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46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起重工

5

钳工

2.3设备材料验收、保管

2.3.1两器设备出厂文件的检验

2.3.1.1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

(1)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复印件;

(2)主要材料的材质复验结果;

(3)钢板超声波探伤报告;

(4)焊接试板实验报告;

(5)焊缝外观检查报告;

(6)焊缝无损探伤报告;

(7)焊缝返修记录和超过二次返修的批准文件;

(8)说明焊缝编号及焊工代号的文件;

(9)改变受压元件材料、结构、强度时的证明文件;

(10)制造厂所在地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监检证明文件。

2.3.1.2排版图

2.3.1.3装箱清单及零部件编号说明文件

2.3.1.4零部件热处理记录

2.3.1.5主要几何尺寸检验记录

2.3.2根据施工图及装箱清单对零部件、半成品进行清点检查,并妥善保管。

2.3.3根据施工图样要求,对主要零部件、半成品进行复验。

2.3.4设备材料的存放与保管

2.3.4.1两器筒体、封头等压制成型的半成品件应在专用胎具上存放,以防止变形。

2.3.4.2不锈钢材料的设备配件等应与碳钢材料分开存放,防止不锈钢与碳钢接触发生渗碳现象。

2.3.4.3碳钢螺栓应加防锈油保护,使用的剩余螺栓不可弃置现场;

碳钢法兰面与加工面,应涂防锈油后以木板或塑胶盖保护;

所有配件管口应予遮封。

2.3.4.4在工地的材料应放置在指定地点,并覆盖或其他保护措施,且不得影响车辆、人员通行。

2.4主要施工机具

2.4.1施工机械

坡口机、切割机、台式电钻、氧一乙炔切割机、试压泵、电焊机、射线探伤机、超声波检测装置、光谱分析仪、高温烘干箱、恒温箱、去湿机、引风机、空压机等。

2.4.2施工工具

角磨机、活动扳手、套筒扳手、千斤顶、剪子、锯弓、手锤、扁錾、台虎钳、大锤等。

2.4.3起重吊装及运输机具

起重机(25吨、16吨、8吨车吊)、链式手葫芦、索具、卸扣和轧头、钢钎撬棍、卷杨机、拖车等。

2.5测量及计量器具

钢卷尺、盘尺、直角尺、钢板尺、水平尺、水平磁力线坠、量角规、划规、焊接检验尺、水准仪、经纬仪、测厚仪等、氧气表、乙炔表、风速表、压力表、测温表等,并且在计量鉴定周期内。

2.6施工作业条件

2.6.1两器组装施工图纸会审完毕,施工方案已经审批,

2.6.2施工技术资料齐全,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2.6.3施工人员熟悉本岗位操作要领,熟悉施工方案;

2.6.4施工现场操作场地满足施工要求,并有相应安全防护及防火措施。

2.6.5运输及施工现场道路畅通,障碍物与有关部门协调妥善处理;

2.6.6施工用水、消防用水、临时用电等符合要求并满足施工需要;

2.6.7两器基础施工完毕,并办理验收交接手续;

2.6.8已向当地技术监督局办理开工告知。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1.1筒体施工工艺流程

 

3.1.2两器内件施工工艺流程

3.2工艺操作过程

3.2.1零部件、半成品复验

3.2.1.1筒体壁板的几何尺寸、坡口及弧度:

(1)壁板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扣除钢板负偏差后的数值。

(2)边长允许偏差为±

2mm。

(3)在保证曲率的情况下。

实测其对角线弦长允许偏差后的数值。

(4)用弦长等于设备公称直径的1/6且不大于1000mm的内外样板检查,其间隙不大于3mm。

(5)坡口形状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3.2.1.2封头的几何尺寸、外观及坡口:

(1).封头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扣除钢板负偏差与加工减薄量之和。

(2).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球形封头瓣片允许偏差见图3.2.1.2

(1)

图3.2.1.2

(1)球形封头瓣片允许偏差

图中L为长度方向弦长;

C为对角线弦长;

A、B、E为任意宽度方向弦长

椭圆形封头和锥形封头瓣片允许偏差见图3.2.1.2

(2)、3.2.1.2(3)。

图3.2.1.2

(2)椭圆形封存头瓣片允许偏差

[注]⌒号为弧长,其它尺寸为弦长。

图3.2.1.2(3)锥形封存头瓣片允许偏差

球形封头瓣片曲率允许偏差:

