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13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润读书笔记:《创业36条军规》.doc

刘润读书笔记:

《创业36条军规》

孙陶然对此笔记的评价:

“你的提炼非常到位,我也收藏学而时习之……”

军规1–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

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注:

创业的成功率仅4%。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

侠客型和团队型。

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

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4个素质:

(1)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做命根子来做。

(2)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3)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

(4)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

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金融海啸时,很多人呼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说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

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

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注:

大学生尤其不适合创业

军规2–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

伟大的创业都源于伟大的梦想

现在很多创业者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甚至把何时上市当做创业目标,这固然有社会浮躁的一面,也是因为资本的介入把回报的贪婪传染给了创业者的缘故。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上市绝不是创业的目标,甚至很多企业根本不适合上市,能够上市的企业只是极少的一部分,99%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

注:

不要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

军规3–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36条创业军规归根到底就是一条:

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要善于向优秀的同行学习,要追求与强者合作,要坚守规范经营的原则。

投机取巧看似占便宜,其实是吃大亏,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走正道才是成功的捷径。

军规4–创新是最好的武器

对于创业者而言世界上不存在成功秘诀,很多所谓成功人士精心包装的宣传更像自我吹嘘的文学作品,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孙陶然多年连续创业属于实战派,他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他很善于复盘,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36条军规看上去并不美甚至很残酷,但这却是创业者可以借鉴学习的,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注:

周鸿祎

要通过创新来创业,作为后来者,只有创新才有机会。

企业的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产品、股东、治理结构、渠道政策、推广方式等方方面面皆可创新、皆需创新。

每一种创新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一把手要有意识地为创新构建一个环境。

不要幻想模仿和抄袭能够成就伟大的公司,做企业就是两件事—创新和营销,只有创新才能创业。

成功就是把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

要追踪用户的需求,不要预设禁忌,不要顾忌别人的质疑,大胆去想,大胆去试,你失去的只是平淡和停滞。

一旦创新成功,你获得的将是整个市场!

创新分两类,一类是发现新大陆,例如发现了新的市场或者用户新的需求;一类是打破常规,例如我们用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方法满足了已有的需求。

我非常赞赏陈寅恪先生的“四不讲”:

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我曾听到一个颇有见地的官员讲,过去我们以为“山寨”一下国外的成果是占了人家的便宜,因为省掉了大量的开发费、品牌费用,但过了很多年才发现,这种小聪明其实是深深伤害了自己。

在不保护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下,我们国家没有人愿意去创新,没有人能够去创新,导致现在整个国家失去了创新能力,最终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不可追。

注:

保护创新!

企业的创新会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我们的情况是,越往后走,企业规模越大,越会自下而上,所以广开言路非常重要。

军规5–放下身段死缠烂打

成功无诀窍,成败有规律,创业必须遵循的三大天条中,放下身段死缠烂打是前提。

创业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要不放弃,永远有机会,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逮住一个机会就死缠烂打,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会极大地制约你的成功。

创业是从零开始的一次全新旅程,你过去的身份、过去的业绩都已经成为过去。

如果你不能忘记过去,还躺在过去的辉煌上流连忘返,你会跌很多很多跟头。

心态的调整是最难的一关,绝大多数人创业失败都是因为心态问题,他们往往缺乏过程感,急躁冒进,总是幻想着一战成功,一夜成功,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

他们往往容易“小公司大做”,把小公司当做大公司来做,过分关注战略、规划、制度、流程等大公司的东西,把公司的事情复杂化,抬高了公司成本,降低了效率。

你筋疲力尽时也是对手筋疲力尽的时候,你想打退堂鼓时也许对手也正在打退堂鼓,谁能够咬紧牙关多坚持5分钟,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这最后的坚持,与体力无关,与资源无关,考验的是你的信念、你的意志品质。

死磕是一种精神,死缠烂打是一种根本的创业态度。

所谓进取就是不断将今天的高点设成明天之低点的境界,以及把5%的希望变成100%现实的决心。

所谓成功就是把大家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往往机会越多的人越不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很容易放弃,一旦啃不下目标即放弃,遇阻则退,不愿坚持。

而那些机会少的人遇到一个机会便格外珍惜,把每个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根稻草去死缠烂打,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往往修成正果。

据我观察,创业失败的人中:

50%想了没去做,15%没有坚持,10%没竭尽全力,10%运气不佳,5%时机不对,5%资源不够,5%能力不够。

所以,成功与否主要看你自己。

军规6–凡事只能靠自己

从创业第一天起你就必须清楚,创业路上凡事只能靠自己,创业初期最难的三件事—找方向、找人和找钱要靠你自己,所有最难的事都只能靠你自己。

你不会做的事不要指望下属创造惊喜,不能指望任何人来救你,以授权的名义推卸自己的责任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注:

和我的文章《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观点一致。

有一次我和暴风影音的冯鑫一起受邀参加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次创业论坛,他讲了自己的创业四原则:

(1)凡事只能靠自己。

(2)万事皆有解且有唯一正解。

(3)凡是你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

(4)享受创业过程。

注:

凡事只能靠自己,指的事毫无退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

他在一次讲话中说: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由于苹果公司需要有创意的人才,所以乔布斯说,他将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绍本公司的远景目标。

注:

要花一半的时间去招人。

一个好的人才,顶50人!

