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25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docx

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

2016年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4》

离自刑

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离曰: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晋文公: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

法官。

③过听杀人:

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

判决。

⑤傅:

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

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

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

(2)辞不受令()

(3)故使为理()(4)罪当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郭氏之墟

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

“是为何墟?

”野人曰:

“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

“郭氏者曷为④墟?

”野人曰:

“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

“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

”野人曰:

“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

“其人为谁?

”桓公曰:

“不知也。

”管仲曰:

“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向《新序》)

【注释】①昔:

从前。

②亡:

灭亡。

③墟:

荒废的城址。

④易为:

为什么。

⑤善善而恶恶:

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

【阅读提示】

大家一定还记得《出师表》中诸亮对后主禅的嘱托“亲贤臣,远小人”,先主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而选文中“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则是“知易行难”的另一体现。

明辨简单的是非的能力,大多数人还是有的,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道德、生活要求,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布衣百姓之修身齐家,国君之治国平天下,都是如此。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好人,厌恶坏人就得铲除坏人,否则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

(2)是为郭氏之墟也()

(3)其人为谁()(4)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于野人曰:

“是为何墟?

(2)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3.郭氏的城池之所以成为废墟是因为什么?

(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4.管仲说齐桓公“亦一郭氏也”的原因是什么?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①,顾谓侍臣曰:

“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②,今欲调丁壮③,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④,经太行③,接轩辕⑥,下武关⑦,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艾子对曰:

“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⑧,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曰:

‘大雪应候⑨,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临朝:

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②支备:

支付军备费用。

支,供给,支付。

③丁壮:

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

④即墨:

战国齐邑,在今省平度市。

⑤太行(háng):

即太行山。

⑥轩辕:

山名。

⑦武关:

地名。

⑧踣(bó):

跌倒。

⑨应候:

顺应时令。

【阅读提示】

齐王只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

所以艾子借雪中饥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顾眼前,把人民都折磨死。

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选文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双层结构法”,使全文形散神聚,鲜明地突出了选文的主题。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东海起()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贺学诗

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敬之、权璩、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

程限为意③。

恒从小奚奴④,骑距驴⑤,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⑥如此,过亦不复省⑦。

王、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选自商隐《长吉小传》)

【注释】①长吉:

即贺,字长吉。

②通眉:

双眉相连。

③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为意。

④小奚奴:

小奴仆。

⑤距驴:

一种像驴子的动物,此处指驴。

⑥率:

全,都。

⑦复省:

再看。

【阅读提示】

选文写的是贺年轻时学诗的故事。

文章紧扣“奇”字行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贺外貌最典型的几处特征,只用了区区十四个字,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然后写贺的交游情况,重点写他创作诗歌的方式和过程。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从中可知他所作都是自己所见所感,为情造文,“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他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

他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可见贺诗歌创作之“奇”。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最先为昌黎愈所知()

(2)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3)及暮归()(4)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2)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贺“才而奇”的一项是()

A.所与游者,王参元、敬之、权璩、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B.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C.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D.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4.贺学诗的故事,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

成人以德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

及王公知,咏擢第,释褐②为评事,知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③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④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王公化基:

王化基,字永图,北宋真定(今正定)人,曾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礼部尚书。

②释褐:

唐宋进士及第后,不是立即授官,还要经过吏部的“释褐试”,考试合格才能授以官职。

③课:

对官吏的定期考核。

④吏干:

政事。

【阅读提示】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今社会中,当官的喜欢别人奉承、下级巴结上级是常有的事,正因为如此,往往会滋生不正之风。

选文写鞠咏想得到王化基的关照,写信、作诗给自己的上级,虽然这很正常,但多少带有巴结之嫌。

王化基“略不加礼”,反而“课其职事甚急”。

这一方面表现了王化基公正无私的优秀品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王化基对下级的爱护。

从培养干部的角度看,“成人以德”的王化基堪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知仁和县()

(2)以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3.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文最后一句“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有什么表达效果?

 

琦大度

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

“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

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

”顾吏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选自《青琐高议》)

【注释】①公:

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国公。

②大名:

古地名,在今大名县东,宋朝时在此设大名府。

③玉盏:

玉制酒杯。

④冢:

坟墓。

⑤世宝:

传世之宝。

⑥漕使:

官名,宋代设诸道转运使,管催征税赋、出纳钱粮、上供京师及漕(水)运等事。

⑦时数:

命运,一定的时限。

【阅读提示】

加强道德修养,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待别人,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做好工作。

所以,宽容大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选文中感受到这种令人感动的胸怀和情操。

选文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对公喜欢玉盏的描写,“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法,文章写公喜欢玉盏的程度越深,那么“盏俱碎”“公神色不动”就更体现出公的宽容大度;二是侧面描写,文章写了宾客的反应,“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对公的宽容大度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以百金答之()

(2)置玉盏于上()

(3)盏俱碎()(4)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2)顾吏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3.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琦非常爱惜玉盏?

(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4.“坐客皆愕然”,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当时宾客们的心理。

火虎不分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

其国无冶①,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妇善搏虎,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

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②、文锦十纯③,命贾人为行人④,求妇于晋。

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⑤,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

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妇,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

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妇以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