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602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古实习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景点除了帝陵兵马俑给我的震撼外,这里的游人之多也让我惊叹。

那天并不是节假日,而且还下小雨,但还是游人如织,可以用“比肩接踵〞来形容。

我们在拥挤的人流中时刻得注意着所跟导游的动向,生怕跟丢了,所以根本不能认真仔细的参观,只能匆匆在攒动的人头缝隙中看几眼,大局部是听导游讲的。

我觉得应该考虑到此景点的游客承载力,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略了游客的满意度,我们要有世界级博物馆的姿态。

  相对于兵马俑的人多、嘈杂,半坡博物馆就安静了许多。

进入半坡,我觉得自己是穿过时光隧道从秦来到了史前,尤其是半坡新增设的半景画展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河流和田野之上运用声光电技术逼真地模拟了电闪雷鸣、日月星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半坡人战天斗地的生活、劳作场面,让我们如临其境。

半坡还有国家一级文物人面鱼纹盆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陶窑遗址之

  一的横穴窑,而且新近调整的半坡遗址出土文物陈列,运用了电子虚拟和幻影成像等现代化声光电的科技手段,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半坡远古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

我们在半坡细细欣赏,收获颇多。

  永泰公主墓阴冷、深长的墓道,“珠胎毁月〞的墓志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壁画、雕刻精美的石椁以及天井、雨道、盗洞等,都给我留下了墓室形象的深刻印象。

以前我总无法想象出墓的结构与陈设,永泰公主墓的参观不仅使我亲身体验了墓的构造,也感受到了李显对女儿李仙惠的伤感与自责。

永泰公主的墓虽然级别很高,但是相比乾陵、阳陵来说,就逊色很多。

乾陵是武那么天和高宗李治的合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墓前石刻、无字碑和六十一尊王宾像,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乾陵以山为陵,有四个城门,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

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其中有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等。

无字碑巍峨厚重,立于碑前我不自禁开始猜碑为何无字,千年来每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但我觉得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立无字碑,测武那么天作为女人这一生都是成功的。

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虽然大多没有头颅,但从其服饰可以看出都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可见唐代的开放与对外交流的频繁。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整体规模并没有乾陵宏大、有气魄,但阳陵博物馆的遗址文物也让人记忆深刻。

博物馆内展出一千多件西汉文物,有各式兵器、印章,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彩陶了,阳陵出土的人物陶俑大小相当于真人的1/3,可是每个彩俑,表情各异,制作得十分精巧,陶俑均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

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局部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

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沉着,我想这正是“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气氛所致吧。

除陶俑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应该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吧。

此处陶猪之多也让我惊叹,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遗址中那排列整齐、紧密相连的陶猪,一排排数不胜数,我终于深刻体会到“猪是财富的象征〞这句话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离慈恩寺、大雁塔很近,我们在感受了陕西在周、秦、汉、唐的盛况后,就去慈恩寺体验玄奘取经后译经、讲经的历程。

我还专门等到晚上,一睹夜幕下的西安音乐喷泉、西安电视塔以及华灯闪耀的西安古城墙、钟鼓楼等,在夜色和彩灯的装扮下,西安这座古城越发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

第二天,我们在老师的带着下登上了西安明城墙,城墙蜿蜒逶迤,玲珑有致,沿着城墙走走,风景各异。

景致最好的一段是和平门到南门,往城里看,是古色古香的民舍,往城外看,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偶尔能听到城墙下公园里传来的秦腔,韵味十足。

但那古朴苍桑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元花灯又让人有一种梦回古代的感觉。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碑林中的为仿品。

石刻室还陈列着北朝、隋唐的佛教造像,形式多样,都为传世精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千佛石雕,在很小的长方体六面都整齐的刻有佛像,每一个佛像神态都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碑林除了碑刻和石雕外,还有高大的牌坊、古朴的泮池、肃穆的棂星门、庄严的戟门,这些也都显示着昔日壮观、辉煌的孔庙。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碑林只参观了两三个小时,但对于碑林如此多需要仔细品赏的文物来说,短短几个小时只够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要真正去学习、弄懂,恐怕要在里面呆几年了!

