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973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就为汝多知乎?

(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

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

):

急忙、立刻。

②契(qì

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

雕刻的地方,④惑:

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

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

5.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 

鼓:

②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③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

④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

(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8.快乐读书吧。

郑人买履

《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

鞋子。

②欲:

将要,想要。

③度(duo):

测量。

④操:

携带。

⑤反:

通假字,同“返”,

返回。

⑥市罢:

集市散了。

⑦宁(ning):

宁可。

(1)根据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人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

为是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

________使:

________援:

________然:

(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

②另一个人: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

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用一句话阐述。

10.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_____(chǔ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_____(zhé

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

ngjīng)走取之,唯_____(wè

iwé

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1.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

”徐曰:

“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

注释:

①戏:

玩耍,嬉戏。

②邪:

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

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

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2.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②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③被:

披。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

________遂:

________亦:

(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

13.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⑤,乃曰:

“吾忘持度⑥。

“何不试之以足?

【注释】①郑:

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

②者:

(怎么样)的人。

③度(duó

量长短,动词。

④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

⑤履:

⑥度(dù

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

A.尺码;

B程度,限度;

C.计算,测量;

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②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底。

”________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jià

n)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

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

②三旦:

③善哉: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

)州:

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

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

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

指洞庭湖。

⑤逋赋:

拖欠赋税。

⑥阙(què

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

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

不答复。

⑨诏宽:

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

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

官吏。

(1)解释词语:

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

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

(2)选择题: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

B.到;

C.登上;

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

B.回到故乡;

C.没有住房;

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

①岁罹水患________

②死者相踵________

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

(4)理解:

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古语云:

(1)对牧童的性格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B.勤于思考,知错能改。

C.善于观察,率真活泼。

D.勇敢果断,活泼可爱。

(2)对选文蕴含的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B.知错能改,才能获得真知。

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3)下列诗文名句与选文表达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②虎亦寻卒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18.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1)解释词语。

辩斗:

以:

日中:

及:

盘盂:

沧沧凉凉:

孰:

汝: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19.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

本味》

原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

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________;

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

(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20.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①夸父:

《山海经·

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

追赶赛跑。

③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

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

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

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21.阅读拓展。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________(yú

)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shú

shū)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及:

②沧沧凉凉:

③探汤:

④决:

⑤孰:

⑥汝:

(3)“孰为汝多知乎?

22.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③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⑤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

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

②触:

撞到。

③因:

于是。

④耒lěi:

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⑤复:

又,再。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________

②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2)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A.mé

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4.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两小儿笑曰:

(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