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466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造林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人工造林万元,宣传牌费万元,项目设计费万元;

投资来源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加以配套,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

1.2设计依据

●安徽省林业厅林造防〔2004〕16号文件《关于加强长防林和平原绿化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安徽省林业厅发改投资[2004]77号文件《关于下达2003年全省长江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厅《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2003-2004年度作业设计编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02)《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皖D/LY07-87《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

●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及规定等。

1.3设计原则

●坚持生态经济型建设模式,使生态环境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及多种措施并举,生态治理及资源保护并重,生态建设及成果巩固并重;

●坚持按项目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按工程组织实施,确保资金及效益、速度及质量的统一;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1.4主要设计标准

●小班起始面积:

人工造林小班起始面积不小于10亩(带状造林一侧二行、宽度4m以内,连续面积不小于10亩)。

●林种设计:

按照省林业厅文件要求,本着以防护林为主的原则,设计项目林种中防护林应占70%以上,经济林不超过30%。

●混交设计:

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

防护林应营造混交林,且混交比例不少于30%,杨树可采用多品系混合造林。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

太和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25′—115°

55′,北纬33°

04′—33°

35′之间。

2.1.2自然条件

太和县地势平坦,西北部海拨35m,东南部海拨31m,呈西北高、东南低倾斜状态。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797.2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

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1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44.3小时。

光、热、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

太和县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两大类,潮土占总面积的20%,其余均是砂礓黑土,非常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

现有植被都是人工植被,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杨树、水(池)杉、椿树、楝树、槐树、泡桐等;

经济林主要有杞柳、元竹、梨、桃、桑、柿、枣、李、杏等;

风景树种以法梧、松柏类为主。

2.1.3社会经济状况

太和县辖31个乡镇,803个行政村,3977个自然村。

总人口14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万人,劳动力76万人。

工农业总产值46956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6427万元,林业产值17460万元,粮食产量720116吨。

年人均纯收入2227万元。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分布在清浅镇、李兴镇、赵庙镇、旧县镇、三塔镇、皮条孙镇、苗集镇、三堂镇、大新镇、马集乡等10个乡镇,总人口4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

土地总面积88.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41万亩,有林地面积15.6万亩,森林覆盖率17.8%。

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情况见附表1。

2.2.2项目区生态区位

项目区内分布有黑茨河、谷河、颍河、西淝河等河流,有105国道,308省道穿境而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

多年来,项目区由于大面积退林还田,森林资源锐减。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群众收入偏低,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制约了太和县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蓄水防旱,行洪减灾,保障生产,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逐步趋向良性循环。

2.3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2.3.1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太和县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林业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全县有林地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17.8%。

全县516公里的干、支公路,全部栽植了行道树,711公里大、中型沟河两岸营造了防护林带,63.5公里的铁路沿线两侧营造了杨树丰产林带,耕地面积176万亩,已建成林网的面积156万亩,建网率达88%,通过抽样调查可知,村庄绿化率62%,城区绿化率25.9%,尽管这样,林业生态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2.3.2存在问题

太和县防护林建设经过全县人民近年的艰苦奋斗,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整个林业生产情况来看,还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部分沟、河、林带造林树种单一,易受病虫危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断带缺株现象依然存在,距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目标的要求,差距还相当大,全县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地制约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需要更加努力。

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

2.4.1开展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发改投资[2004]77号)文件及有关精神,依据流域治理,集中连片的原则,把防护林建设任务优先安排在生态重点乡、镇。

在太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设计人员深入实地,详细调查,充分征求和尊重当地农民意见和建议,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以防为主”的原则,设计林种、树种以及混交比例、混交方式等,大力营造防护林。

外业调查结束后,认真填写小班登记表。

以乡镇为单位绘制年度作业设计图,最后进行全县汇总,并依据《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安徽省苗木标准》、长防林工程项目有关技术要求及太和县具体情况,编制《太和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2003-2004年度作业设计》,报省林业厅审批。

2.4.2设计成果

项目设计人工造林小班597个,全部为防护林,主要设计树种为杨树,总面积为17000亩,其中科技示范小班1个,面积100亩,安排在赵庙镇西竹行政村,起栽培管理技术示范作用。

具体情况详见表2—1。

太和县长防林国债项目作业设计成果一览表

表2-1单位:

个、亩

乡镇

类别

小班数

面积

备注

全县

合计

598

17000

人工造林

杨树

苗集镇

29

1926.9

清浅镇

51

2492

李兴镇

67

1480.6

赵庙镇

87

2588.1

1

100

科技示范

旧县镇

57

1821.2

三塔镇

78

1538.1

皮条孙镇

34

1333.4

三堂镇

82

2133.8

大新镇

61

931.9

马集乡

654

第三章建设目标和工程布局

3.1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太和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当前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通过项目建设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在太和县掀起生态林业建设高潮,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努力将太和县建设成为平原区较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平原县之一。

太和县是人口大县,总人口达141.7万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强调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农民对科学造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3.2工程布局

3.2.1布局原则

(1)位于淮河水系各支流的源头或两岸,对其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着直接影响;

