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724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docx

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格式

【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总体设计

【学情分析(和注意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计算,认识了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了连加以后的一个教学单元。

它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

再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能做到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注意问题如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10以内的加法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达到计算熟练,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学中可能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有的学生可能和他反复解释也难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关爱和帮助。

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和整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从具体编排来说,本单元的计算分为3个部分,即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式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前两部分例题的编排,大体分成以下3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在计算方法上,5、4、3、2加几的编排,不再呈现“凑十”的方法,而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内容,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初步体会“转化”的思想。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都是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道例题的编排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回顾与反思。

其中例5主要体现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或者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是利用画图的策略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或审题的能力。

本单元继续渗透了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初步接触了统计表,这为今后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3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

教材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编排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所要经历的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9加几中呈现的实物图、在8、7、6加几中呈现的点子图,在“做一做”中提出的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实物操作的良好素材,以操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算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操作的基础上,教材又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图,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表象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征出来。

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凑十”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接着数”“凑十法”,同时小精灵还提出“你是怎样算的”,都是在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在例3计算“8+9”时,教材呈现有“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并且由小精灵提出“喜欢哪一种方法”,允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接着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教材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包括“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两种。

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

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

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3)突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著名数学家波利来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反思。

基于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突显了这样的解题步骤。

具体到本单元,则是用两个例题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解题策略的研究。

如,例5所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去寻找信息,也可以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去寻找信息,寻找信息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6是一道“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难度主要体现两点:

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弄清条件与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定式的影响,例如见到“剩下”就用减法,从而错误列式为7—2),因此教材呈现了画图的策略,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又为学生选择用加法计算提供了依据。

(4)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例1、例2后面的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还有练习二十一中的第6题等都渗透了集合思想;例1后面“做一做”的第3题、例2后面的“做一做”的第3题、例4后面的“做一做”的第3题等,都体现了对函数思想[如“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和也依次增加1”,这种整体上看有变化过程,变过程中又有“不变”的体验可以看做是函数思想的初步渗透]的初步感知和渗透。

练习二十二中第2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表。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例题

内容

例1

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引出“凑十法”

例2

学习8、7、6加几

(一),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例3

学习8、7、6加几

(二),从“凑十法”的基础上引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

例4

学习5、4、3、2加几,使学生掌握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例5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例6

有关逆向加法的解决问题。

【学段目标分析】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单元目标】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节数、课型和相关性分析)】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9加几

新授课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课时

9加几练习课(用数学)

练习课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8、7、6加几

(一)

新授课

1、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在观察、交流、比较的活动,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第四课时

8、7、6加几

(二)

新授课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课时

8、7、6加几练习课

练习课

1、掌握计算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学过的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5、4、3、2加几

新授课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第七课时

用数学

(一):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相关的加法问题。

新授课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八课时

用数学

(二):

有关逆向加法的解决问题。

新授课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第九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与复习

整理复习课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目标分析

学段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第17页“数的运算”】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期教学目标(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第1页“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第183页“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课时设计

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

9加几

分解

9加几的进位加法

评价要求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典型例题

书本P89例1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

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个新朋友,它是小精灵,小精灵给你们提出了挑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计算

10+5=10+7=10+3=10+1=10+8=

2、数星星(课件出示)

★★★★★★★★★★★★★★★

①要想数出一共有多少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