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364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部分重大工程23

十八、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程23

十九、沿海经济开发教育配套工程24

二十、学校信息化推进工程24

二十一、基础教育内涵提升工程25

二十二、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工程25

二十三、学习型社会建设工程27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28

二十四、依法增加教育投入29

二十五、坚持依法治教31

二十六、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32

实施办法3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决定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面实现城乡同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学前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校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公民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基本经验是:

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理念。

通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来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指导方针。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举办教育,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举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始终坚持“质量兴教,质量立校”的发展道路。

依靠良好的教育质量营造党委政府关心教育、民众支持教育、社会关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是始终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办好教育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老区人民的第一要务。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略。

坚持不懈地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六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充分肯定教育发展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强,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需要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财富,教育奠基未来。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能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事业发挥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作用。

随着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全社会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寄予厚望。

因此,盐城的未来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盐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教育。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大批合格劳动者和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努力建设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市,全力以赴地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注重突出内涵发展,强势推进公平均衡,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倾力打造和谐教育,全面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服务于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全面服务于培养新一代“盐城人”,为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未来10年,盐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

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基。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精力、更大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育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公平。

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加强早期教育,普及特殊教育,完善并落实困难群体子女就学扶持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盐城实际,加大教育重大工程推进力度。

加快解决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提高质量。

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势推进有效教学,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服务发展。

紧紧围绕沿海开发战略和盐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促进教育与经济紧密融合,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着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战略目标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优质均衡、结构合理、发展协调、富有盐城特色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2020年,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市。

实现更高标准的普及教育。

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以上,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以上。

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省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备。

形成更加惠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倡导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强化教育服务的均衡性。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基本均衡。

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开放多样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走文化立校、特色育人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省定优秀标准学校达8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办学体制逐步优化,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机制不断健全,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更趋完善。

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

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各类人才培养基本满足我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表一:

盐城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2015年

2020年

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96%以上

98%以上

2.义务教育巩固率

99%以上

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8%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0%以上

60%以上

5.高校、中专校毕业生就业率

95%以上

98%以上

6.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50%以上

7.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80%以上

90%以上

8.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70%以上

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14.2年以上

15年以上

1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11年

20%以上

12.2年

25.8%

11.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12.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13.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苏北领先

14.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GDP增长比例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未来10年,盐城市将着力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四位一体”的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规范发展学前教育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强化政府职责。

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落实“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建”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幼儿教育事业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筹措办园经费、统一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统一园长和教师队伍管理。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

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园。

到2015年,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

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防止小学化倾向。

强化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培训。

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

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到2015年左右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达到优质均衡,区域内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等大幅度提升。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实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制度,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

义务教育阶段严禁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逐步减少“择校”现象。

每个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完成学业,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确保义务教育全面覆盖。

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小班化教学,逐步做到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下。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学校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建设。

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建成现代化标准的学校比例达5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

六、优质发展高中教育

推进优质发展。

实施普通高中内涵提升工程,努力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每班班额45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

到2015年,全市所有高中达到优质高中标准。

加强有效管理,培育学校文化,打造高中品牌,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强化特色建设。

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

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鼓励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七、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整合职教资源。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

策应沿海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打破地方、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式、集团式、集群式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组建盐城市城市建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盐城鲁迅艺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设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市所有公办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围绕盐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扶持骨干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创建示范专业,在重点建设好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维修、纺织服装、建筑、宾馆服务、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十大重点专业群的基础上,新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港口物流管理、造船焊接、风能发电、商务韩语、光伏照明、软件与IT外包服务、楼宇智能、沿海化工、新型环保等十大新兴专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

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

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拓宽职教服务功能,面向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办法,明确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努力把学校实习工场办在企业,把企业的生产车间建到学校,在经费、设备、师资、技术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积极改革职业学校的用人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职业学校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从社会上招聘知名的能工巧匠、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优秀毕业生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的来源。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科研机构、企业集团与我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努力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江苏乃至全国进一步打造“盐城职教”品牌。

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增强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作用。

支持行业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规格。

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八、扎实推进高等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40%,2020年达到60%。

坚持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全面支撑各行业和区域发展的重点学科体系,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建成若干重点学科群。

创新学科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推进重点学科与其他教育科研资源集成融合。

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创办“盐城大学”和实现专科院校的提升。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和调整高校专业结构,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研开发优势,成为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科技引擎”和“人才高地”。

通过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制订高校特色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强势专业,构建品牌专业,培养一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通过打造专业集群和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逐步形成普通高教和职业高教相互补充、产学研紧密结合、应用与科研并重,以应用为主的具有盐城特色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九、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以我市现有的成人教育资源为主体,以职业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和远程教育为延伸,以自学考试为补充,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使城乡劳动力和社区各类人群都能得到生活和发展所需求的继续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各层次人群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创建学习型组织。

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发展社会培训。

制订学习型组织创建标准,党政机关带头,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院所示范,职业学校和社区为依托,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社会教育平台。

大力开发终身教育资源。

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主动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推进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拓展其教育服务功能。

十、注重发展特殊群体教育

完善特教体系。

到2015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其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免费比例达50%以上,2020年达95%以上。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使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达到现代化办学标准。

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教格局。

健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

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允许其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少年。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

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高中学生政府奖学金资助比例。

十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育人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创优精神。

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文明礼貌、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切实把德育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形成比较成熟的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贯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与世界文明相承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健康第一,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和养成教育,加强美育。

重视学生实践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中小学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

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

规范社会教育机构办学行为。

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保障孩子的休息时间。

形成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合力。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与保障机制,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坚决制止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

在教育评估和教育先进县(市、区)、先进学校评比表彰中,对违规办学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区域内重大违规办学问题严格问责,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成立“盐城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抓手,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绩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

继续完善覆盖全市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第三部分改革重点

未来10年,盐城教育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特别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十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政府管理教育方式。

各级政府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努力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及其部门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对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切实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责任。

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建立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教育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中的作用。

建设教育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平台,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改革发展服务。

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与途径。

健全分级管理机制。

落实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完善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健全以市县为主、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着力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

研究制定《盐城市市区2010-2015年教育事业布局规划》,2010年至2015年,市和亭湖区、盐都区以及市开发区按照每2万人口配套一所4-6轨小学、每4万人口配套一所初中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学校,使大市区义务教育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到2015年,大市区的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原则上由区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由市统筹举办。

十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