当球瓣板弦长大于或等于2米时,用弦长大于或等于2米样板检查;

当球瓣板弦长大于或等于1.5米表小于2米时,用弦长大于或等于1.5样板检查;

当球瓣板弦长小于1.5米时,用弦长1米的样板检查。

任何部位间隙E不得大于3mm(见图3.2.1.2(4))。

图3.2.1.2(4)瓣片曲率检查示意图

(3)坡口形状应符合《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的要求,表面无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局部凸凹应不大于2mm。

(4)瓣片表面光滑,其最小宽度应不小于500mm。

椭圆封头和锥形封头直边皱折深度不得大于1.5mm。

(5)整体成型的封头按表3.2.2检查验收。

3.2.1.3汽提挡板

(1)人字挡板沿长度方向无扭曲,其不平度不得大于3mm,角度允许偏差为±

(2)人字挡板、环形挡板边宽允许偏差为±

1.5mm。

3.2.1.4一、二能旋风分离器

(1)旋风分离器所用的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复印件;

(2)旋风分离器壳体直径允许偏差为0~2mm,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不得大于设计直径的0.5%,筒体直段的长度允许偏差为±

3mm。

(3)螺旋顶板表面应平整,局部凸凹不得大于1mm,螺旋线应圆滑过渡。

(4)锥体表面用300mm钢板尺沿母线检查其局部凹凸度不得大于1mm,锥体下端插入斗内的长度允许偏差为0~5mm。

(5)旋风分离器出厂前由制造厂进行预组装,其偏差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6)三级旋风分离器:

制造厂组装的三级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管,应提供逐根压降试验记录,并作出标记。

3.2.2筒体组装

3.2.2.1筒体组装时,壁板端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端面不平度及错口不得大于2mm;

3.2.2.2筒体纵焊缝的对口错边量b不得大于0.1S且不得大于3mm(见图3.2.2.2)

图3.2.2.2筒体纵焊缝对口错边量示意图

3.2.2.3筒体环焊缝的对口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板厚度相等时,错边量b不得大于0.1S+1mm且不得大于4mm;

(2)两板厚度不等时,两板厚度差大于薄板厚度的30%或超过5mm时,应按图3.2.2.3—2要求削薄厚板边缘;

当两板厚度差小于上列数字时,应按图3.2.2.3—1之要求,且b值以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

图3.2.2.3—1筒体环缝等厚板对口错边量示意图

图3.2.2.3—2筒体环缝不等厚板对口错边量示意图

3.2.2.4对接焊缝处形成的棱角度E不得大于0.1S+2mm且不大于5mm(见图3.2.2.4),纵焊缝用弦长等于1/6D且不小于300mm的圆弧样板检查,环焊缝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钢板尺检查。

环焊缝

纵焊缝

图3.2.2.4对接焊缝处形成的棱角度示意图

3.2.2.5筒体外圆周长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5的规定,且应符合3.2.2.3条的规定。

表3.2.2.5筒体外圆周长允许偏差单位:

mm

筒体直径

(D)

800~1200

1300~1600

1700~2400

2600~3000

>3000

外圆周长允差

±

6

7

8

3.2.2.6筒体同一端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不得大于1%D且不得大于25mm。

当筒体上有开孔补强时,应在距补强圈边缘100mm以外的位置测量。

3.2.2.7当筒体长度H不大于20m时,筒体不直度ΔL应不大于2H/1000且不大于20mm;

当筒体长度H大于20m时,ΔL应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30mm。

3.2.2.8正筒体总长度允许偏差为2H/1000,且不得大于35mm,不允许有负偏差。

3.2.3封头组装

3.2.3.1由瓣片和顶圆板组焊封头时,应在胎具上进行,封头焊缝的对口错边及焊缝对口处的棱角高度E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3.2.1.2、3.2.1.3及3.2.1.4条的规定。

3.2.3.2封头主要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3.2的规定(见图3.2.3.2)。

表3.2.3.2封头主要尺寸允许偏差

封头直径

直径允差

(ΔD)

最大最小直径差

(e)

表面凹凸量

(C)

曲面高度允差

(Δh1)

直边高度允差(Δh1)

