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落后的生活方式
7.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
A.实行大化改新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D.进行王朝统一战争
8.《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10.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
“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士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
”材料中的“他”是()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卡斯特罗D.纳塞尔
1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12.彼得一世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若为他进行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
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
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
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某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说:
“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无与伦比。
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据此判断当时印度反抗的是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14.19世纪末,日本东京有众多工厂,铁路穿过这一城市,街上有邮政、电讯营业厅。
这是明治维新实行哪一改革措施的结果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15.“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
16.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
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甲午中日战争D.工业革命
17.下图人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为了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D.为了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18.经历了这次改革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
告别中古,走向近代;
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
A.玻利瓦尔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明治天皇
19.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20.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必须以高出当时的地价赎买土地D.农奴在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土地
21.下面内容主要用来研究()
★第一,南北双方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与交通条件
★第二,南北生产技术与武器装备
★第三,联邦与邦联总统的能力与性格
★第四,南北主将的战略素养与指挥技巧
★第五,南北部队的士气与士兵军纪
A.美图内战爆发的原因B.美国内战北方的力量强于南方
C.决定美国内战胜负的因素D.美国内战的影响
22.家国情怀源自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认同与热爱。
他曾经说过:
“我比任何人更愿看到美洲形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其所以最伟大,不仅由于它的面积和财富,而更由于它的自由与光荣。
”这里的“他”指的是
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马克思D.林肯
23.1868年4月,日本睦仁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领。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
24.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25.《新全球史》中写到: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排除;
C项是法国的国王,排除;
D项是英国的国王,排除。
故选A。
2.B
B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虽然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社会旧的残余,例如,武士道、天皇制、中央集权等依然存在,因此日本“尚未到达新日本”,故B符合题意;
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说的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仅是封建残余中的一个具体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是把西方近代文明和日本传统文明相结合,不是全盘西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D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农奴缴纳的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故D符合题意;
改革有农奴制残余,故A不符合题意;
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房屋、财产时,必须付出巨额资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故B不符合题意;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由材料“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可知,这是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评价。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B符合题意;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A排除;
《宅地法》是在美国内战中颁布,与材料内容无关,C排除;
《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5.C
C
分析材料,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C符合题意;
农奴获得解放后,还要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还处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A排除。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引起农民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B排除;
农奴得到与地主相等的份地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
故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
6.B
根据所学可知:
“彼得一世改革学习西方,进行达到阔斧的欧化改革”是为了富国强兵,加强沙皇的统治。
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战斗力增强,生活方式西化,故ACD都改变但不符合题意。
他会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故B符合题意。
7.C
依据题干中“19世纪中期”“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日本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明治维新,C符合题意;
A是发生在646年,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
B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排除;
D是德国和意大利统一的方式,排除。
故选C。
8.C
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日本将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目的是扩充海陆军,为其进一步的侵略扩张做准备。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建立起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
9.C
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
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和其历史传统有关,A排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不是半殖民地国家,B排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了俄国沙皇的统治,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10.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选项A符合题意;
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B排除;
卡斯特罗是古巴独立运动领导人,C排除;
纳塞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D排除。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题文的“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故A项符合题意;
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俄国不存在民族危机,C项不符合题意;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结果,不是目的。
故B项不符合题意;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不是根本目的。
故D项不符合题意;
12.B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①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A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开始于17世纪,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为了满足英国国内工业的需要,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印度农民多种棉花少种粮食。
英国把印度的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印度,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被挤垮。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期,英国获取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对印度的传统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东京有众多工厂,铁路穿过这一城市,街上有邮政、电讯营业厅。
这个是明治维新采取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所以答案选B。
15.D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
16.B
依据题干中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可知,“汉唐遗风”说的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的改革;
“趋欧俗”说的是日本近代学习欧美进行的明治维新的改革。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7.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俄国的彼得一世大帝,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不要混淆知识点。
18.B
依据题干“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
”和所学知识,18世纪时,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故A不符合题意;
亚历山大二世是彼得一世之后的俄国沙皇,实行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C不符合题意;
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D
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其中的改革措施:
向欧美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提倡文明开化,使19世纪末日本人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兴建洋房为时尚。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20.C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所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C符合题意;
农奴没有完全获得人身自由,A排除;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与“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不符,B排除;
农奴在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份土地,D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2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图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题目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到相关信息,A项错误;
题干材料只是对比分析了美国南北双方的综合实力问题,并没有明确表明美国内战北方的力量强于南方,B项不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材料“南北双方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与交通条件,南北生产技术与武器装备,南北主将的战略素养与指挥技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材料主要研究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决定美国内战胜负的因素,C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只是对比分析了美国南北双方的综合实力问题,并没有涉及美国内战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22.B
依据题干的地点“美洲”可知,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领导人民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先后解放了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家,被誉为“南美解放者”,B符合题意;
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人物,A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是德国人,创造了马克思主义,C不符合题意;
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者,D不符合题意;
2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所以A项表述错误;
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B项表述错误;
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侵华战争,所以D项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
24.A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属于历史评价,故A符合题意;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属于史实陈述,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5.B
依据题干信息“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ACD可以从材料中得出,不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沙皇专制统治结束,故B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