  在参观完碑林、明城墙后,我们七天的实习也落下了帷幕。

此次西安之行,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西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过繁华兴盛,也体验过艰苦危难,千年后仍巍然屹立。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遗存的历史建筑屈指可数,但在西安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西安也在新时期经筹划经营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更加显得宏伟壮丽,充满魅力。

在西安的许多遗址景点,都有大量的外国友人,不管他们是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奇,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态度都令人钦佩,也使我们惭愧。

  我在亲密接触了历史、感受了历史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太过狭窄、浅薄,经过这次实习,我会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能力的培养。

考古实习已结束,但我们的历史学习仍在继续,实习也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会带着实习时的热情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习历史。

考古实习报告篇2

  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

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清遗址的分布情况。

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墓葬那么分布在城外。

城址坐落在遗址的东南部,平面近方形。

每面中间各有一缺口,应为城门。

城垣分段版筑,分主城垣和护城坡。

城垣南部和北部发现有濠沟遗迹。

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夯土台基,西南部为一片洼地,未见遗迹。

建筑基址分上下两层,平行排列在南北轴线上,方向同城垣一致。

一号、二号基址已开掘。

二号基址中间未见隔墙,可复原为一座大空间的厅堂,与一号宫殿基址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介绍完毕。

考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考古工具探铲并阐述了其用法。

它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

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使用时握住手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遗址。

然后他向我们演示其用法,并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一把。

  他还给我们展示了在田野开掘中所见到的两种地层关系并教我们如何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

一种是上下相叠的地层关系,称叠压关系;

另一种是挖破的地层,称打破关系。

叠压的地层关系,是未经扰动的,由上而下顺序相叠的地层,关系并不复杂。

打破的地层关系那么较为复杂,它有两个地层之间的相互打破,也有遗迹单位之间的相互打破关系。

这种打破关系,有的没有时代区分,只是有时间早晚先后的不同,有的那么有时代不同的区分,因此比拟复杂。

但可以肯定,被打破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必然比打破它的地层或遗迹单位年代要早,因为,打破的规律一般是晚的挖破早的。

识别复杂的地层关系的关键在于区分和识别土色和土质的不同,同时还必须善于识别地层内包含物的同异。

把握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容易处理好复杂的地层关系,防止造成混乱。

田野考古开掘的方法和考前须知:

  而后,老师介绍了田野开掘的方法和考前须知。

首先介绍了进行开掘所需的工具,其一就是确定方位的指南针,主要是用于判定探方边沿的南北方向是否准确,即判定探方的方格是否为标准正方形。

其二为野考古最根本的工具手铲,参加田野考古的人员每人至少要有一把手铲。

主要用于刮地、壁,以识别土质土色。

手铲的有几种使用方法,在对不同的遗物、遗址进行挖掘时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其中一种是刮土,这是在挖掘中用的比拟多的方法,用手握住把,大拇指放在把柄上,然后与地面成锐角,慢慢的刮地面。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关系:

  对于此次的实地考古学习,让我们意识到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相互作用巨大。

首先狭义历史学对考古学的作用主要表在于考古学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确定课题与研究途径的重要参考,为考古学提供信息,为考古开掘提供一定的方面。

同时,考古开掘遗物在上升到研究层面时也需要历史学做诠释。

例如,在盘龙城考古开掘过程中,对盘龙城宫殿分布以及其作为商王朝的统治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确实定都需要历史文献的记载来作为研究的参考。

  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作用亦是不容无视。

首先考古学的开展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观点。

例如盘龙城考古改写了“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史学观点。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对商王盘庚迁都之前历史的有力补充,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商代早期起就共享着同样的文明。

商文化南渐,加速了南方原始文化的解体和青铜文化的出现,同时大量矿产资源运到中原地区,又促进了商文化的开展。

所以,盘龙城成为殷商文明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考古实习报告篇3

  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们便来到古都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师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汉阳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

