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_e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中药、西药为一体的复合疗法。
它遵循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应用相关中药和腧穴的“宣通肺窍、涤痰逐水、利气平喘”等功效。
卡介菌多糖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
一、适应证、禁忌人群、慎用人群
B_e
(一适应证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包括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二禁忌人群
1.对穴位注射药物、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传染性疾病及其它急性炎症者。
3.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瘢痕体质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
【我的笔记】
二、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一药物组成
1.白芥子
(1药理作用:
可引起皮肤充血、发泡。
(2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胃经。
(3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阴疽肿毒,湿痰流注。
(4用法: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2.延胡索
镇痛作用较强,效价为鸦片的1/10。
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
活血,利气,止痛。
主治胸胁胀痛,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研末服。
3.甘遂
刺激肠粘膜,引起炎性充血和蠕动增加;
其毒副作用大。
苦,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3功效应用: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外治疮痈肿毒。
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5使用禁忌: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反甘草。
4.细辛
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
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渊,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卒然口噤。
煎服,2~5g;
入丸散剂,用0.5~1g。
外用适量。
5.生姜
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增进饮食作用;
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作用。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煎服,3~10g,或捣汁服。
(二药物炮制
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三药物制备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需要说明的是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四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2cm,高度0.5cm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cm×
5cm(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五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成人
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小儿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六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七贴敷部位
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俞、大椎、中府、膻中、天突。
1.肺俞
(1标准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法俯卧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理气。
(4主治病证:
呼吸系统疾病;
外科系统疾病;
其他,如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
2.中府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法:
仰卧位,在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6寸处取穴。
(3功用:
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定喘
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腧穴的定位与功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
4.膏肓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俯卧位,两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补虚益损,调理肺气。
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5.大椎
俯伏坐位,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
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
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6.膻中
仰卧位。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仰卧取穴。
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噎嗝,咳唾脓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管狭窄,肋间神经痛,心绞痛,乳腺炎、产妇乳少。
7.天突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哮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瘿气,梅核气,咳唾脓血,心与背相控而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喉炎,扁桃体炎。
(八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
(1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
(2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3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4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5若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6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2.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三、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
(一治疗方法
1.取穴
一般取双侧的定喘穴和肺俞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方法
每次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分等量注射入一组穴位,每周2次。
小儿酌减。
(二治疗时机和疗程
一般在每年夏季的7月~9月,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偶见注射部位红肿、结节,热敷后1周内自然消退。
2.禁忌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及对本品有过敏史者暂不宜使用。
3.注意事项
本品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及异物,安瓿有裂纹或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药物应在25℃以下避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