拉卡拉的高级副总裁陈灏总结道:

管理者就像在上坡时的驾驶员,你可以转向,可以加油,可以刹车,但绝不可以大撒把,哪怕是一瞬间的撒把,也可能是车毁人亡。

管理者不能离身的责任感,必须如影随形,时刻铭记。

中国银联的舒世忠先生也曾讲过,“方法+智慧”才能成功,“目标路径方法”必须三位一体才有执行力,领导必须亲自部署战略战术,对大多数部下的授权应该只是对战略战术执行中的事务的授权。

注:

一旦创业,片刻不能离身。

不能以授权为名推卸自己的责任。

所有的顾问公司都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最终还要靠你自己。

他们只擅长打顺风球,而创业初期的公司遇到的都是逆风。

对于创业期企业而言,顾问公司的收费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军规7–领导要有预见性

对于领军人才,最重要的是具备三种能力:

(1)站得高:

跳出具体的战术问题和细节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规划。

(2)看得远:

多一些预见性,未雨绸缪。

(3)理得清:

善于归纳、总结、提炼,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有知识无能力是庸才,有能力无知识是将才,有知识有能力是帅才。

领军人物必须经常退出画面看画。

在高科技行业里,不往前多走一步,你是生存不下来的。

一把手绝对不能一脑门子扎在具体业务里,必须退出具体业务来观察形势。

领军人物的眼界非常重要,只有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赌博中输得最惨的一定是输在好牌和输在孤注一掷上,最终的赢家是那些不管把握再大也要留两分余力的人。

永远不要把全部力量使出去,如同与人打架,使出了全力的一拳如果打空了,伤到的必然是自己。

做企业也一样,任何时候都必须考虑后手,留有余力,孤注一掷是搏命,不是经营。

注:

任何时候不要孤注一掷,留两分余力自救。

得州扑克中,老手都知道,牌越好也就意味着越是危机重重,越要谨慎把握。

让你血本无归的都是好牌,手里没有好牌不会输大钱,因为你会弃牌,输个精光时手里都是握着好牌,因为这时候你会沉湎于自己的好牌而忘记了危险,忘记了别人可能会有更好的牌,忘记了观察别人的动作,忘记了分析别人为什么如此反常。

拿着好牌时,你的贪婪会让你不自觉地去孤注一掷,结果,大牌会遇到更大的牌。

注:

坏的时候你会弃牌。

很多失败,是因为好的时候,想不到别人有可能更好,而孤注一掷。

联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拧螺丝。

装轮胎的时候,要拧5个螺丝,你不能盯着一个拧,如果把一个拧紧,其他几个就拧不上而且不平衡。

企业成为百年老店考验的是领导者的预见力,船一般都翻在阴沟里,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企业的问题大多出在成功后或者顺风顺水的时候。

军规8–心力强大者胜

心力的来源有三种:

一是来源于天生的、遗传的或自小养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基于理性的分析,三是目标的吸引力。

我认为心力80%靠天生,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记得高中时读过刘亚洲的一本小说《海水下面是泥土》,书中那种男子汉气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书中的男主角“少校”讲过他和他的同母异父兄弟的差别,“他们像白老鼠,聪明、家教好,但是他们缺少艰苦奋斗、挣扎求生的本能。

我是一只褐色老鼠,可能只能当兵,但我能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如果我的腿陷在夹子中,为了脱身我会把那只夹住的腿弄断,在所不惜,他们准不能”。

要做野地里贱养放养的小褐鼠,不能做温室里圈养的小白鼠。

注:

创业者必须是一个能够自控的人,必须有“断腿求生”的气魄,必须有股子对自己的狠劲儿。

军规9–要敢于冒险

1994年我决定与《北京青年报》合作创办《电脑时代周刊》。

当时项目的投资和风险远远超过了我们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集团老总问我有多大把握,我说六成,但是绝对应该做,因为如果等到有八成胜算就轮不到我们了。

老总同意了,集团公司借给我们60万元,我以30%的年息向十几名员工集资40万元凑齐100万启动了这个项目。

最后我们成功了,我们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国的大众媒体也步入了多版面、多内容时代。

注:

世界上根本没有四平八稳的成功,不敢打破常规,一味按牌理出牌,作为后来者你连机会都没有。

有六成把握就要开始行动。

主持商务通营销时,我就打破行业惯例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先款后货,一个是小区域独家代理制。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常规是谁制定的,大家只是说一直都是这样做。

我提出质疑,既然我们连是谁定的这个“常规”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遵守?

于是我们推出了这两个创新。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创新,是商务通成功的基石。

我和《北京青年报》合作创办《电脑时代周刊》时,很多朋友反对。

他们认为花那么大的价钱买断《北京青年报》的IT版面是非常冒险的,因为过去的IT厂商的“常规”是在专业媒体,例如《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上做广告,没有人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

而我坚持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必将走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都看大众媒体,厂商自然会转向大众媒体做广告。

后来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我们成功了,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