(2)有适宜人工造林的宜林地;

(3)有一定的林业技术力量和造林经营经验;

(4)有林业政策的保证和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3.2.2布局方案

太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分布在清浅镇(15个行政村,51个小班,面积2492亩);

李兴镇(28个行政村,87个小班,面积2588.1亩);

大新镇(17个行政村,61个小班,面积931.9亩);

苗集镇(8个行政村,29个小班,面积1926.9亩);

皮条孙镇(9个行政村,34个小班,面积1333.4亩);

旧县镇(20个行政村,57个小班,面积1821.2亩);

赵庙镇(16个行政村,87个小班,面积2588.1亩);

三塔镇(27个行政村,78个小班,面积1538.1亩);

马集乡(20个行政村,51个小班,面积654亩);

三堂镇(21个行政村,82个小班,面积2133.8亩)等10个乡镇。

3.3建设规模

根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安徽省林业厅发改投资[2004]77号《关于下达2003年全省长江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太和县长防林国债资金项目造林建设总规模为17000亩,全部为人工造林,其中科技示范林100亩。

第四章造林技术设计

4.1立地条件选择

项目区立地类型主要为河滩圩地,根据项目区沟河堤坝及道路等生态区位,本着“集中连片、重点治理”的原则,选择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较脆弱地段作为新造林地,以尽快发挥其生态功能。

项目区立地条件类型详见附表2。

4.2造林技术设计

4.2.1林种比例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合理调整林种结构,扩大防护林面积,增加混交林比例,特别强调发挥森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多种功能。

设计时既重点考虑了森林的防护作用,又照顾到当地农民的实际经济利益。

本次共设计新造防护林17000亩,其中科技示范林100亩。

4.2.2树种设计

本次设计防护林造林是杨树多品系混合造林,主要树种为72杨(伴生树种为69杨),因杨树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而深受广大林农喜爱,杨树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化、美化效果好。

4.2.3造林密度和配置

4.2.3.1造林密度

参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范及项目设计要求,根据不同造林目的、树种、特性,并结合太和县林木生长和立地条件现状,确定造林树种杨树的密度为56株/亩,株行距为3m×

4m。

4.2.3.2配置方式

为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及防护效果,造林地块采用72杨和69杨等带状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为7:

3。

河滩圩区造林栽植穴采用长方形配置,垂直于沟河堤及道路方向为行距(长),顺沟河堤及道路方向为株距(宽),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4.2.4水保措施设计

河滩圩区水保措施采取在坡脚、沟河口沿河挖截水沟,拦截地表径流,纵向间隔百米挖一排水沟;

顺沟河靠近沟河口筑成保土埂,保土保肥。

4.2.5林地清理及整地

造林小班林地清理主要是清理林地上的杂物和适当平整,及整地同步进行。

采用块状整地,按造林株行距定点挖穴。

挖穴的规格为0.8m×

0.8m×

0.8m。

土壤粘重,板结易积水的低洼地方,采用撩壕方式分段开挖横向排水沟。

整地挖穴要求在2004年2月10日前完成。

4.2.6造林方法设计

根据项目造林树种杨树的生物特性,造林方法采用裸根苗植苗造林。

造林苗木应尽量避免长途运输,冬末春初栽植。

栽植穴施足基肥,浇透水,去除过长侧根,保证位正干直,苗根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根舒、不吊空。

4.2.7造林苗木设计

4.2.7.1苗木标准

项目造林必需按照工程建设要求,采用优质壮苗造林,苗木标准应符合《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苗木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要求采用I级苗。

具体苗木标准如表4-1。

项目造林苗木规格一览表

表4-1

树种

苗木种类

苗木规格

种苗来源

高度(m)

根径(cm)

苗龄(年)

等级

72杨

裸根苗

4

3.5

2

I

本地、邻 

69杨

本地、邻近 

4.2.7.2苗木量及苗木来源

(1)苗木量;

根据项目各造林树种造林面积、造林密度及混交比例、运输栽植损耗等计算各造林树种的需苗量。

根据设计太和县新造林面积17000亩(含科技示范片100亩),需各类杨树苗木95.2万株。

在正常情况下应增加2%的苗木需求保险系数。

总需苗量达97.1万株。

(2)苗木来源:

苗木来源应坚持“质量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太和县实际情况,项目造林树种首先考虑在本地解决,不足部分可在邻近乡镇调运,避免苗木长途运输和假植,尽量做到随起随栽,保证造林成活率。

4.2.8抚育措施设计

采用扩穴抚育方式,扩穴规格为2m×

2m,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为主,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林木生长。

杨树抚育二年,第一年抚育二次,第二年抚育一次。

抚育的内容主要有除草、扶苗、修枝、病虫害防治、追肥、灌溉。

苗木栽植后视干旱情况及时浇水,抚育时除死的杂草留于地表,以提高地力。

也可采用以耕代抚的方式进行套种农作物。

在任何情况下林内不容许间种攀缘性农作物;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幼林除草。

幼林抚育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年5—6月份和9—10月份。

适时灌溉,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定植时需大水灌溉,浇透浇足,发芽后一个月内如遇天旱,要及时浇水。

