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712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总产值、入库税收分别达845.5亿元、8.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38%、11.73%;

北京、湖北市场产值突破70亿元,建筑铁军足迹延伸至非洲、北美等14个国家和地区;

江苏宇辉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正式投产,正太集团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荣获“詹天佑奖”,填补全市空白,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比周边城市新变化,对照人民群众新期盼,我区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充分、不配套,快速路网体系有待加强,部分医院、学校、小区与主干道的出入口“微循环”不畅,出行、停车难题依然存在。

城乡品位有待提升,部分干道两侧夹杂多处城中村,城村交织、风貌老旧,都市感不强;

城市辨识度不高,特色建筑和节点景观打造不够,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记。

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职责不清现象依然存在,市容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建筑业发展质态还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绝大多数本地企业缺乏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等专业资质,房建类占比高达70%以上;

相较于周边市区,税收贡献度存在一定差距,X“建筑之乡”的品牌效应有所弱化,等等。

下一步,我们要把存在的问题作为主攻重点,持续加力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时不我待开新篇”,按下城市更新快进键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迈入新时代、开启“十四五”,X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更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绝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融合融入就会缺乏竞争力。

作为“特色三城”之一,我们必须策应泰州中心城市东进、高铁新城建设,着力提升我区在市域中的战略地位,才能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面迈入“泰姜同城”时代,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

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转型升级就会缺乏承载力。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产业增长、集聚资源要素的主阵地。

我们必须推动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互动并进,着力增强人口集聚度、交通便捷度、市场繁荣度,才能吸引人气、繁荣商气、集聚财气,打造经济发展的“强磁场”。

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民生发展就会缺乏持久力。

人民城市为人民。

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呼声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领域,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感受度不相匹配的问题,让城市发展更加符合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求,才能让群众享有更加舒适、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主两副三片区”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行动、154项工程”,凸显“水韵古罗塘、最美金X”的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

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突出“功能大更新”,既要有格局、也要有格调,让城市发展更硬核。

一座城市,大处看格局,小处见格调。

要紧紧围绕功能硬核塑造,找准发力点,促进基础设施硬实力和服务功能软实力同步提高。

一是做优交通功能。

凸显“东连海安、西接泰州”区位特质,深化市区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新交通体系。

全力服务G328南绕城快速化、S353、S411改扩建三大市区共建工程,启动实施S610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市区“20分钟通勤圈”;

提升优化区内路网,新、改建X大道、励才路南延等34条道路,确保天目东路改造、富源路西延等10条道路年内通车,力争2023年底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黑色化”;

提档升级镇村公路,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以上、县道大中修30公里以上,加快形成“镇镇相连、互联互通”的镇村路网格局。

二是做精公共服务功能。

加快学校布点建设,确保姜中西校区一期建设年内启动,三水初中、新桥小学及幼儿园、实小幼儿园城南园区4所学校8月份投入使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二人医开发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新、改建城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省运会赛事为契机,加快文体中心二期、射箭场等比赛场馆建设,做到以赛兴城、以赛惠民。

三是做强商贸功能。

合理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权威平台和主力榜单为依据,吸引知名消费品牌以及网红业态、空白业态向大型综合体、重点片区集聚;

加快研究出台“首店”经济政策意见,吸引“首店”品牌入驻,提升商业魅力;

着力培育艺术休闲业态,融汇餐饮、酒店、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打造更具时尚感、更加年轻化的特色区域,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主动打卡X的“自来水”。

2.突出“品质大更新”,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城市每一处“存在”都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无论是地标建筑、安置房建设,还是生态提升、文化打造,都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品质塑造,力争“出手即精品、建成即网红、见面即打卡”。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

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

“面子”上,要精雕细琢重要节点,追求个体建筑物的“造型别致”,精心打造店铺招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让城市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

实施城市光彩工程,重点对城市广场、主次干道、水系两岸实施亮化景观提升,让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

