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21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泵维修复习题.docx

机泵维修复习题

机泵维修复习题

1、选择(一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故障属于按故障性质分类的是(C)

A、突发性故障B、渐发性故障C、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

2、震动可以通过(B)这三个参数加以描述

A、时间、频率、周期B、振幅、频率、相位C、振幅、周期、频率

3、超声探测法是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对(A)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检测、测量和评价的探测方法。

A、反射、透射、散射B、反射、辐射、散射C、反射、折射、辐射

4、不属于塑性变形的是(C)

A、翘曲变形B、时效变形C、弹性变形

5、下列不宜用做清洗剂的是(C)

A、轻柴油B、煤油C、汽油

6、(C)不能用于圆柱面过盈连接的装配

A、压入法B、热装法C、铰削法

7、深沟球轴承装配时,若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孔配合较松,则(A)

A、先将轴承压入轴颈B、先将轴承压入壳体孔C、同时压入轴颈和壳体孔

8、金属与电解质物质接触时产生的腐蚀属于(B)

A、化学腐蚀B、电化学腐蚀C、空蚀

9、根据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否恢复,机械零件或构件的变形可分(A)和塑性变形。

A、弹性变形B、翘曲变形C、体积变形

10、失效的零件是修复还是更换,应考虑其修复的(C)

A、可靠性、准确性、经济性B、可能性、安全性、时间性C、两者都要考虑

11、每隔一段时间对设备进行强制维修属于(B)。

A、事后维修B、预防维修C、大修

12、拆卸零件时应注意识别零件的拆出方向,一般阶梯轴的拆出方向总是朝向轴、孔的(C)方向。

A、任意B、小端C、大端

13、清洗一般的机械零件时,应优先选用(A)作为清洗剂。

A、合成清洗剂B、煤油C、四氯化碳

14、增环是指在尺寸链中,当其他尺寸不变时,该组成环增大,封闭环也随着(A)。

A、增大B、减小C、不变

15、下列不是粘着磨损的选项是(C)。

A、撕脱B、咬死C、非扩展性疲劳磨损

16、电化学腐蚀的根本原因是(A)。

A、腐蚀电池的形成B、土壤腐蚀C、大气腐蚀

17、下列不是影响磨料磨损的因素是(B)。

A、磨料B、空蚀C、摩擦表面机械作用

18、机械零件在外载荷去除后留下来的一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B)。

A、弹性变形B、塑性变形C、体积变形

19、离心泵的扬程随输出流量的增大而(A)。

A、增大B、减小C、不变

20、离心泵中的导轮是(C)中的零件。

A、单级离心泵B、双吸离心泵C、多级离心泵

2、填空(一空1分,共20分)

1、根据设备在使用期内所发生的故障率变化特性,设备的故障通常可分为3个时期:

初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磨损故障期。

2.故障具有的特性多样性、层次性、多因素和相关性、延时性和不确定性。

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磨损、变形、断裂和蚀损。

4.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等类型。

5.机电设备常用的维修方式有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无维修设计。

6.根据零件摩擦表面的破坏程度粘着磨损可分为轻微磨损、涂抹、擦伤、撕脱和咬死。

7.设备故障诊断的三个阶段包括状态监测、分析诊断、治理预防。

8.机械零件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渗透检测法、磁粉检测法、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

10.螺纹链接的基本类型螺栓链接、双头螺柱链接、螺钉链接和紧定螺纹链接。

11、一般的机械零件清洗内容主要包括除油、除锈及除涂装层。

12、常用拆卸零件的方法有击卸法、拉拔法、顶压法和温差法。

13、在修理过程中,正确地解除零部件间相互的约束与固定形式,把零部件分解开来的过程称为拆卸。

14、在机械设备摩擦辐相对运动的表面加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减少表面磨损的技术方式,称为设备润滑。

15、用刮刀在工件表面刮掉一层很薄的金属,这种操作方法叫做刮削。

16、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泵有离心泵、往复泵、螺杆泵等。

17、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主要包括Q-H、Q-P和Q-η曲线。

18、机械密封主要由端面密封副、弹性元件、辅助密封等组成。

19、往复泵由动力端和液力端两大部分组成。

20、螺杆泵可分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和三螺杆泵等类型。

3、判断题(一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家标准,我国生产的V带共有7种形式型号,以Y型截面尺寸为最小。

(√)

2、拆卸零件时可直接用榔头敲击部件拆卸。

(X)

3、零件在机械、热、磁、腐蚀等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下,其本身连续性遭到破环,发生局部开裂或分裂成几部分的现象称为断裂。

(√)

4、摩擦与磨损相伴产生,是造成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之一。

(√)

5、引起故障的外因主要有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时间因素三个方面。

(√)

6、振幅、频率和时间是震动的基本参数。

(X)

7、轴的精度只包括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X)

8、机械设备大修,必须严格按原设计图样完成,不得对原设备进行改装。

(X)

9、只要修复零件的费用与修复后的使用期之比小于新制零件的费用与新件使用期之比,就一定得修复,不得使用新件。

(X)

10、零件修复后的使用寿命,应能维持一个修理周期。

(√)

11、在拆卸零件时,将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利用零件的胀、缩减小过盈量,使零件易于拆下的方法称为温差法。