在为期一周的考古实习工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去也收获了知识,了解了田野考古开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历史文物的的保护和修缮。

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帮助下也度过的很愉快。

整个实习,既锻炼了身心,又拓宽了眼界,大家收获良多。

  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

一、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

我们开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存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

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

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

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

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

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二、半坡遗址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那么圆形。

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假设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

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

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

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

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

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

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

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

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说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三、永泰公主墓

  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那么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

〞这段话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那么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那么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开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

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

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

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

有的身着男装;

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

有的脚穿如意鞋;

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

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等。

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

四、乾陵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根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说明:

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假设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那么天王帝之墓〞12个大字。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那么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五、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机器皇后王氏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

  三县区。

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

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

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

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沉着,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的安详的社会气氛。

六、陕西省博物馆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开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七、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那么天长安年间重建。

后来又经过屡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风格庄严古朴,是保存比拟完好的楼阁式塔。

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那么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

喜悦的是,亲眼见到了很多文物古迹,领略了古城西安的风土魅力,感觉自己的阅历和见识长了不少。

遗憾的是,毕竟实习时间短暂,我们对考古工作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只是在看别人成果,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处理一些具体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

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历史〔考古〕知识的根本理解,丰富了我的历史〔考古〕常识,使我对考古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认识到要做好历史〔考古〕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不要以为考古工作是很无聊和乏味的,老祖先留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一定要懂得珍惜和保护,并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文物遗迹的重要性。

考古实习报告篇4

  实习已过去些许天了,可在京实习的一幕幕却还会常常清晰的浮现于脑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

  在此,实践和能力的学习提升过程不可置否是开掘实习的重心,但穿插其间的人情往事也同样让人难忍不提,故此分为实践学习、生活娱乐两篇。

  实习期三个月,可比拟清晰的分为三段,即初始近一个月的大苑村寺庙遗址开掘,中间的室内学习阶段及后段月余的大兴墓葬开掘及整体室内整理,三阶段大体可分为两局部,即田野开掘局部和室内学习整理局部。

详述如下:

  田野开掘

  大苑寺庙遗址

  大苑村寺庙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东约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东西两边皆为民宅,南边缘靠近公路。

为配合北京西六环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工程。

开掘区原为民房及果园、耕地等,开掘前已被平毁,遍布树根和碎砖瓦块等。

  此次开掘,方便起见,以大概开掘区中心位置一固定物为中心基点,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个开掘区。

其中I、Ⅳ区首先开掘,多数布方规格5×

5米,少数10×

10米,II、III区开掘较晚些,大部布方10×

10米,偶有边角处地理局限布方10×

5米,布方规格大致以钻探所得遗迹复杂程度为标准。

  遗址从20xx年2月11正式开方开掘,其后近一月中,我们偶有断续的开掘了I、Ⅳ区的大部,根本上也是整个遗址中遗迹现象最为丰富的一段。

  遗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层也相对较简单。

统一后,地层分为三层,其中②层又分为②a、②b两层,结合成因具体描述如下:

  ①层,表土层,土色灰黑,较为疏松,包含物为植物根茎、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

应为近现代居民生活、耕扰所致。

  ②a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少量白灰点等,包含物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15―70cm,厚约10-30cm。

应为②b层建筑废弃塌毁后,在其上堆积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砖瓦块应与当时人们的挖翻等活动有关。

结合遗址推测为明清后期。

  ②b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较多白灰点、料礓石块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样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30―50cm,厚5―20cm,。

各探方常见的寺庙房基S1即开口于本层下,打破③层。

推断其应为明清此遗址寺庙建筑废弃塌毁形成的遗迹。

  ③层,土色浅黄,土质致密,包含物较少,深约30-50cm,厚度不明。

不见遗迹现象,人类活动痕迹较少,应为原始自然堆积。

但我个人推断这应不是原生地层,应仅为自然堆积,与当地河流较多有莫大关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层状况总结,个别探方还不见有②b层,土质土色、地层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个体的细微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