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38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1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笔记.docx

《古代文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笔记.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笔记.docx

古代文学笔记

第二章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

第二节 

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作品

   元代前期,指的是忽必列灭金到元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234年至1307。

这一时期著名的散曲作家,大都是一些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关汉卿

  关汉卿的散曲内容以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

他的代表作是《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1.铜碗豆:

原是青楼勾栏中对老狎客的亲热的称呼,这里有隐喻性格坚强的意思。

2.恁:

同“您”。

   3. 每:

同“们”,表多数。

4.插科:

又叫插科打诨,在表演中插入滑稽的动作或诙谐幽默的语言。

5.歹症候:

犹言恶疾,不可挽救的疾病。

   

6.尚兀自:

元代俗语,“还”的意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代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称此篇为“秋思之祖”。

近代人王国维说此曲“纯属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元代前期专以写散曲而著名的作家有王和卿和卢挚等人 。

其中王和卿的作品,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醉中天·大蝴蝶》很有名。

  

《醉中天·大蝴蝶》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第三节 

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作品

元代后期的散曲走向了典雅和工丽化。

其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

元代后期作家中,张养浩很具盛名。

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主题思想:

这首小令主要通过作者亲临潼关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兴亡替代的本质,指出历代王朝不论是兴是亡,给老百姓带来的都无非是苦难而已,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群众的满腔同情。

 

睢景臣的散曲以《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为代表。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刘时中的介绍有错误。

元代有两个刘时中:

一个即是作品选上所介绍的刘致,字时中;另一个就是我们要谈的刘时中。

刘时中,洪都(今江西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

他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

 

第三章元代杂剧概说

第一节  

元杂剧繁荣的概况

记载元代作家作品的著作,以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元末明初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和明人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为主。

其中《录鬼薄》最重要,《太和正音谱》最完备。

(以上三部著作,共记录了元代至明初的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本。

扣除其中一些明代作家,再加上一些无名氏作家,则元代大约有杂剧作家二百余人,作品五百多种。

 

明人藏晋叔《元曲选》,共收录了100个杂剧作品。

近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共收录了62个杂剧作品。

以上共计162部杂剧,其中属于元人的大约有130多种。

元杂剧的分期

前期从1234年到1307年,是元杂剧的繁荣时期。

代表作家有: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康进之、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直夫等。

 

后期从1308年到1368年,是元杂剧的衰微时期。

作家只有郑光祖、崐乔吉、宫天挺等人 。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六大家:

加上王实甫和乔吉。

元杂剧作家有本色派和文采派的区别,分别以关汉卿和王实甫总其首领。

 

第二节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一、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先,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大量的观众;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是刺激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其次,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提供了演出的场所──瓦舍和勾栏。

(所谓瓦舍,又称瓦市、瓦肆、瓦子,是简陋的大型综合游艺场。

瓦舍中专门用来演出的舞台,被称为勾栏。

其三,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提供了大量的演员。

 

二、一支庞大的新型专业剧作家队伍的出现,是元杂剧繁荣的直接原因。

这支队伍的新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建立自己的创作组织──书会 。

书会就是作家们为维护自己的权益,组织起来的行会,是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合作的一种编写剧本的创作团体。

书会的专业作家,被称为“才人”,又称“书会先生”。

元代书会组织有:

关汉卿等人的玉京书会,马致远等人的元贞书会,萧德祥等人的武林书会,南戏作家的古杭书会和九山书会等。

2、这些剧作家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基础。

3、这些剧作家社会地位低下,能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三、蒙古统治都的娱乐需要,也是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之一。

  

四、元杂剧的繁荣,还和戏曲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先秦,是我国古代戏曲的孕育阶段。

 

原始歌舞。

《吕氏春秋·古乐》篇:

“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 

奴隶社会专职的宗教人员──巫觋。

西周末年的职业艺人──优。

优孟衣冠——戏曲扮演的同义语。

汉代,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形成期。

汉代有“百戏”的记载。

所谓百戏,即民间演出的歌舞、杂技、武术、傀儡戏等名目的总称。

我国戏曲的形成,可以认为从汉代角觝戏开始。

保存下来的角觝戏剧目《东海黄公》。

张衡的《西京崐赋》和葛洪的《西京杂记》,都记有这个剧目的简单情节。

《东海黄公》标志着我国戏曲的形成。

这是因为:

1、这个剧中至少已经出现了两个演员。

2、这两个演员已经有了特定的服装和化装。

 “绛缯束发,佩赤金刀”。

3、这个剧已经有一个规定的情节。

4、具备了某些戏曲表演方法。

5、形成了戏曲代言体的形式。

唐代,是我国戏曲的发展时期。

唐代,又出现了三种戏曲形式:

参军戏;大面戏;歌舞戏。

参军戏是一种说白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参军”是类似于县官的官名。

后赵有参军叫周延(一说是后汉的石耽)。

参军戏由两个演员演出,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

这是我国最早的戏曲角色。

参军后来衍化为净角,苍鹘衍化为丑角。

唐代参军戏今存一个著名的剧目《三教论衡》,由李可及创作并演出。

佛经《金刚经》里说:

“敷坐而坐。

” 

老子《道德经》上说:

“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

” 

《论语》上说: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大面戏又叫“代面戏”,是一种戴着面具演出的戏曲形式。

《兰陵王》就是一个有名的大面戏。

后世戏曲的脸谱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这个戏又改名为《谈容娘》,同时,又加进一个人物──典库。

歌舞戏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曲。

《踏摇娘》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

唐人翟令钦的《教坊记》记载有此戏的大致情节。

由于女主角上场后边走边歌唱,所以叫作“踏摇”.

