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59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docx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

课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它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发生的一件事:

先生只要学生背书,从不讲解。

一天,孙中山壮着胆要先生讲解背诵的书的意思。

后来,同学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孙中山回答说,不懂就要问。

课文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2

略读课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练习课课型。

它主要承担以下目的任务:

将该单元精读课中获得的主要语文要素,迁移、应用和进一步训练养成,例如本单元找出“有新鲜感的语句”交流体会,并在这个过程中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一般会提示阅读的方法和主要教学目标,学习伊始让学生了解清楚,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

4

课后泡泡提示了阅读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其中的“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是对阅读提示中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达标水平的补充说明。

“课文大意”,根据课程标准,应该有两个教学目标:

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一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这两个“大意”的达标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注意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安排相关的教学环节落实。

5

课文是用故事主人翁的话做课题,这类课题,适宜用设疑的方法释题,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1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和了解阅读略读课文的一般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和了解阅读略读课文的一般要求,有利于学生以后略读课文的学习。

2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第一次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因此,让学生明了达标的水平和外显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在学生学习感受后讲授清楚,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

3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如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在三上阶段属于学习水平阶段,要做好任务分析,采取适合的策略,设计合理的程序,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逐步形成能力。

4

由于太多的“第一次”,学生需学习了解的知识较多,而且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安排一到两课时教学比较适宜。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

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复述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与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3

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语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

“诵”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诵”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

同学们,通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以及“交流平台”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语句”吗?

(指名回答)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还要通过读这样的语句形成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进行这个练习,好吗?

  1.板书课题:

3*不懂就要问

  2.齐读课题。

  

(二)认识略读课文,了解阅读基本要求

1.导语:

同学们,请看课题,发现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指名回答。

预设:

序号右上角有朵小花。

)对了。

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会读到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略读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的要求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翻开课文P8,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

读读第8页最下方的两个泡泡,想一想,它们告诉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些什么基本要求?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学习略读课文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一是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关系。

  

3.小结:

是的,学习略读课文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可以不像学习以前的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发展的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即第一个泡泡说的:

“了解课文大意”。

一是就是又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也不要紧,只要不妨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也就可以了。

  

(三)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

  

(1)导语:

我们了解了学习略读课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再把书翻到P7,看看略读课文的构成,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

预设:

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

)是的,略读课文跟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构成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在课文的正文前有一段话,叫做“阅读提示”,这段“阅读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出示任务:

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几个主要教学目标?

请用序号标示出来。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阅读提示”提示了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

(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小结:

第1个教学目标说的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默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意。

“了解课文大意”有两个要求。

第1个要求是初读课文,要粗知课文大意;第二个要求是再读课文,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等学习,能复述课文大意。

第2个教学目标是这个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就是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说说形成的画面,和怎样形成这个画面的。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吧(齐读课题)。

  

4.导语:

课题“不懂就要问”这话是谁说的呢?

他怎样“不懂就要问”的?

为什么要“不懂就要问”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大意,交流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和多音字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和多音字的词语读准。

  

(3)思考:

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一些?

主要是讲谁的故事?

课文讲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

“诵”“楚”。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背”“圈”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背”“圈”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4)课文分成五部分分别指名朗读,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五部分分别是:

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从“先生收起戒尺”到“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后来”到结束。

  

(5)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的问题。

  

预设:

  

第一问:

课文中的人物有孙中山、先生和一个同学、同学们。

  

第二问:

主要讲的是孙中山的故事。

(插话解释:

也就是说,孙中山是课文故事的主要人物。

简介孙中山。

  

第三问:

课文讲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时不懂就要问的故事。

  

3.小结:

刚才回答预习任务3问题的答案,就是粗知课文大意了,同学们做的真好。

同学们,刚才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粗知了课文大意。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

1.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

请在具体写这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课文从“一天”到“大家听得很认真。

”具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的。

(板书:

不懂就要问。

  

3.小结:

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些自然段都是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这个内容的,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

根据这个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4.出示任务:

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为一个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6.小结:

我们刚才做的叫做“梳理课文条理”,就是把写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所以,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三、学习了解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主题

  

(一)了解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

1.导语:

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

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的时候,先生只要他们背书,从不讲解意思。

(板书:

只背书不讲解。

  

第三部分: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孙中山回答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板书: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各层次意思。

1.导语:

现在,我们梳理了课文,也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了,是不是就可以说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呢?

不是的,现在还不能说是了解了课文大意,因为,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仅仅用一句话来说,大家还是不清楚孙中山的怎样不懂就要问的,所以我们还得给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梳理条理,看看它说了哪几个意思,这样才能真的了解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两幅插图)朗读第二部分,结合插图想一想,第二部分讲了几个意思?

可以分为几层?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提示要求用“︱”标示层次。

  

第1层:

第2自然段。

意思:

一天上课,孙中山认为只背书而不懂意思没有用,就壮着胆请先生讲解背的书的意思。

(板书:

壮胆请讲解)

  

第2层:

从“这一问”到“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意思:

先生厉声问孙中山会背书了吗,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板书:

厉声问一字不漏)

  

第三层:

余下的部分。

意思:

先生给大家详细讲解书中的道理,大家认真听。

(板书:

详细讲认真听)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导语:

我们把重点部分划分了层次,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说说课文大意的阶段,达到真正了解课文大意的目标了。

  

出示任务:

借助板书,把各部分内容和第二部分各层次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大意。

注意做到:

(1)各部分内容和层次意思要说到,做到内容完整;

(2)根据课文,加上适当的词语,使说的课文大意成为一段通顺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