“里子”上,要注重背街小巷更新,扎实推进府北新村、兴梁公寓等10个安置区建设,综合整治府东新村、光明北村等17个老旧小区,让群众迁有所居、住有宜居。

二是彰显水城风貌。

X是“三水之城”,水是城市流动的韵律。

要进一步做活城市水系,塑造水城水乡特色,让一城清水造福X人民,围绕中干河、老通扬运河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单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10里滨水长廊,丰富提升水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城市水系“环起来、游起来、亮起来”。

三是擦亮生态底色。

要把节点当景点、公园当花园、城市当景区,推动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

扎实推进城市“微添绿”工程,启动中干河、励才南路等8万平米滨河绿化建设,新建总面积17万平米的天目山公园;

加快“空转绿”,充分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见缝插“绿”,打造一批街头游园、街头绿地,让城市空间绿意盎然。

四是提升文化内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要坚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公共空间,增强百姓对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重对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保建筑的修缮维护,重点实施4300平米的河西街古民居保护项目,建成天目山石刻项目,努力把X打造成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的城市。

3.突出“城乡大更新”,既要有魅力、也要有活力,让融合发展更协调。

城市更新,重点在主城区,但又不仅仅是主城区,各镇街都要同步推进、同步更新,加快形成“亮点纷呈、众星捧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做强城市“副中心”。

溱潼副中心,要着眼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水上游线提升、大健康产业园等“十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溱湖旅游公路环,全力推动溱潼中学争创四星级高中、溱潼人民医院硬件品质“双提升”,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风貌、时代特征景观、鲜明里下河特色的精品小城市;

张甸副中心,要积极策应主城区向西向南发展战略,借势高铁新城,从交通设施、功能配套入手,谋划建设泰姜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是增强集镇“吸引力”。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积淀,精准定位集镇发展方向,做到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农业、生态等特色小镇;

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集镇延伸,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城市建设元素融入集镇;

加大老集镇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完善集镇生活配套,做好集镇主街道店面、立面出新工作,让老集镇焕发新活力。

三是提升乡村“美誉度”。

注重特色塑造,突出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

放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新创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

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承接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把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突出“管理大更新”,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精细。

一个城市美不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管理者能不能为住在高楼大厦、后街背巷的人,提供精细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观念要“新”。

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集中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努力用文明习惯改善城市面貌、用道德风尚提升城市魅力;

树牢人本思维,鼓励市民通过“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

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让城市更有人情味、市民更有幸福感。

二是机制要“优”。

要按照“区镇联动、城乡统筹、层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完善城市管理基础网络,明确管理标准、厘清责任边界,做到不留空白和盲区;

特别是要抓好违章建筑、后街背巷、广告店招等各个领域的常态整治和管理,真正让“应该管的人能看得见、看得见的人能管得了”;

要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探索推行市容秩序管理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公用行业,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三是方式要“活”。

扎实推进惠民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农贸市场10家、智慧技防小区220个、智慧技防校园85所;

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信息资源,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问题发现、平台派单、响应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推动城市更新,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规划上要拜请高手。

我们建设的是一座精致城市,精致首先体现在规划上。

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邀请高手参与重要区域、重要建筑设计,多留妙笔、不留败笔。

结合“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在编制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相关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划、敬畏规划、落实规划,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做到项目始终跟着规划走,杜绝项目主导规划的现象。

投入上要用好市场之手。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充分用好本地企业的资源,也欢迎区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进来,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

破解难题上要敢于出手。

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拔除征收搬迁、违章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硬钉子。

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中心,领导挂帅出征、部门协同配合、每月督查督办,工程推进成效显著。

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我们将延续这一工作机制,请牵头单位尽快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要求,用严密的督查推进机制推动重点工程早开工、快建设。

三、“擦亮品牌再出发”,争创建筑业发展新局面

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明确了“两争先”目标,建筑业作为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围绕一个“争”字,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把“X建造”的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力争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年内冲刺千亿级大关,到“十四五”末突破2000亿。

“十四五”期间,新增施工综合资质企业1家,新培育2家百亿元以上、2家50亿元以上产值建筑业企业,创鲁班奖或国优项目8项以上。

具体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要争转型,推动“四化”发展,争出先机、争出主动。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只有抢抓转型大势,才能抢先发展赛道。

