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85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docx

中医护理技术考试题

中医用药及护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甘味药的作用是(B)

A、泄、燥B、补益、和中、缓急C、软坚、泻下

D、收敛固涩E、渗湿、利尿

2.下列不属于为升浮药作用的是(D)

A、发汗B、涌吐C、开窍

D、清热E、解表

3.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 (B)

A、相恶B、相杀C、相畏

D、相使E、相反

4.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C)

A、先煎B、久煎C、后下

D、与它药同煎E、包煎

5.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的药是(B)

A、桂枝       B、麻黄      C、香薷      

D、紫苏      E、荆芥

二、是非题

1.咸味具有收敛固涩和利尿作用。

( × )

2.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

3.归经即所指药物作用的部位与现代解剖学的所指部位相同

三、问答题

1.说出十种常用的剂型的含义

2.试比较汤剂、丸剂的特点

3.剂型的变化会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吗请你举例说明

4.简述下法的概念及护理要点

经络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经络学说

2.十二正经

二、填空题

1.经络是和的总称。

2.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是;经脉外部,筋肉受经络支配分为,皮肤按经络的分布分为。

三、单选题

1.下列关于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正确的是()

A、阴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B、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C、阴经与阴经在四肢部交接D、阴经与阳经在胸腹部交接

E、阳经同名经在四肢部交接

2.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手太阳小肠经后的是()

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阳胆经

C、足阳明胃经D、手阳明大肠经

E、手少阳三焦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次序为()

A、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C、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E、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四、简答题

1.简述十二正经的组成。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

1.经脉,络脉

2.奇经八脉,十二筋经,十二皮部

三、单选题

1.B2.A3.C

四、简答题

1.简述十二正经的组成。

答:

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足三阴经、三阳经。

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答:

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辨证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八纲

2.实证

3.脾不统血证

4.肝风内动证

二、填空题

1.表里是辨别疾病和的两个纲领。

2.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和。

3.气虚类证包括、和。

4.血病常见证候可概括为、、和四种。

三、单选题

1. 八纲辨证是( )

A、各种辨证的综合   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E、病因辨证

2.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

A、外邪直中     B、劳倦所伤    

C、里邪表出  D、六淫初袭    

E、情志所伤

3、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

证属( )

A、血虚证     B、气虚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气滞血瘀证

4、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是( )

A、血虚证     B、温燥证      

C、阴虚证  D、津液不足证   

E、阳虚证

四、简答题

1.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2.简述肝阳上亢证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八纲: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2.实证:

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实证虽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衰,临床表现以有余、亢盛、停聚为基本特征。

3.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以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泛指出现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属内风。

二、填空题

1.病位内外深浅、病势趋向。

2.气虚、阴虚。

3.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

4.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

三、单选题

1. B2.D3、B4、C

四、简答题

1. 辨别虚证与实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形体盛衰,精神萎振,声息强弱,疼痛喜按与拒按,以及舌象和脉象等。

一般说来,病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质娇嫩,舌淡少苔或无苔,脉无力者属虚证;病人形体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有力者属实证。

此外,辨别虚证和实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等。

2.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表现以亢阳上扰为特征的上盛下虚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或弦细数。

中医养生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中提到指导养生防病,请谈谈春夏秋冬该如何养生保健

 3.瘢痕灸。

 

4.刮痧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意守

  意守就是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如意守丹田、意守命门、涌泉等或集中于体外的某一事物,如意念某个景物或默念字句等。

 

  热熨法

  热熨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或回旋转,利用温热及药物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瘢痕灸

  又称为化脓灸,是指将局部皮肤烧伤,使其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的灸法。

  刮痧法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简答题

  答:

(1)施灸前,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避免病人疲劳时移动身体而烫伤皮肤。

   

(2)施灸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痛感。

问答题

  1.答:

1.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

  2.预防:

  

(1)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紧张的病人要做好解释,消除顾虑。

  

(2)饥饿、大出汗后、疲劳病人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行针刺,选穴宜少,手法宜轻。

  (3)针刺和留针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头晕心慌时立即停止操作或起针,让病人卧床休息。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病人平卧。

  

(2)清醒者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已发生晕厥者,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3)仍不苏醒者,可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艾炷燃尽后,应及时除灰,易炷再灸,避免烫伤。

 

  

  2.答:

适用范围和作用:

  1.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伤口的愈合。

如外痔肿痛、肛旁脓肿、内痔脱出、痔疮发炎、痔切除或瘘管手术后。

  4.缓解妇科会阴部瘙痒、带下过多等症状。

  3.答:

(一)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和适当的体位,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应盖好衣被。

  

(二)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罐口要光滑、无裂隙。

  (三)拔火罐或水罐时,应避免烧伤或烫伤。

若起罐后,出现水泡时,水泡较小,只需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止擦破;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再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

  (四)拔罐法的禁忌症

   1.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

   2.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处不宜拔罐。

   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4.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4.答:

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有:

  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

  2、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

  3、针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以防止交叉感染。

  4、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

  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 B)

A、铁锅B、瓷罐C、铝锅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B、4-5cmC、5-6cmD、6-7cm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50分钟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B、先武后文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B、白术C、石膏D、甘草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B、陈皮C、连翘D、甘草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B、视、触、叩、听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B、夏防热C、长夏防湿D、秋防燥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

(E)

A、清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

(E)

A、饭后服用B、饭后二小时服用C、饭前二小时服用

D、饭前半小时服下E、饭前空腹服用

21、为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真热假寒用寒药,服药最好选用(B)

A.温服   B.热服    C.凉服    D.冷服E.无严格规定

22.汗法忌生冷食物和(C)

A.辛辣食物    B.清淡食物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