6-7月少雨季节需至少浇水一次。

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特别要防治桑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扇周蛾、杨小周蛾、杨黄卷叶螟等害虫在幼林期的危害。

4.2.9科技示范

为确保项目实施成效,以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结合太和县大面积杨树栽培的实际,规划在赵庙镇西竹行政村建科技示范片一处,面积100亩,投资2.25万元,起栽培管理技术示范推广作用。

造林前全面进行林地清理。

采用1.0m×

1.0m×

1.0m大穴整地,苗木选择2年生一级裸根苗,3月初栽植,栽植时林业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每穴施足基肥,先填心土,再填表土,分层踏实,浇足定根水,适当培土,确保造林成活率。

连续抚育三年,前两年抚育两次,第三年抚育一次。

抚育的内容主要有除草、扶苗、修枝、病虫害防治、追肥、灌溉等。

扩穴抚育规格为2m×

2m。

4.2.10宣传牌设置

为了提高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工程意识”,在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内靠近干道的醒目位置树立永久性宣传标牌20块。

宣传牌规格分大型、中型两类。

大型的高度为3.2m(其中地上高2.7m,地下0.5m),宽度2m;

中型的高度为3m(其中地上高度为2.5m,地下0.5m),宽1.5m,均为镀锌钢管结构。

宣传牌由省厅统一制作。

具体设置情况见表4-2

宣传牌设置情况安排表

表4-2

乡镇

宣传牌数量

规格型号

单价(元)

设置地点

投资(万元)

中型

700

大秦韩庄南、东陆李老家

0.14

3

刘瓦响沟、后吴贾吴路

0.21

朱三关皇河、昝寨

3(其中大型1)

(大型)

(1200)

范桥后、西竹敬老院、

城子东

0.26

李梁小梁西、刘寨大陈北

李陈太三路、刘竹园桂灯

马王万夫沟、万夫种子场

司营向阳路、三李小刘北

朱腰河坝

0.07

何李稻改河

合计

20

1.45

第五章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5.1预算依据及单位投资

项目预算范围包括人工造林和项目设计费。

项目预算依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及太和县营造林综合经济定额和项目区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单位投资及分项投资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投资额详见附表5。

5.2投资预算

5.2.1总投资

太和县防护林工程建设总规模亩,总投资万元,其中人工造林总投资万元,宣传牌万元,设计费万元。

各项目实施单位营造林任务量及具体投资安排见附表3。

5.2.2分项投资

本着“统筹安排,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

项目实施投资详细情况见表5-1。

太和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投资安排明细表

表5-1

第六章效益估算

6.1生态效益

树木成林后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1.93%。

(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生态林形成防护屏障。

降低风速,减少风力,减轻干热风侵袭,使农作物稳产高产。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树冠和林下地被物能够截留雨水,降水较缓慢地落下,50—80%的雨水可渗入土中,减少水土流失,树根毛细根能固定土壤,减轻地表水冲刷。

(3)、调节气候,改善自然环境。

树冠夏季对地表有遮荫和降温作用,林地周围和林内气温较温和而稳定,冬季则有增温作用,森林对水分有蒸腾作用,水分多时能吸附,旱时能增加空气湿度,对自然界水循环有重要调节作用。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据测定大气中20%的二氧化碳被森林吸收,60%的氧气由森林放出,同时森林树木具有吸尘、降低噪声,杀菌、分解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功能,对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

(5)、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自然平衡。

森林能够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物种多样。

利于森林生物生存繁衍,扩大生物活动范围,保护生物多样性。

6.2经济效益

项目设计年限为10年,栽植杨树17000亩,10年后每亩木材生长量1.3立方米,预测可产木材2.21万立方米,如每方按500元计算,可创产值1105万元。

6.3社会效益

美化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成森林生态网络系统,使农、林、牧加工各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加快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逐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6.4综合评价

实施本项目,重点强调生态优先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又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也可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太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七章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7.1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政策。

严格按国家政策兑现补助资金。

此外,县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户承包、招商引资、租赁等形式造林,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7.2组织保障

为确保该项工程标准质量和任务落实及完成,太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太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林业局和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狠抓项目的规划及施工。

成立造林绿化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绿化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及此同时,太和县还成立了规划组、技术指导组、宣传报道组、督查组、种苗领导小组等五个小组,全面负责项目造林各个方面工作。

7.3科技保障

坚持科技兴林,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深入田间地头,把先进林业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营造林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造林成效和管理水平。

7.4管理保障

坚持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首先加强对种苗的管理,所有项目用苗必须是一级苗,严禁使用弱苗、小苗造林,杜绝使用人情苗、关系苗、权力苗。

其次,要加强资金管理。

国家项目资金必须用于造林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按照造林合格面积,及时兑现补助资金。

另外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人员对已施工地块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划设计、达不到标准质量要求责令返工,限期完工,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加强林木管护,加大对毁坏幼树、毁林开垦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确保造林绿化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