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62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线勘察详勘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1、勘探点宜沿管道中心布置,当条件不允许时,勘探孔可适当根据

现场实际情况移位,勘探点间距详平面。

2、遇到不良地质地段(如垃圾土、松软土、淤泥、未经沉实的回填

土),可视情况增加布孔,具体请联系设计单位。

3、考虑管道埋置深度,勘探深度至少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下5m。

如遇特殊情况应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4.0.7.1~

4、场地内如遇流砂或地洞应予钻穿。

5、查明各层土的土基类别,土基干湿类型,测定各层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

6、对管道有关的地下水做简单的水质分析。

7、钻孔前必须详细调查钻孔位置的地下管网情况,以避免钻孔时破

坏地下管线。

8、其他要求应满足《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

1.3.2应提供的资料

1、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纵剖面图,钻孔柱状图。

2、对地质和水质有详细描述和工程地质评价的勘察报告书。

3、提供的资料应符合《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有关

资料整理编制的要求。

1.4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6-2012)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本次勘察参照的技术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30-200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5219-20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1998)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的勘察手段主要以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岩石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本次勘察共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5:

工作量统计表表1.5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本次钻探

米/孔

115.80/8

取试样

采取Ⅰ级土试料

采取Ⅳ级土试料

采取水试料

原位

测试

本次标准贯入试验

次/孔

23/8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6.50/7

抽水试验

降深/孔

2/2

室内

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

14

室内水质分析试验

10

易溶盐检测

11

测量定点

1.6勘察工作说明

1.6.1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及位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勘察布孔平面图”上确定,共布置8个钻孔,编号BK1~BK8。

1.6.2本次勘察所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与建设单位提供勘察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一致。

勘察点测量成果采用长沙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以测量控制点A(X=103854.810,Y=46928.530,H=42.34)及C(X=103724.270,Y=46953.29,H=42.05)为坐标、高程起算点,采用索佳SET510型全站仪,以极坐标法实地施放各勘探点。

因图幅限制,引测点位于图幅范围外,未标示在勘探点平面配置图。

1.6.3各钻孔施工完工后,采用水泥砂浆(黏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地面均恢复原貌。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原始地貌为湘江冲积阶地,现为城市市政道路(白沙路和书院路),场地地势平坦。

本次勘察,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42.40~44.00m之间。

2.2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2.2.1地质构造

勘察场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断块区,长江中下游断块凹陷西南部的幕阜山隆地区内。

构造体系上,长沙市位于平(江)—衡(阳)新华夏凹陷带的长—潭凹陷区,平江穹褶断裂和潭宁凹褶断裂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的接触处,湘江由接合部位流过。

以湘江为界,西岸属褶皱丘陵岭,东侧为内陆湖相沉积的白垩纪地层。

区内构造形迹不甚发育,岩层层面稳定、产状平缓,岩体整体性总体较好。

建设场地褶皱不发育,断层不发育,岩层层面起伏较大、产状较平缓,勘察场地及其附近未见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构造,建设场地属于构造稳定区。

2.2.2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揭露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

各地层的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2.2.2.1人工填土(Q4ml)层:

根据其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素填土①-1及杂填土①-2。

1)素填土①-1(“①-1”为地层编号,下同):

褐红色,主要由黏性土含10~15%的碎石组成,系新近堆填而成,稍湿,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我固结。

仅在BK5、BK6号钻孔遇见该层,层厚5.30~7.00m。

2)杂填土①-2:

褐黑、褐红色,主要由碎石、砖块、砼等建筑垃圾含5~15%的黏性土组成,为修筑原路基堆填而成,系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稍密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我固结,表层为水泥路面砼块,厚度约20~40cm。

在BK1~BK4、BK7、BK8号钻孔遇见该层,层厚1.80~3.10m。

2.2.2.2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

1)粉质黏土②:

褐红、褐黄夹灰白色,具网纹状结构,呈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2.40~7.20m。

2)圆砾③:

褐灰、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不均匀含20~40%的卵石,卵石粒径一般在2~4cm,最大者可达8cm,呈中密状态,亚圆形,不均匀含5~15%的黏性土及中粗砂。

所有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层厚5.00~5.40m,层厚不详。

上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埋藏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图号:

-7、8)。

2.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3.1室内试验

本次勘察在钻孔中采取了8件Ⅰ级土试料及6件Ⅳ级土试料进行了室内土壤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试验成果详见“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及e~P曲线图”(图号:

-2),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场地内各地层的室内试验指标统计于下表2.3-1: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2.3-1

地层

统计项目

指标

统计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Фm

标准差σf

变异系数δ

修正系数γs

标准值Фk

素填土①-1

天然含水量w(%)

28.5

30.2

29.4

天然密度γ(g/cm3)

1.79

1.82

1.81

比重Gs

2.74

2.75

天然孔隙比e

0.96767

0.967

塑性指数IP(%)

15.8

16.1

16.0

液性指数IL

0.36

0.43

0.40

压缩系数a1-2(MPa)-1

0.39

0.41

压缩模量Es1-2(MPa)

4.8

5.0

4.9

固结快剪

黏聚力C(kPa)

27

31

29

内摩擦角(o)

14.7

15.3

15.0

渗透系数K(10-5cm/s)

2.23

3.84

注:

表中修正系数γs=1-(1.704/

+4.678/n2)δ,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续表2.3-1

粉质黏土②

24.6

28.0

26.5

1.186

0.045

1.92

1.99

1.95

0.026

0.013

0.005

0.002

0.72186

0.804

0.777

0.029

0.038

15.9

16.8

16.4

0.392

0.024

0.05

0.24

0.18

0.067

0.374

0.22

0.20

0.015

0.073

8.1

9.6

8.9

0.530

0.059

50

61

55

3.933

0.072

0.941

51

20.3

23.1

21.8

1.157

0.053

0.956

20.8

渗透系数K(10-6cm/s)

