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
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
(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
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
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
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
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看到?
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
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
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
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
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
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
《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5《凡卡》教学设计
.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2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
#8226;
茹科夫(伊凡&
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
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
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
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
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
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
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
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
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
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
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
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
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1课时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一、导入新课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
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
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
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7《汤姆&
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
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
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板书课题:
《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
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
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板书:
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
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小说描写了以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
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
鬼屋寻宝;
山洞迷路等。
.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
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
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
侧面烘托:
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幽默:
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
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
索亚历险记》。
2.要求:
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
吐温;
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口语交际&
习作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