一是发展目标绿色化。

去年,我区新增绿色建筑80.9万平米、增长12%,实现新建民用建筑绿色标准全覆盖,但超低能耗的项目占比不高,“浅层地能及高品质绿色建筑”未能完成市交任务。

下一步,要从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出发,优化绿色建筑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原则上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都必须按照二星以上标准建造。

二是建设运营一体化。

增强“大建筑”意识,鼓励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积极探索EPC、PPP等经营模式,跳出施工市场的低端竞争,聚焦投资、设计、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以投资换身份”“以开发换市场”,争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

三是技术手段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发展呈现出全面渗透、跨界融合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主动应用吊装机器人、铺路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争创“少人工地”甚至“无人工地”。

四是生产方式工业化。

去年初,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落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主要是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造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目前,我区仅有江苏宇辉、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两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以及锦宸集团模具生产基地,产业链亟待完善。

建筑企业要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等产业,勇当“建筑工业化”排头兵。

2.要争市场,加快动能转换,争出份额、争出效益。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保持“稳”的定力,坚定“进”的信心,义无反顾抢市场。

一是进军新兴市场。

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找准空白点、抓住机会点,努力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新空间。

二是抢占高端市场。

要坚决打破房建“一业独大”局面,拓宽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向先进制造业、绿色建材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通过合资、并购等手段,打破技术壁垒、资质壁垒,努力在轨道交通、生态环保、石油化工等市场分一杯羹,形成新的增长极。

三是深耕本地市场。

去年,我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总造价53亿元,本地企业承接项目21亿元,占比39.6%、下降14.4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总投资约280亿元,广大建筑企业要主动出击、全力争取,聚焦交通工程、市政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3.要争一流,深化改革创新,争出品质、争出特色。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不断“强身健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品牌“叫得响”。

去年,我区13家重点建筑企业总产值692.4亿元,占全区比重81.9%,较2019年提升2.8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建筑市场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骨干企业,要优化结构体系和产业格局,积极晋升资质等级,稳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致力成为“航母级”企业集团;

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管理链条短、成本低的优势,寻找细分市场,不断做专做精做特,争当“小而美”的隐形冠军。

二是创新“快一拍”。

要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积极与大院大所共建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力争实现建筑领域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零”的突破;

要坚持把“企业+资本”作为突破点,不仅要能开发建设,还要善于资本运作,努力提升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

三是管理“上台阶”。

当前,我区不少建筑企业陷入“内卷化”,产值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却不见增长,必须下定决心重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股权合理流动、股东进退有序机制,推广“项目股份制”“股权流转制”,着力构建责权利明晰、风险收益共担的市场体系。

4.要争服务,悉心贴心用心,争出活力、争出动能。

建筑业不用我们的地、不占我们的能耗,却给我们带来就业、带来税收,区委区政府对建筑业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全区广大干部要像服务工业企业一样,全力服务好建筑企业。

一是政策再加码。

关键是落实好“一政策一中心一园区”:

“一政策”,即“建筑业16条”。

住建局要尽快完善配套实施细则,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足额兑付奖补资金,用“经济杠杆”撬动更多建筑企业返乡纳税、反哺家乡。

“一中心”,即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

行政审批局、人社局、金融监管局、公检法司要加强衔接,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供集行政审批、人才支撑、金融服务、法务保障“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

“一园区”,即建筑科技产业园,包括总部基地和产业基地。

开发区牵头,住建局、自规分局配合,尽快落实用地控规、土规调整;

住建局牵头,优选合作团队,6月底前形成园区建设规划方案、总部大厦设计方案;

同步开展入园企业招商,迅速排出首批拟单独供地新建总部大楼以及拟入驻总部大厦集中办公企业名单。

二是管理再加强。

长期以来,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频发,转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行为,以及污水直排、扬尘防控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要深化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管,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施工扬尘监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全覆盖,聚焦招投标、工程变更等高风险领域,通过监督检查、查办案件等方式,最大限度堵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从源头上杜绝项目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

三是保障再加力。

资金方面,依托国有企业设立供应链融资平台,探索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适度的融资担保支撑。

