗加入H2O2溶液至溢出小试管

I.打开K1、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NaOH溶液至瓶中液面高于左侧导管口且低于小试管口

II.……

(1)连接仪器后,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

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______。

(2)实验1:

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2:

①II中操作是:

从______(填“左”或“右”)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除去CO2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当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______。

(1)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2H2O2

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