唐人常非月在《咏谈容娘》诗中说:

“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这个戏不仅有歌有舞有打,而且还有道白,已经是一个“说、念、做、打”俱全的比较成熟的代言体戏剧。

宋代是我国戏曲形式的完全成熟期,并且保留下来了完整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宋杂剧继承了唐代参军戏,多演出诙谐戏谑的小故事。

据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宋杂剧有剧目280余种。

宋杂剧《三十六髻》,是专门为讽刺北宋大将军童贯所作。

所谓三十六髻,实际上谐音三十六计,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意思。

南宋杂剧,一般分为四段:

开始是艳段,接着是两段正杂剧,表演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最后有一段杂扮。

这四段,对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有很大的影响。

(从角色来看,南杂剧已经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装旦)五个角色。

金朝有院本出现。

所谓院本,即行院艺人演出戏剧时的角本。

行院实际上就是妓院。

院本和宋杂剧实际上是同一戏曲形式的不同名称。

宋金的诸宫调对元杂剧有重大影响。

首先,诸宫调为元杂剧提供了创作的兰本。

其次,诸宫调为元杂剧的演唱提供了宫调

其三,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也是由诸宫调一人演唱故事而来的。

 

第三节 

元杂剧的体制

一、结构。

一般是四折一楔子,剧末加题目正名。

“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

“楔子”本是木工行业的专用术语。

楔子一般放在剧首,相当于现代戏的序幕;也有的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

元杂剧结构也有变例。

如《赵氏孤儿》就是五折一楔子;《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

有的剧里有两个楔子,有些剧则一个楔子也不用。

元杂剧的剧末,还有题目正名。

《单刀会》的题目正名是:

     题目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窦娥冤》的题目正名:

 题目  秉鉴持衡廉访使

 正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二、元杂剧的文学因素——曲词和宾白

曲词是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曲词的主要作用在于抒情,同时也起着渲染景物和贯穿关目的作用。

元杂剧的四折,一折就相当于散曲的一套,四折共用四个套曲。

其组套方式,和散曲的组套方式相同。

 

宾白:

我国的戏曲以唱词为主,以说白为宾,故把说白部分称为宾白。

唱词着重在抒情,宾白则主要用来叙事。

元杂剧的宾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定场诗。

剧中人物第一次出场,一般先念四句诗,叫作定场诗或上场诗。

    老年妇人出场念: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年老的中小地主出场念:

“月过十五光阴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书生出场念: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

试看金榜标名姓,养子如何不读书?

 恶霸或花花公子出场念: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只我是有权有势×××。

2、定场白。

3、对白。

4、独白。

5、旁白。

剧本中写作“背云”。

6、带白。

剧本中写作“带云”。

7、插白。

三、元杂剧的演出。

1、角色。

四大类别。

(1)末。

扮演剧中的男性人物。

正末扮演剧中的男主角。

(2)旦。

扮演剧中的女性人物。

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角。

(3)净。

扮演滑稽、丑恶一类人物。

(4)杂。

不属于以上四类的其他杂乱的角色。

例如:

孤、卜儿、倈儿、细酸、驾等。

2、演唱——用北曲、按宫调、由一人主唱。

一人主唱,就是指一本杂剧中的唱词,除楔子例外外,其他唱词全部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歌唱。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3、科范

元杂剧把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情叫作科,把形成规范的科叫作科范,简写为“科”。

第四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及其著作

钟嗣成《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元杂剧作家第一名。

贾仲明在为关汉卿补写的吊词中说: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

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物(州)。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元人周德清说: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

…其备则自关、郑、白、马。

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

“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姓关字汉卿,号已斋或一斋叟,大都人。

大约出生于1214年左右,在金曾为太医院尹。

金亡不屑仕进,一直在大都从事戏曲创作活动。

宋亡之后,他曾到过杭州。

1291年后,他创作了名剧《窦娥冤》。

1297年后,写了《大德歌》。

大约于1300年之前去世。

享年约80余岁。

 

关汉卿取得巨大成就的个人原因

(一)参加书会组织,交流创作经验。

(二)走和民间艺人相结合的道路,亲自参加舞台演出实践。

藏晋叔《元曲选序》说:

关汉卿等人曾“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 

      贾仲明也说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三)学识渊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第二节 

《窦娥冤》

王国维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史》)。

 

日人青木正儿说《窦娥冤》是“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元人杂剧概说》)。

一、《窦娥冤》的主要情节和本事来源  

《东海孝妇》的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的《搜神记》。

 

二、一部悲性的传记

  ──窦娥形象的分析

《窦娥冤》全剧可以说是一部悲剧性的传记,它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