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24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docx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南京气象学院

毕业论文

 

系别:

电子工程系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防雷与电磁兼容方向)

姓名:

吴萌学号*********

论文题目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指导老师巫尊群

 

二OO四年五月二十日

天然气调压站防雷工程设计

吴萌

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

摘要本方案通过对天然气调压站实地勘测,进行包括防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及雷击电磁脉冲干扰等方面的系统防雷工程设计。

关键字天然气防雷工程设计

一、引言

雷电是一种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

雷电灾害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有史以来雷电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雷击释放的强大的瞬间脉冲电流产生巨大的热能、机械能并诱发脉冲过电压、过电流,这对建筑物、人畜以及电子、微电子设备会造成干扰和永久性损坏。

十余年前,黄岛油库因雷电防护措施不完善而受雷击引起爆炸,所导致的损失难以计数。

2002年7月15日,岱山原油中转站遭受连续雷击,击坏控制室可编程序控制模块(PLC)数台,现场雷达液位计三台,火焰探测器数台,视频监控探头两台等设备,影响了中转站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失。

因此对于天然气站、油库、加油站等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概述

天然气调压站分布在天然气管网沿线,是天然气输配系统的一部分。

天然气输配系统包括生产、转运、销售三个过程。

调压站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天然气门站输送过来的高压力(40kg/mm2、16kg/mm2)天然气降压后送至天然气销售公司,继而送入千家万户。

上海地处北纬31度10分、东经121度26分。

年平均雷暴日达49.9天/年,属雷击多发地区。

上海每年因雷击而造成建筑物毁坏,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各种通信、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通信中断、系统瘫痪的事例常有发生。

上海淞滨路天然气调压站是上海天然气管网系统数拾个调压站中的一个,每个调压站的现场布置和设备配置基本一致。

该站位于上海松江区,周围环境空旷,无高层建筑物。

在雷击发生时可能造成地面管索区燃气泄漏,引起燃烧乃至爆炸。

现场仪表和调压站仪控室内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也很有可能遭受雷击,致使仪表失控,通信中断,影响天然气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需对天然气调压站进行雷电防护。

三、雷电危害及侵入的主要途径

雷电危害主要由直击雷击和雷击电磁脉冲干扰产生。

1、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暴露在空间的各种设备、各种架空金属线缆(如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网络布线等),会产生热效应、冲击波及电动力效应。

它可能在数微秒之内产生数万伏乃至数拾万伏的高压,引起火花放电,形成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量,摧毁建筑物、设备,危及人身安全。

2、雷击电磁脉冲干扰

雷击电磁脉冲包括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地电位反击和引入高电位。

雷电放电时,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产生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经感性耦合、容性耦合或电磁辐射产生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损坏有关设备。

由于直击雷在建筑物及其直击雷防护装置或其附近入地时,在地网上会产生高电位,这高电位通过电力系统的零线、保护接地线和通信系统的地线引入室内,当设备没有采取等电位接地措施的情况下,由于各接地系统本身的接地途径不同,冲击接地电阻差异,以及在泄放雷击电流时,所通过的雷击电流存在差异,导致地电位升高和不平衡,当地电位差超过设备的抗电强度时,即引起反击,损坏设备。

 

四、雷电防护措施

现代防雷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的原则,除了架设防直击雷设施(避雷针、避雷带等)外,还必须在建(构)筑物的电源系统、信号系统作可靠有效的防护,在拦截、分流、均压、屏蔽、接地、综合布线等六大方面做完整的、多层次的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的、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监控、通信等网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

而微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低工作电平和小工作电流的特点,又带来绝缘强度低,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等致命弱点。

美国研究报告[AD-722675]指出:

当雷电活动时,磁感应强度达到0.03GS时,计算机发生误动作,当磁感应强度超过2.4GS时,计算机发生永久性损坏。

因而雷电所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对微电子设备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根据统计,雷电对微电子设备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已远远超过了雷击火灾的损失,成为当今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因此对综合雷电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建筑物应按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安装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防止雷击直接危及建筑物。

对于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GB50057-94第6.1.3条规定,“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建筑物没有装设防直击雷装置和不处于其它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

即按GB50057-94的要求安装接闪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和接地装置。

使建筑物及屋顶设备(卫星天线等)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2、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干扰防护

供电系统防护措施

①GA267-2000第7.8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供电系统宜采用三相五线制,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建筑物的低压电力线路宜用电缆由地下引入机房。

电缆埋地部分不应小于15米,电缆外护套应与保护接地连结。

”以防止或减少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电磁脉冲。

2GA267-2000第8.1条要求,“凡设在年平均雷电日大于5的地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原则上均应装设防雷保护器,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