0.90

1.25

圆砾③

2.64

2.65

休止角

水上(o)

40.0

41.0

40.5

0.548

0.014

水下(o)

38.0

39.0

0.632

0.016

2.3.2原位测试

2.3.2.1标准贯入试验

为查明场地内土层的工程性能,本次勘察在8个钻孔中共进行了23次标准贯入试验,将实测锤击数标绘于“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中(图号:

测试结果统计如下表2.3.2-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表2.3.2-1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击)

最小

最大

2.2

18

15

19.7

3.545

0.180

0.925

18.2

2.3.2.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为查场地内杂填土①-2及圆砾③层的的强度及均匀性,本次勘察共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6.50m/7孔。

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进行了钻杆长度修正。

修正后的锤击数均标绘于“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

-8)之上,其结果统计如下如下表2.3.2.2: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表2.3.2.2-1

指标

动触试验锤击数修正值N63.5(击)

孔号

统计频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

系数

修正

标准值

加权

杂填土①-2

BK1

1.0~6.0

3.5

1.434

0.410

0.760

2.7

3.3

BK3

2.0~6.0

1.418

0.430

0.748

2.5

BK7

1.0~5.0

2.8

1.483

0.497

1.4

BK2

11.0~16.0

13.1

1.370

0.105

0.939

12.3

13.2

BK4

11.0~17.0

13.4

1.713

0.128

12.4

BK6

12.0~16.0

1.350

0.101

12.6

BK8

11.0~15.0

13.0

1.155

0.089

0.948

2.4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2.4.1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建设场地内无埋藏的古河道、暗塘、沟浜、古墓、古井等洞穴分布。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活动断裂带直接通过。

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地势平坦,处于城市市政道路位置,场地不会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4.2特殊性岩土

本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层,该层分布在本次勘察范围内的浅表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呈松散状态,系新近堆填,稳定性极差,在水的浸泡下,将产生湿陷,局部地段填土厚度较大,顶管施工易发生垮塌现象,采用顶管施工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1气象和水文

2.5.2地表水

场地东侧距湘江约350米,场地内无其他大的地表水系。

2.5.3地下水

2.5.3.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场地内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的上层滞水和潜水。

上层滞水(第一层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层①、粉质黏土②地层中,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的水补给,水位因季节及场地位置而异,变化较大,水量较小,未形成稳定的自由水面。

一般春夏水位高,秋冬水位低;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70~6.30m,相当于标高37.60~41.30m;

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50~4.10m,相当于标高40.00~42.40m。

潜水(第二层水)主要分布在圆砾③地层中,主要受补给区地表水下渗及地下水横向迳流补给,与湘江水位有水力联系,水位较稳定。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潜水初见水位埋深为7.90~10.50m,相当于标高33.50~34.80m;

测得各钻孔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8.00~10.30m,相当于标高33.70~35.00m。

受季节影响,场地地下水水位将随季节和地势因素而变化,地下水变化幅度可按1~3m考虑。

2.5.3.2地层透水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1、BK5号各进行了1次降深抽水试验,其试验成果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图号:

-9)。

根据试验结果,场地内圆砾③层渗透系数为为54.54~57.58m/d。

根据抽水试验结果,结合室内渗透试验及相似工程经验综合判定:

杂填土①-2呈松散状态,因成份较复杂,局部建筑垃圾较多,可按强透水地层考虑;

素填土①-1及粉质黏土②层可按弱透水地层考虑;

圆砾③层为强透水性地层。

2.5.4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1、BK6号采取了2件地下水水样,其试验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图号:

-3)。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判定,具体判定结果如表2.5.4-1:

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2.5.4-1

分析

项目

水对砼结构的腐蚀性

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含量

Ⅱ类

环境

A

B

长期

浸水

干湿

交替

BK1(上层滞水)

SO42-

mg/L

70.29

/

PH值

PH

6.70

侵蚀性CO2

24.82

HCO3-

mmol/L

2.56

Cl-

33.76

BK6(潜水)

152.29

6.96

20.31

2.05

21.32

根据勘察结果,建筑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内地层属弱~强透水地层。

根据上表判定结果,结合场地内地层渗透性,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

场地内上层滞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内潜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钻孔BK3、BK5、BK6、BK8号号采取4件土试样进行室内易溶盐检测分析,其试验结果详见“易溶盐检测报告表”(图号:

-4)。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进行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续2.5.4-2:

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2.5.4-2

土样编号

分析

项目

指标

土对砼结构的腐蚀性

土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

强透水土层

弱透水土层

BK5

mg/kg

58.57

6.52

26.65

6.66

35.54

23.43

6.23

17.77

6.17

根据上表判定结果,结合地层渗透性综合考虑。

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判定:

场地各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6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及邻近类似工程经验综合判定:

拟建场地土类型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及环境工程条件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湘江冲积阶地,自然地形平坦,场地内及周边无人工高边坡和自然高边坡,无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危岩和崩塌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适宜兴建拟建建筑物。

拟建场地位于,交通便利,场地内较开阔,便于顶管施工机械设备进出场。

考虑到场地位于长沙市中心,且邻近居民区及商业区,基础管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应注意防止施工噪音、粉尘、污水、油污、尾气、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2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

3.2.1素填土①-1:

于场地局部分布,未完成自重固结,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承载力低,变形大,层厚较大。

3.2.2杂填土①-1:

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承载力低,变形大,成分较复杂,对顶管施工有一定影响。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