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
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吗?
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
笔者的邻居有个上二年级的小男孩,在父母的要求下,几乎每天早晚都会听到他琅琅的读书声,,但是翻来覆去总是语文书上的那几篇。
但是再经典的好文章就如同再美味的佳肴一样,若是天天都吃,也会腻味的。
薄薄的一册语文书在家长的眼里就是“圣经”、“宝典”,听着那有气无力的声音,我不禁心生同情。
如果打开他们书包,你会发现里面充斥着各种教辅用书或是《快速作文》等作文书。
面对考试,面对家长所担心的未来竞争,孩子们没有自由选择的阅读权,极具功利性的“课内阅读”正败坏着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
4、缺乏阅读的检测与评价。
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
那就是兴趣!
而孩子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
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
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了?
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
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怎样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悦读”起来了?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要想让孩子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从内心里真正爱上课外阅读,笔者认为,需要具备内外两方面的的条件。
所谓内部条件,就是指学生自身在主观思想上要了解课外阅读对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和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
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
只有外部客观环境对学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会得持续的发展。
这里的外部条件又分成两种:
一种教师自身要提高对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第二种是指孩子的家庭要充分理解和支持进行课外阅读。
父母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鼓励、支持的态度。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限制甚至于反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理由是:
影响功课和考试。
他们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自控能力差,而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都如此之大的今天,作为家长有责任监督他们在最重要的阶段做最重要的事。
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
如开展“亲子阅读”等家庭阅读活动,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
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保障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
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
我们没有时间读书。
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
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我在班级内部进行了尝试:
将每天中午原定的提优补差的30分钟时间,改为“师生共读”时间。
一到时间,大家都必须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
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
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经介绍说过:
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是啊,其实,课内我们所教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就是为了运用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啊。
学习魏老师的方法,我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这样不仅课堂的效率提高了,而且节约出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
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如今,我班的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由原先提到读书就唉声叹气,到现在看到书籍就眉飞色舞,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此可见,只要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将他们从课内阅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他们都会从内心爱上阅读的。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
据我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
(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
(2)能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未来的了解和渴望,对于流行、时尚的跟随,都是我们小时候所不能够比拟的。
了解了这两点,我们也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等为什么能够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受到几代人的钟爱,也不会惊讶“皮皮鲁”和“鲁西西”会成为中国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能风靡全球,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男孩让众多的孩子时刻幻想着进入奇异的魔法世界。
当然,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
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如《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等经典童话,都会纯净孩子的精神,温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2、阅读过程,减轻阅读负担,享受其中乐趣。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繁琐分析好字好词的意义和作用等。
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习起来。
其实,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3、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了?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因为阅读总会产生种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严重影响孩子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的,我们一定得谨慎。
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一种真情的流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宽容对待,不应一味加以指责,打击孩子的阅读热情。
(四)丰富评价手段,促进持续阅读热情。
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在今后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
在实践中,我就开辟了各种阵地,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
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让学生对于同一本书读后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辩驳,在争论中得到进步,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投入,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对于积极阅读的同学,除了及时鼓励,并奖给一些物质性的小东西,如一本有趣的书,一支钢笔,一本漂亮的本子等。
这些方法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评价手段,它们代表了教师对这些爱好读书的孩子们的肯定和赞扬,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良性的榜样作用,激励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更有着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
5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一个人如不经常阅读书籍,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一个人若没有童年时期对书籍进行的深思和激动人心的欢乐,就很难设想有完整的教育。