+5

-3

3.5

12

9

16

3200~4000

10

20

4200~6000

24

6200~7600

28

+8

>7600

32

-5

图3.2.3.2组焊封头凹凸量示意图

3.2.3.3为方便集气室及旋风分离器的安装,应在上封头距封头大口500mm范围内划一个基准圆并做出标记。

3.2.3.4过渡段可参照表3.2.2中的技术质量要求,但对小R曲率的检查样板弦长不应小于300mm。

3.2.3.5过渡段上下口水平度及错口不得大于2mm。

3.2.4设备开孔

3.2.4.1两器应避免在焊缝上开孔,若必须开孔时,被开孔补强圈覆盖及覆盖外100mm范围内的焊缝和被覆盖的焊缝均应经100%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险伤检查合格,且应将该处焊缝磨平。

3.2.4.2开孔补强圈过大或影响开孔接管的焊接时,补强圈允许分成2~4块,且每块补强圈上应不少于一个信号孔,信号孔不得堵塞。

3.2.4.3开孔补强圈若与壳体变截面交界处的焊道相碰时,可以割除部分补强圈。

保留部分的补强圈的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的2/3。

3.2.4.4在器壁上进行较大直径的开孔(如装卸、外溢流管入口、待生催化剂入口、再生催化剂出口等到)宜在开孔补强圈就位安装点焊牢固后进行。

3.2.4.5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设备的主轴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径小于100mm时,按100mm计算)且不得大于3mm。

螺栓孔(除图样另有要求外)应跨中。

3.2.4.6设备开孔方位与标高应符合图样要求,方位允许偏差为±

5mm,标高允许偏差为±

5mm,所有不和设备垂直的开孔接管,其安装角度允许偏差用样板检查(样板靠接管一边的长度应不小于100mm)其角度偏差值应不大于样板长度的1/100。

3.2.4.7有衬里部分的开孔接管伸入设备内部的长度允许偏差为0~5mm。

3.2.4.8并列式两器稀相段筒体与封头上反应物出口(或烟气出口)的中心允许偏差不得大于6mm,同轴式两器底部塞阀开孔与待生催化剂立管的下段中心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3.2.5器壁焊件

3.2.5.1保温钉的布置应符合图样要求,如图样无要求,可按图3.2.5.1进行,如遇焊缝,钉位应离开焊缝50mm。

在锥体、封头等变截面部位、开孔及支座周围等衬里易于开裂损坏的地方,保温钉排列应适当加密,在油气阻挡圈两侧各125mm范围内不得焊保温钉。

3.2.5.2保温钉焊前应除锈,并逐个检查保温钉的长度,其长度允许偏差为±

1mm。

3.2.5.3保温钉要焊接牢固,焊肉饱满无咬肉现象,焊后用0.5公斤手锤逐个敲击检查,应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另外每4平方米抽查一个钉子打弯90º

,不断不裂为合格。

3.2.5.4保温钉焊牢后,应垂直于器壁,其偏差不得大于2mm,钉肩高度允许负偏差为2mm,钉距允许偏差为±

5mm。

3.2.5.5油气阻挡圈宽度允许负偏差为2mm,其间距允许偏差为±

10mm,但遇环向焊缝时,可将间距缩短或延长50mm。

3.2.5.6油气阻挡圈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3.2.5.7油气阻挡圈中间不允许间断,遇到开孔接管时,把阻挡圈断开再与接管焊成一整体。

油气阻挡圈的焊缝须经煤油试漏合格。

3.2.5.8焊在器壁外表面上的垫板的封闭焊缝应留有透气孔,焊接吊装用的各种吊耳,应在焊前制定防止焊接变形的措施,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2.5.9在设备内壁适当位置焊接部分预焊件,高度超出衬里厚度,以便于旋风分离器安装使用,待旋风分离器安装后将衬里以外部分焊件割除。

3.2.5.10器壁上所有的焊接附件必须施焊完毕,并经检验确认合格,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衬里施工。