人才方面,住建局、人社局要牵头,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推动建筑工人职业化。

法务方面,设立建筑业巡回法庭、检察室、警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四专班”,建立健全“一窗预登记、公检法联动、专业化办案”机制,帮助企业化解劳资、经济等矛盾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同志们,把X建设得更加美好,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

我们不仅需要“一日千里”的豪情,更需要立说立行的作风,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打一场漂亮的城市更新、建筑业发展攻坚战,为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城市建设会讲话今年以来,县zf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强化规划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完善公共配套,优化生态环境,倾力打造精致*、宜居*,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强。

一、坚持“全局视野”,全域统筹城市规划。

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指挥棒,把握生态立县战略定位,全域统筹,让城市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按照主城区和州城、彭集“一主两副”发展格局,突出大清河“生态廊道”定位,开展城市规划优化和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完成*县空间战略研究,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城乡融合方略。

加快推进旧城区和南部城区城市设计,实现公共设施合理布局、有效供给,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已完成*村等城中村回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南城区规划正在加快编制。

凸显山水城市特色,有序开展*公园、*公园规划设计,全力构建城市绿色骨架。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和产业配套用地,加速产业片区优化升级,打造经济开发区、*新区和*物流园区分工明确、互补互促的产业新格局。

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建立统一协调、上下衔接、功能互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修订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联合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执行刚性和严肃性。

二、坚持“精细标准”,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把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科学调整社区区划,将原有的*个城市社区合并为*个社区,以社区内相邻片区为单位,划分*个网格,全面整合执法、市场监管、综治、应急等领域网格,实行“多网合一”。

从*街道选派*名党员干部任网格长,从社区“两委”、原村“两委”、业主委员会、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招聘*人担任专兼职网格员,公开招录*名大学生任社区专职工作者,下沉网格抓治理。

健全完善“社区党w、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组织架构,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

二是聚力破解难点问题。

全力攻坚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遗留问题,聚焦房地产领域涉及的工程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制定《关于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成立工作专班,采取“集体会诊、归口办理”模式,突破常规、简化程序,一项一项的研究、一件一件的破解。

截至目前,*等*个项目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等项目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针对物业服务质效不高的现状,推行物业企业标准化管理,落实日巡查、月考核、季度排名、年终总评的考核机制,对年度排名靠后、小区居民不满意的,启动物业退出机制。

目前,城区共有物业管理项目*个、*万户、*余万平方米,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

三是改善生态宜居环境。

聚焦城市边角地、道路交叉口、街边适宜绿化的裸露土地,见缝插绿,打造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

目前城区*处口袋公园全部建成开放,新植乔灌木、时令花卉*万棵。

持续推进*河水系治理,计划疏通河道*米,河道两侧各建设*米宽绿色廊道,项目完工后将在城市防汛、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清河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丰富植物景观配置,配套建设休闲服务设施,新建*广场、*广场、*广场*处;

实施*公园建设,规划设计疏林草坪、休闲广场,目前铺装人行道*平方米。

*公园、*公园、*生态廊道、人民公园北苗圃改造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三、坚持“精致理念”,全面完善城市功能。

突出片区开发、路网建设、市政配套三大重点,着力推动城市精致化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定期调度、联审联批、拆迁奖惩机制。

目前,*社区加快主体建设,*社区正在基础施工,*村、*社区施工队伍已进场,*社区正在招商洽谈。

启动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规划,开展*年以前县城国有土地上建成小区排查摸底,实施县委家属院、人民医院家属院、邮政局家属院改造提升工程,完善供排水管网、修缮小区道路、整治环境卫生。

按照“山水城市”定位,集中对*国道穿城段、*路、*街等道路临街立面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城市建筑颜值,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二是狠抓市政提质扩容。

加快城区集中供暖改造,实行多个道路节点同步施工,目前已焊接一级管网*万米,新建、改造换热站*个,将于_月底对小区换热站进行打压试水,确保采暖期正式投入运行。

启动实施环保能源发电项目,计划*年_月底投产运行,年可处理生活垃圾*万吨,提供绿色电力*万度。

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启动脱氮除磷改造工程建设,增加污水处理厂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