”由此,足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自从我校开展课外阅读课题研究以来,我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探索。
而我在
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在朗读的技巧上有突破,还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
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
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甚至要背下来,以备随时调用。
。
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
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
第一步:
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将适合他们读的书目打印张贴公布,让学生有选择然后去进行购买。
,第二:
设立了12个小小读书小组,定期了解学生的阅读书目,掌握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情况。
我还积极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做到人手一份,以便能及时的了解校外信息。
第三:
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组织了一些语文活动,好书推荐、诗歌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等。
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一到节假日就让家长带着去买书,应该说本班的学生家长明白我们班级这个读书特色建设后,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学生这个学期最多的购买了二十多本书,看得书最多的有十八本。
这一系列的数字说明,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
第四:
本学期的六一节前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还评选出班级学年的“十佳读书积极分子”,在六一节那天,我隆重地举行了一个颁奖活动,还给这十位“小小书虫”合影了一张。
那些没评到的孩子们后来跟我说:
老师,暑假里我有的是时间了,我要给自己充电,我也要做小书虫。
小学生作文评语如何写
小学作文评语的书写,的确是个令所有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总体感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要真实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们深知,小学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作文是为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学生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需要,又是生活中与周围人进行交往、沟通、倾吐体验感受的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们要根据新课标对不同年段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把握学生不同写作水平的情况下,对学生做出理性的评价。
如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评价自身语言的特点。
二、适当运用赏识教育。
之所以加上“适当”一词,是因为在评语中要做到赏识有度。
赏识的确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习作越来越华而不实,对华丽词藻的运用生搬硬套,更有甚者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把别人的作文搬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可以说学生们的这种不切实际,追求虚表的作文态度与老师过多采用赏识性的评语不无关系。
三、语气要因人而异。
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评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才是检验评语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年龄、心理、经历、习作水平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人,不同文变换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的评语来,充分发挥评语的指导作用。
好的作文评语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要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交流,就像是师生二人在谈心。
从写作的角度看,谈心也是一种在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总之,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习作初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尤为重要。
我们广大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必须慎重,充分发挥评语的积极作用。
如何召开主题班会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
一幅好画,能陶冶情操;
一句名言,能净化人的心灵;
同样,一次好的班会,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主题班会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一大“法宝”。
如何开好主题班会,真正发挥其独特功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经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的重要:
一、主题的选择
顾名思义,主题班会就是围绕某个选定的主题,并以此为中心而举行的班会。
正因为如此,主题的选择便是班主任要召开主题班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可选择的主题实在是太多了:
班级存在的问题、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关心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
作为班主任,应该有一个主题班会的规划,每学期开多少次?
什么时候开?
每一次的主题是什么?
要达到什么目的?
规划好了,主题的选择就不会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计划性和针对性加强了,对开好主题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材料的准备
主题确定下来之后,班主任和学生们就应该根据这个主题来准备大量的、充分的材料,这是开好主题班会的基础。
比如说要开一个关于冬季安全知识教育的主题班会,就要准备好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内容,如:
一是要求全体师生一是做好防寒保暖,特别是参加体育运动时要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预防感冒;
二是注意交通安全,在上学、放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是做好冬季防火,全体师生不仅要知道如何安全用火,更要学会如何防范火灾意外的发生;
四是保证用电安全,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电器;
五是严防煤气中毒,要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应对煤气中毒事件等材料。
总而言之,围绕主题准备的材料越多越好。
在实际操作中,材料的准备还要求把这些材料整理成发言稿,加以文字上、语言上的润色,使所要探讨的问题生动形象,容易让人接受。
三、程序的设计
这里所谓的程序,指的是主题班会的开会程序,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时间多长?
谁主持会议?
谁发言?
内容是什么?
什么时候讨论?
什么时候提问题?
等等。
把开会的程序设计好,在操作中就不会乱,可以沿着事先安排好的次序一项一项地去落实。
班主任在做程序设计时应该多与学生们沟通,因为他们才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积极配合,主题班会是不可能开好的。
主题班会筹备到这一步,班主任一定要落实好发言的学生和内容,提前把准备要讨论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四、场面的控制
一切准备就绪,主题班会如期举行,这个时候最值得班主任关注的就是场面的控制。
开主题班会常常会遇到背离话题或是冷场这两种情况。
班主任要懂得话题的维护和转换,更好地表达中心、突出中心。
例如适时地维护话题,控制与调节会议进程,使会议不偏离既定的目标。
但是,如果遇到冷场,产生不同意见又不便争辩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转换话题,避开不利的因素,使会议继续保持和谐的气氛和丰富的内容。
当然,转换话题要巧妙自然,要适时地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原话题引到新话题,而且能够使大家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班主任要把握好方向,使话题始终能够紧扣主题,又能使大家对话题感兴趣,这一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应变能力要强。
五、会后的总结
主题班会开会后,班主任应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认真的总结,看看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找出不好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主题班会才会越开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