(√)

12、拆卸是修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正确地执行拆卸工艺,不仅影响修理工作效率,而且造成零部件损坏、设备精度丧失。

(√)

13、机械零件的清洗内容主要包括脱脂、除锈和清除涂装层等。

(√)

14、机械的装配精度不但取决于零件的精度,而且取决于装配方法。

(√)

15、常用的机械装配方法主要有互换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总装配法。

(×)

16、螺纹连接的常用防松方法主要有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破坏螺纹副的不可拆防松等。

(√)

17、机械零件的蚀损可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大气腐蚀。

(×)

18、选择装配法,是在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并且组成环数少时,能达到装配精度常用的方法。

(V)

19、拧紧按圆形或方形分布的成组螺母时,必须对称地进行操作。

(V)

20、轴承合金又称巴氏合金,它是由锡、铅、铜、锑等组成的合金。

(V)

四、名词解释(一题2分,共20分)

1、变形:

机械零件或构建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状或尺寸变化的现象。

2、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剥落的现象。

3、时效变形:

钢件热处理后产生不稳定组织,由此引起的内应力处于不稳定状态;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铸造内应力也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常温下放置或使用较长时间,不稳定状态的应力会逐渐发生转变,并处于稳定,由此伴随产生的变形称为时效变形。

4、粘着磨损:

是指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5、装配: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部件组合成组件,由若干个组件和零件组合成部件,最后由所有的部件和零件组合成整台机电设备的过程,分别称为组装、部装和总装,统称为装配。

6、滚动轴承:

是一种滚动摩擦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7、蚀损:

是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产生化学发生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

疲劳点蚀、腐蚀和穴蚀等统称为【蚀损】

8、摩擦:

相接触的物体相互移动时发生阻力的现象。

9、设备故障:

是指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因某种原因丧失了规定机能而中断生产或降低效能时的状态称为设备故障。

10、大修:

是以全面恢复设备工作精度、性能为目标的一种计划修理。

大修是针对长期使用的机电设备,为了恢复其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

11、零件失效:

机器零件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

12、零件磨损:

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上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

13、小修:

小修也称为日常维修,是根据设备日常检查或其他状态检查中所发现的日常设备缺陷或劣化征兆,在故障发生之前及时进行排除的修理,它属于预防修理范围,工作量不大。

14、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测取设备在运行中或相对静止条件下的状态信息,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并结合设备的历史状况,定量识别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预知有关异常、故障,并预测未来技术状态,从而确定必要的对策的技术

15、微动磨损:

两个接触表面由于受相对低振幅振荡运动而产生的磨损。

16、疲劳断裂:

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但在零件的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

17、气蚀:

流体在高速流动和压力变化条件下,与流体接触的金属表面上发生洞穴状腐蚀破坏的现象。

常发生在如离心泵叶片叶端的高速减压区,在此形成空穴,空穴在高压区被压破并产生冲击压力,破坏金属表面上的保护膜,而使腐蚀速度加快。

空蚀的特征是先在金属表面形成许多细小的麻点,然后逐渐扩大成洞穴。

18、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18、尺寸链:

一些相互联系的尺寸组合,按一定顺序排列成封闭的尺寸链环,便称为尺寸链。

19、修配装配法:

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20、联轴器对中:

联轴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应该保持严格的同轴,使两轴不同心的偏差保持在合理范围,保持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同轴所采取的措施叫对中。

五、问答题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

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带动,在启动泵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

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带动叶片间的液体一道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缘(流速可增大至15~25m/s),动能也随之增加。

当液体进入泵壳后,由于蜗壳形泵壳中的流道逐渐扩大,液体流速逐渐降低,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于是液体以较高的压强沿排出口流出。

与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而液面处的压强比叶轮中心处要高,因此,吸入管路的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内。

叶轮不停旋转,液体也连续不断的被吸入和压出。

由于离心泵之所以能够输送液体,主要靠离心力的作用,故称为离心泵。

 

2、画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并说明其对离心泵使用的指导意义。

1)、每一个流量都对应一定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和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2)、Q—H表明扬程随流量的增大而下降,在Q=0时轴功率最小,因此,使用离心泵时通常采用“闭阀启动”。

水泵在零流量情况下只允许作短时间的运行。

3)、Q—η有一最高点,相对应该点的各参数,即为铭牌上所列出的个数据,它是泵工作最经济的一个点。

泵应在该点左右的一定范围内的高效区工作。

4)、Q—P表明流量越大轴功率也越大,在选择与泵配套的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时,必须根据泵的工作情况选择比水泵轴功率稍大的功率。

5)、Q—HS表明泵各流量对应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泵实际吸水真空值必须小于曲线上的相应值,避免气蚀现象。

2、叙述AY型单级离心泵的拆解过程。

3、离心泵由哪些主要零件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

1.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主要零部件,是对液体做功的主要元件。

叶轮一般由两个圆形盖板以及盖板之间若干片弯曲的叶片和轮毂所组成。

叶轮按吸入口数量可分为单吸式与双吸式两种。

叶轮按其盖板情况可分为封闭式、开式和半开式叶轮三种形式。

2.泵轴

泵轴的作用是用来传递扭矩,使叶轮旋转。

泵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