”因此信息系统的供电系统应安装电涌保护器,采用多级防护的方式,逐级分流,降低残留电压,保护系统用电设备。

信号系统防护措施

1GA267-2000第7.5条要求,“进入机房的电线路宜用有屏蔽层的电缆,非屏蔽电缆应穿钢管敷设。

”因此引入或引出机房的全部信号电缆,包括电话通信线路、网络线路、卫星馈线及其他信号线路在室外布线时,应穿金属钢管,金属钢管必须做良好接地。

起到对信号线路的屏蔽作用,防止或减少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电磁脉冲。

也可以采用线路埋地敷设的方法,达到同样的防护目的。

2IEC61312-1,2,3要求,“进入信息系统的信号线均应加装信号SPD后,再接入通信设备。

”即在各类信号线、网络数据线进出机房应在设备端安装SPD(电涌保护器),建筑物内的信号、数据线应根据布线长度在其一端或两端安装电涌保护器。

屏蔽与接地系统

屏蔽技术是减少电磁干扰(场形式)的基本措施。

信息系统需要安全生存的环境,所以将需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LPZ),以界定具有不同的LEMP严酷程度的各个空间,同时也指明了各防雷区界面上等电连结点的位置。

各防雷区以其边界处电磁条件有明显变化为特征。

LPZ0A:

本区内物体易遭到直接雷击,因而可能必须传导全部的雷电流。

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0B:

虽然本区内物体不以遭到直接雷击,但区内产生未被衰减的电磁场。

LPZ1:

本区内物体不易遭到直接雷击,本区内所有导电部件上的雷电流比在LPZ0B区内的雷电流进一步减小。

本区内的电磁场也可能被衰减,取决于屏蔽措施。

后续防雷区(LPZ2等):

如果要求进一步减小传导电流或电磁场,就应引入若干后续防雷区。

 

信息系统设备的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宜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地网或桩基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的基础接地装置。

机房内设置环型接地体或接地母线,环型接地体与建筑物基础接地系统(或独立接地体)连接。

电涌保护器地线、电源保护地(PE线)、机房防静电地板、金属走线架、机架、重要设备不带电金属机壳、金属穿线管道、大面积金属门窗、吊顶和间隔用金属龙骨以及其它金属管线,均应与均压环连接,形成等电位网。

布线布局

机房供电线路与信号线路应分开布线,并采用屏蔽电缆。

非屏蔽电缆应穿钢管或走金属布线槽。

钢管、金属布线槽与环型接地体连接,连接处应进行有效跨接。

机房内信号传输线路和低压电力线的排列应远离建筑物有引下线、格栅或接地主筋的墙体。

机房设备不宜放置在外墙窗口,且离外墙至少0.83米。

五、现场勘测情况说明

天然气调压站内主要设施包括天然气地面管索区(15×7.5×4m)、仪控室(4×4×2.5m)及卫星天线、DDN专线和电话通信线路。

调压站设一组接地网络但无直击雷防护措施。

一路380V低压架空进入仪控室总配电柜。

供电系统采用TN-C-S制式。

总配电柜为UPS供电。

24V直流稳压电源位于可编程序控制(PLC)柜内,它将UPS输出的220V交流电转换为24V直流电源,供给PLC以及现场仪表。

PLC负责将现场采集的压力、温度、流量等信号进行处理、调制,控制现场阀门。

卫星通讯专线负责将信号送至总部控制室,由控制室进行监测。

DDN专线是卫星专线的备份线路。

卫星通讯专线、DDN专线及电话通信线路均架空进入仪控室,线路未采取屏蔽措施。

天然气地面管索区内设有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

流量计独立设在仪控室内。

这些仪表均采用直流24V供电,并将动态参数变换成4-20mA模拟信号。

地面管索区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连接电缆均埋地敷设。

 

六、雷击隐患

1、仪控室、地面管索区及卫星天线均无直击雷防护措施,处于LPZ0A区,可能遭受直击雷击。

2、供电线路采用架空形式,未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雷击脉冲过电压、过电流可能经配电系统侵入,损坏设备。

3、卫星天线、DDN专线及电话线未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雷击脉冲过电压、过电流可能经通信系统侵入,损坏设备,造成通讯受阻。

4、PLC柜内信号系统及现场仪表未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存在隐患。

5、仪控室无等电位接地系统,易引起地电位反击,损坏设备。

七、设计方案

1、直击雷防护部分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第2.0.3条规定: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45m。

天然气地面管索区应属于二类建筑物。

根据GB50057-94第6.1.3条规定,“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建筑物没有装设防直击雷装置和不处于其它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

仪控室应属于三类建筑,滚球半径为60米。

依据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求,直击雷防护拟实施普通避雷针和提前预放电避雷针两种保护方案,供比较选择。

方案一

根据天然气调压站实地勘测情况地面管索区(15×7.5×4m)、仪控室(4×4×2.5m)、卫星天线(1.5×1.5×2m),现利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避雷针在hx高度的平面上保护半径rx的计算公式为:

rx=√h(2hr-h)-√hx(2hr-hx)

式中:

h为避雷针高;

hr为滚球半径;

hx为该点到地面的高度;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的规定,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位置必须离开被保护物3m。

所以将单针安装在距地面管索区及卫星天线各3m处。

按二类建筑物防雷计算,hr取45m,考虑保护范围要留有余量,这里hx应大于4m,所以hx=5m,rx=18m。

经计算可得针高h=22m(见图1)。

图1为横切面图。

取此针高时,纵切面图内被保护物仍处在保护范围内(见图2)。

图1

 

图2

 

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双针分别安装在天然气地面管索区横向两侧3m处。

纵切面图内被保护物的保护范围按单针计算,hr取4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