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92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清热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栀子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煎服。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决明子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煎服;

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长于清泻肺胃实火,治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

煅石膏收敛生肌。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治阴虚火旺证。

  清热燥湿药

  黄芩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外用适量。

  黄柏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1.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3.湿热小便不利。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黄芩善清肺热,治肺热咳嗽;

凉血安胎,治出血、胎热不安。

黄连效强,善清心、胃火,治心、胃火证,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黄柏善清下焦热邪,治下焦湿热证;

退虚热治阴虚内热证。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痈肿疔疮:

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4.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连翘

苦,微寒。

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

煎服,6~9g。

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不宜多服久服;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贯众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2.血热出血。

尤善治崩漏下血。

  3.虫疾。

  4.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

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1.痈肿疗毒,乳痈内痈。

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2.毒蛇咬伤:

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

  3.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野菊花

清热解毒。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3.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煎服,10~15g。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3.痈肿疮毒。

  鱼腥草

辛,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

  4.湿热泻痢。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

  2.产后瘀阻腹痛。

  3.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3.风湿痹痛。

  射干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1.咽喉肿痛;

2.痰盛咳喘。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咽喉肿痛;

牙龈肿痛。

煎服,3~6g。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

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热毒血痢。

  2.疮痈肿毒。

  3.阴痒带下、血热出血及温疟发热烦躁。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2.热毒疮疡。

  3.崩漏,便血。

  4.湿热淋证、带下。

  鸦胆子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各种癌症。

  2.热淋涩痛:

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

  3.湿热黄疸:

既能清热又兼利湿。

  熊胆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

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山慈菇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正虚体弱者慎用。

  漏芦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气虚、疮疡平榻者及孕妇忌服。

  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

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治瘰疬痰核。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

甘、苦、咸,微寒。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反藜芦。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赤芍

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血寒经闭不宜使用。

  紫草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有清热凉血之功。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冲服。

  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玄参泻火解毒力强,治咽喉疮痈。

生地黄清热凉血作用较强,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牡丹皮味辛,能清透阴分伏热,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痈腹痛等证。

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能泻肝火,治肝热目赤。

  清虚热药

  青蒿

苦、辛,寒。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煎服,不宜久煎;

或鲜用。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地骨皮

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4.内热消渴。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2.热淋,血淋。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4.阴虚外感。

  银柴胡

清虚热,除疳热。

  1.阴虚发热。

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

  2.疳积发热。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1.骨蒸潮热。

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

  2.小儿疳热。

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

  3.湿热泻痢。

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4.痔疮肿痛、痔漏成管。

能清大肠湿火蕴结。

  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治营血分证,活血化瘀,瘀血、肠痈、疮疡。

善“治无汗骨蒸”之阴虚内热证。

地骨皮长于清虚热,治虚热证,清泄肺热,治肺热咳嗽、消渴证。

善“治有汗骨蒸”之阴虚内热证。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长于清心、胃之火,治多种热毒证及心、胃火证等。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疳热,治阴虚发热及小儿疳积证。

附歌诀青蒿截疟解暑不久煎,白薇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先。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