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38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简要目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3

二、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点8

三、行业市场规模9

四、行业价值链11

五、行业竞争情况及行业壁垒12

六、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法律法规16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0

一、行业发展概况

1、石油及其储量分布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状混合物,其成分为分子量由小到大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可经分馏及其他复杂工艺加工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用作制造塑料、化肥、化纤、医药等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石油由远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埋藏在称为圈闭的地质构造中。

截至2013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2,382亿吨,在各地区间的分布见下图所示,其中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约为25亿吨,仅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强。

2、海洋石油前景广阔

据英国石油公司(BP)在最新发布的《2035年全球能源展望》

报告称,2013年-2035年期间,全球能源需求可能增长37%,年均增速达1.4%;几乎所有的能源增长(95%)均来自于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非经合组织,其能源消耗在2012-2025年之间平均增长为

2.3%。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4》(WorldEnergyOutlook2014)报告指出:

2014到2040年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37%,其中,原油需求量将从2013年的9,000万桶/天提高到2040的10,400万桶/天。

为满足2030年的需求预期,石油和天然气上游开发需要投资9,000亿美元。

一次能源消费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

BP《2035年全球能源展望》

随着全球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对原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海关总署2015年1月13日公布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9.6%,较2013年的57%上升2.6个百分点,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接近60%。

而同时,随着陆上油气勘探日趋成熟,全球油气储量增长减缓,

发现的油气藏规模越来越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产量不断递减,大油气田日趋枯竭,例如:

墨西哥湾成熟油田的开采量每年下降20%,这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向海上油田进军。

据统计,海洋油气储量为13,125亿桶油当量,占全球油气总储量的35.8%,海洋待发现油气资源为8,267亿桶油当量,占全球的49.8%。

据2008年《关于新一轮全国资源评价和储量产量趋势预测报告》,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因此,我国海洋油气整体开发潜力较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列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海洋油气开发战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实施。

3、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概况

海洋石油工程主要由海工装备与油田服务两大块组成。

从海洋石油工程服务产业链来看,海工装备制造集中在油田建设中,而油田服务贯穿在石油勘探、油田建造、石油开采各个环节,产业链分布比较广。

2011年9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就已经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开发综合管理能力,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

到2020年,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无疑目前已经处于行业的领军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工程设计、结构物(开发生产装置、平台等)及高端装备建造和海上施工是海洋石油工程整体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三个链环。

按照传统的海上石油开发方案,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中海油集团所属公司的工程建设产能远不能满足海洋油气开发的需求,成为进一步扩大海洋石油产量的瓶颈因素。

因此,针对我国海上油田的基本特点,依靠国内的研发力量,开发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新型海上石油开发方案及其相应的结构设施、工程装备和施工技术,建设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业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海上作业支持基地,用以挖掘我国海上石油资源,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紧张将是长期的发展趋势。

4、海上边际油田开采模式

海上油气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深海油气田的开发;二是浅海边际油田的开发。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要加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深水油田开发技术,掌握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等关键技术,实现深水油藏开发技术的重点跨越;通过“三一”模式和“蜜蜂式”采油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海上边际油田,形成一套集成创新的边际油田开发技术。

边际油田通常指“由于各种原因(地理、地质、技术或征税)在给定的经济条件下被测定为用常规方法开发没有足够经济效益的油田”。

在中国浅海海域内,尚有大量的边际油田,单是渤海湾的边际油田储量就接近13亿吨。

至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发现海上油气构造179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油气田只动用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43%左右,尚有约57%未能得到开发,究其原因,未开发的57%的石油地质储量均属于边际油田。

因此,边际油田的开发,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石油产量的不足,而且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取得共识的边际油田开采模式为“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

而不管采用哪种开采方式,均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目标,否则将不能进行开发。

因此,边际油田不能开采的原因是采用常用的开采技术或产品经济效益评价差或达不到盈利目标;中海油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中也着重指出:

“开展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研究是开发海上油田三大技术难题之一。

其中,尤以油田开发用的钢制平台的研究应作为重点。

”这是因为采油平台在油田开采中最为核心,且其制造、安装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比最高。

国际海洋工程行业正在探索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主要的技术路线一是通过将移动平台的技术与固定平台的功能相结合,通过重复利用解决边际油田的分摊成本问题;二是利用海洋软管取代现有的海底钢管,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重复利用。

二、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点

1、周期性

海洋石油工程市场与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受油价的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时,油公司将加快油田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海洋石油工程行业随之进入景气周期;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低迷时,油公司将推迟油田建设、缩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另外,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行业景气度。

2、区域性

我国的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本地和南海北部湾三个盆地。

其中渤海油气产量占三大盆地的61%,但南海远景储量大,包括了珠江口和北部湾两大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北部湾地区在未来几年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主产区之一。

因此,

本行业在产品销售或服务的地点上体现出向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地区集中的区域性特征。

3、季节性

由于石油工程行业的国内客户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客户一般在每年10月份制定采购计划,由决策部门确定投资计划后,通常在年底或是第二年年初开始实施招标。

因此,海洋油气装备的国内订单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份以后陆续签订。

签订订单后,要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及施工,一般产品交付给客户后确认收入,服务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收入确认多集中在下半年,导致油田服务企业上半年的收入和利润与下半年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点。

此外,位于北方的渤海湾油田冬季受天气寒冷及海洋水面结冰等因素影响不适宜开展大规模建设,南海油田的开发建设则不受季节影响。

三、行业市场规模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的年需求量约400-500亿美元,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已达1,200亿元,为实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中海油的项目已在渤海以及南海北部“全面开花”。

数据显示,中海油目前共建设海上油田83座,生产装置170多座;中海

油2015年确定在建项目共7个,产量增长10-15%,达到475-495油当量桶,开发投资469-536亿元,增加10余个新平台,直接用于海上的钢材加工量需要20余万吨。

目前,中海油浮式生产储油轮一条在建、十多条在用;陆上处理终端共13座,其中4座在建;海底管线已达到5,300多公里。

“十二五”期间中海油海底管线还将有1,000多公里的建设量。

而此数据尚不包含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20余个边际小油田开发的工作量。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

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

刚刚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

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

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在未来十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四、行业价值链

1、行业上下游情况

上游行业为钢材及塑料等行业,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钢带、扁钢、钢材、焊材、涂料以及各种设备制造行业;下游行业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2、与上游行业的关系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上游行业为钢材及塑料等行业,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钢带、扁钢、钢材、焊材、涂料以及各种设备制造行业。

(1)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的采购成本;

(2)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3)部分高端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供货周期长,使制造企业产生很大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导致运行成本增加。

3、与下游行业的关系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下游行业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在我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主要被中海油所垄断。

总体而言,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与石油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投入密切相关,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油气需求量的增加等因素,都有可能刺激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有利于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壮大。

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直接服务于石油公司,市场规模由石油公司的勘探及生产投资直接决定,而油气需求量、原油价格等因素则通过间接作用于勘探及生产投资而作用于海洋石

油工程市场。

原油价格的波动本质上由供需决定的,需求对原油的价值影响极为显著,而经济面的好坏是影响原油需求的基本因素。

另外,能源供给结构也决定了海洋石油工程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受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降低石油进口的比例,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的增加,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战略,以及对非常规油气能源的开发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未来国内油田服务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五、行业竞争情况及行业壁垒

1、行业竞争状况

海上油田技术服务、海洋工程施工作业服务和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公司所面对的中海油各分公司在进行技术服务和施工服务时普遍采用招投标制度,并对投标者进行资格审查,在投标阶段各厂商都面临其它厂商的直接竞争。

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域为例,行业竞争格局具备以下特点:

(1)欧美等西方国家是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