3.2.6端板和龟甲网安装

3.2.6.1端板和龟甲网安装前,必须除锈和除去油污。

3.2.6.2端板焊接必须在隔热层衬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

端板应紧贴保温钉的台肩,并垂直于保温钉,焊肉必须饱满、牢固、严防漏焊,高出端板表面的焊肉应磨平。

3.2.6.3龟甲网应预先放样下料,并留出搭接余量,下料时用断丝剪剪断。

3.2.6.4龟甲网滚压成型时,其走向应与钢带的长度方向一致,结扣如发生断裂,必须重新卡紧沿网深方向焊牢。

3.2.6.5龟甲网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龟甲网的拼接可采用平行接或端点接。

(2)在两张龟甲网的接合处必须将每一个端头焊牢,接合处的网孔面积不得小于基本网孔孔的1/3。

不得大于11/3。

拼接网孔的长度或宽度不得大于11/3基本网孔的长度或宽度。

相邻两龟甲网纵缝应错开300mm以上。

(3)龟甲网安装后的平整度,在筒体部分用1米长的钢板尺沿轴向检查,间隙不得大于2mm。

用弦长等于1/4R(R为筒体衬里后的半径)且不小于300mm的样板沿环向检查,间隙不得大于5mm。

封头用弦长等于1/4R的样检查,间隙不得大于5mm。

锥体过渡圆弧处,用直边不小于100mm的板样检查,间隙不得大于6mm。

(4)甲网与端板应焊接牢固,在每块端板上的焊缝总长度不得小于40mm。

(5)甲网与插入管或固定件相交处,每一个网边都必须与其点焊。

(6)甲网与直接点焊在器壁上时,应紧贴器壁,局部间隙应不大于2mm,每个点焊长度应不小于20mm,点焊间距为200mm,每张龟甲网边缘所有网孔及端头全部应与器壁焊牢。

(7)焊后应将熔渣除净,高出龟甲网的焊瘤应磨平。

(8)龟甲网安装后,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尽快交付衬里施工,以防生锈。

(9)龟甲网的纵、环两方向接头,均应在端板处拼接,并与端板焊牢。

(10)龟甲网安装后结扣的间隙及错边高度均不得大于0.5mm。

3.2.7旋风分离器安装

3.2.7.1单个旋风分离器衬里前应进行预组装,锥体及直段部分的接口找正后,应焊好安装吊耳以及接口加固用的筋板,并做好标记,以便衬里后按标记方位进行组装。

3.2.7.2旋风分离器预组装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1)过煤油试漏且内部焊缝余高均应打磨平滑,其局部凹凸值不得大于0.5mm。

(2)喇叭口螺旋部位的龟甲网安装应均匀平滑过渡,不得有突然改变截面和凹凸不平现象。

(3)粗旋风分离器入口分叉管堆焊层表面用5倍放大镜检查,不得有裂纹,表面应平整,常温洛氏硬度应不小于50。

(4)一级旋风分离器出口和二级旋风分离器入口尺寸应能保证装配顺利,整流器应能顺利装入二级分离器入口处,且松紧适度,并满足下列规定:

出入口对应边长度允许偏差:

一级为-2~0mm,二级为0~2mm,对角线允许偏差为2mm。

整流器装入二级分离器入处,断面与筒体直段轴线平行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一、二级旋风分离器接口处断面中心线应与筒线直段轴线平行,其偏差应不大于2mm。

3.2.7.3一、二级旋风分离器进入壳体内组装前,应在平台上放样预组装,并做好标记,在预组装时偏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级中心线距离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2)一、二级轴心与平台放样中心之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3)吊挂座及检修平台支耳水平位置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3.2.7.4旋风分离器组装焊接后,同轴度Φ值允许偏差(注)不得大于4mm。

同轴度Φ值允许偏差是指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间的允许最大距离。

3.2.7.5旋风分离器在顶段壳体内安装找正时,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mm。

一级旋风分离器入口标高允许偏差为±

3.2.7.6旋风分离器各段组对焊接的焊缝和二级旋风分离器出口管与集气室的焊缝,均应经煤油试漏合格后方可补衬接口衬里。

3.2.7.7一级旋风分离器安装后,将吊杆螺母按图样规定松回,留出膨胀间隙或旋紧。

3.2.7.8料腿下端位置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mm。

翼阀(或料腿)与防倒锥至分布管的距离允许偏差为±

10mm。

3.2.7.9每根料腿拉杆均应在其下方开一通气孔,拉杆应焊牢,各拉杆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米。

3.2.7.10旋风分离器检修平台的支持角钢的一端的螺母应拧紧,另一端螺母拧紧后再松回半扣。

3.2.8翼阀安装

3.2.8.1翼阀安装前,应进行检查调整,并符合下列规定:

(1)阀体斜管端面应加工平整,表面粗糙度为1.6。

(2)折翼板表面应加工平整,与阀体接触部分表面粗糙度为1.6,其局部间隙应不大于0.05mm。

(3)折翼板与固定板间隙应符合图样要求,两对口面应加工平整,表面粗糙度为1.6,对接口无间隙,吊环孔边缘应呈圆形,孔和吊环间的间隙不得小于3mm,

(4)吊环应圆滑,接口处应磨光,表面粗糙度为3.2。

(5)折翼板应开启灵活,用手拨动后,能自由下落闭合,并密贴无缝隙。

(6)折翼板与阀体两中心应重合,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7)组焊翼阀固定板时,应将吊环遮盖加以保护,以防焊渣飞溅到吊环上。

3.2.7.2翼阀出口方向应按图样要求安装,折翼板安装的倾斜度应经翼阀冷态试验后决定,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5°

,可用特制的角度水平仪进行检查。

3.2.8.3防倒锥安装水平度可用水平尺或玻璃管测量,并应保证锥底水平度不大于4mm/m。

3.2.8.4外旋风分离器的壳体组装要求同两器筒体。

同轴度、垂直度、标高等要求同一、二级旋风分离器。

3.2.9分布管及提升管安装

3.2.9.1再生器环形分布管安装水平度在分布管上测量,偏差应不大于最外圈盘管的中心直径的1/1000,且不得大于10mm。

3.2.9.2环状分布管的支管与盘管安装前应进行预组装。

环状分布管各盘管应同心。

相邻两圈盘管中心距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3.2.9.3喷咀与分布管焊接时应符合图样要求,喷咀安装角度用与喷咀外露部分等高且与图样要求相同的角度样板检查,间隙应不大于1mm。

3.2.9.4树枝状分布管安装后,单根支管水平度和同一设备内各组分布管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均应符合表3.2.9.4要求。

表3.2.9.4树枝状分布管水平度允许偏差

设备直径(mm)

水平度允许偏差(mm)

≤1600

≤3

1700~3200

≤4

>

3200

≤5

3.2.9.5树枝状分布管的标高允许偏差为±

3.2.9.6分布主管与再生器底部锥形封头接口处的角焊缝应焊透,无裂纹,无夹渣,在焊缝根部和表面应进行100%渗透探伤检查,分布主管上所有焊缝应进行煤油试漏,合格后方可进行衬里。

3.2.9.7提升管安装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全长的1/1000且不得大于20mm。

3.2.9.8汽提段筒体、锥体及内部构件与插入其中的提升管的衬里宜在现场施工。

3.2.9.9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中再生、待生催化剂斜管与其上的膨胀节、滑阀及在两器本体上的接管应保持同轴、其同轴度Φ值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3.2.9.10同轴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两器的待生催化剂主管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mm。

3.2.9.11同轴式下部提升管的长度允许偏差为±

15mm。

3.2.10人字挡板、环形板

3.2.10.1人字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人字挡板安装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允许偏差均应为±

5mm,累计偏差不得大于±

(2)同一标高上的人字挡板的顶端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3)人字挡板安装角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2.5°

(见图3.2.10.1)

30°

3.2.10.2环形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形挡板安装间距允许偏差为±

5mm,允许累计偏差为±

(2)形挡板内口与提升管外表面间隙和内环形挡板外口与气提段壳体内壁间隙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mm,但不得小于10mm。

3.2.11其它构件安装

3.2.11.1集气室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气室宜在上封头衬里前整体安装,安装后与体壳同心度和水平度允许偏差均不得大于集气室直径1.5/1000,且不得大于5mm。

(2)集气室拱盖上的开孔方位必须与旋风分离系统方位一致,开孔中心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再生集气室合金筒体与碳钢短节的环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查,集气室筒体与器壁的角焊缝应100%渗透探伤检查。

3.2.11.2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方位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mm,标高允许偏差为±

(2)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mm。

(3)吊挂焊缝必须饱满、平滑、无咬肉等缺陷、焊缝表面应进行100%渗透探伤检查。

3.2.11.3立式铺助燃烧室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盖底澡周边径向位置允许偏差为±

(2)烧室出口管顶部到拱盖的垂直距离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3)内外壳体的中心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4)燃烧室中心与再生器空气入口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5)轻油燃烧器喷嘴伸入炉体长度允许偏差为±

3.2.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