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0012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文档格式.docx

④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与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原理的提出为标志的近代教育科学产生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

经验论:

认识来源于感观。

代表人物有培根,罗克。

唯理论:

以康德为代表。

认为人的思想认识在出生时已经存在于大脑之中。

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是重思辨,逻辑和分析。

①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②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和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④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称为独立学科时期。

①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

②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③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倾向。

④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⑤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一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教育家们探讨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

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心理学的独立首先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不仅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探索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积累了客观材料,而且心理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①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越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②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③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④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称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现状:

第一,群众性(而缺乏专业性)。

第二,行政参与并领导教育研究(官本位思想)。

第三,研究方法上倾向理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中的急功近利)。

第四,没有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

(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有效的转化机制)。

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思辨分析,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不重视做典型实验;

而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研究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或者以一定结论为前提,通过推论得出结论;

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

其结果,由于未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建国以来,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不少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坚持以辩证唯物法对指导,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纠正某一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由于不善于把实践问题提炼成科学研究问题,进而转化为理论课题,导致我国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

第四,对外国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

(大气;

洋气;

雅气;

土气等,关键要有“底气”)。

趋势:

第一,由强调实证研究向综合性研究方面发展;

第二,教育研究范围扩大,向着现实化和结构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研究的相关学科拓宽更新,反思意识加强。

)41A?

 

3.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

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

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表现在:

①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

②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

③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

④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方法等。

⑤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苏联维果斯基的教育与发展观等,都是以外部偶联实践来说明发展的。

⑥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

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

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

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即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主义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移植

4)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趋势之一是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等环境条件,要考虑特定时代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

①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②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不仅明确提出伦理的考虑,而且按照系统结构的观点,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观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重视非理性因素。

③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

当前,西方所谓“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形成,也正反映了这一趋势。

5)教育科学研究的可操作性

①教育实验作为人类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能超越狭隘的教育经验的局限,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干预,获得较为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的概括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因此,要强调教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

②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

所谓“形式化”是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所构建的符号公式来表达科学理论的内容,进行科学研究。

形式符号系统是人对自身实践操作活动的高度概括的反映,不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且由于使认识形式和认识内容相对分化和隔离,从而为思维的创造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教育研究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化、形式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加强对教育过程随机性定量描述,而且可以简化思维过程,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所要研究的教育对象。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

指对历史的经验与理论加以批判的原则,使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发展。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首先要梳理别人研究过的东西,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继承必须有所创新。

创新要以继承为前提,继承是为了更好创新。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4.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定量研究必须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分别反映客观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针对教育的特点来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在于要发现潜在的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描述有关对象数量关系及规律的相应的数学方法。

这种“教育化”的数学方法,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应有自己的独特的位置。

5.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作为人的理性活动,具有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

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具有激发组织活力、形成组织凝聚力的价值;

作为个人探究活动,具有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

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

(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

(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主要目的在于:

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这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

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研究者个人从提倡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科学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是客观条件。

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

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

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发展的成熟程度。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1)假设的含义与作用

研究假设:

简称假设,是对问题的答案、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

判断其是否正确,叫检验假设,其结果不是支持假设就是否定假设。

科学研究,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

(2)假设的主要类型:

实质性假设(即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包括零假设)。

另外,任何一个假设都有一个选择性假设(即被择假设)

(3)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实验变量,即自变量。

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

反应变量,即因变量。

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

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

它是除实验者操纵控制而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变量之外,另外一些影响反应变量变化的其他干扰因素。

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实验操作中包括对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三类变量的控制和测量。

实验者应有效的操纵实验变量,努力控制和排除无关变量,尽量降低对反应变量测量的误差,以提高实验的效度。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1.选择研究对象

1)总体、样本、抽样

总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称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综合。

样本:

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

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

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的界限。

②取样的随机性:

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③取样的代表性:

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要使取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

④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诸方面因素:

研究的不同类型;

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

允许误差的大小;

总体的同质性;

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3)取样的基本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

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机械取样

③分层随机取样-类型抽样、配额抽样:

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④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2.确定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工作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

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的研究经费等。

1)研究题目;

2)对研究课题目的及异议的简单说明;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

主要包括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

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

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二次文献

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化、内容新颖,即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书籍(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

――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

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

杂志;

汇报、集刊、丛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

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引刊物);

――教育档案(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

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

――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以声音、图像等电子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形象。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

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搜索阶段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定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加工阶段

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

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查。

――引文查找法

引文查找法(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综合查找法

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1)准,高的查准率;

2)全,高的查全率;

3)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4)快,要迅速。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1)专题数据库机检策略

首先,选择有关的数据库,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都基于数据库。

文献型数据库包括文摘、题录或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的书目数据库和存储全文或原始记录等一次文献信息的全文数据库。

如上海图书馆的《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中文报刊资料索引光盘》等为题录型数据库,专供检索文献篇名;

《中文报刊资料摘要光盘》为文摘型数据库;

《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光盘》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为全文形式的数据库。

其次,选择并输入检索词,检索词是人们在编制数据库时赋予每篇文章的检索标识,有些系统会将用户输入的词自动转换成该数据库使用的对应词。

再次,现是并审查部分命中文献,决定取舍。

最后,输出检索结果,如检索到的题录形式、文摘形式或全文形式的检索结果,并获得复印文件。

(2)互联网检索

使用互联网检索信息,可以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和主题搜索;

也可以去一些教育网站获得教育信息和更多教育网站的信息,许多图书馆还提供了馆藏书目查询,提供电子文献供读者下载。

网上最大的教育文献数据库是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通过连接其专题数据库进行查询,也可通过提交查询问题,由工作人员在两个工作日内给查询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寄来查询结果,如果查询的摘要有文档编号,则可同其文档复制部门()联系,订购该文档的全文复印件。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

2.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

――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

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