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45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习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doc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组成长的行动研究

东莞市宏远外国语学校五年级英语组董剑

内容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正广泛的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以补充因实施传统教学而带来的不足。

课堂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而只有健康成熟的课堂小组才能承载合作学习的实质,以此目的为出发点,本研究关注的正是课堂小组的培养,并认为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和功能的课堂小组,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小组学习。

本研究通过笔者的实际操作,跟踪实际的课堂小组,对小组成长的过程,组织策略,组内角色,指导培训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进一步论证了培育小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成长合作学习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确立了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达不成预期的效果,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小组建设方面,严重的影响了小组活动的实效。

为此笔者在研究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实验,以便于更加准确的解现今小组活动的实质。

一、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初始,在所进行的系列实验A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②:

a(1-6)③组:

笔者在实验前给出任务:

Read‘Mother’sBirthday’anddiscusssomedifficultsentencesinthestory,thenfinishtheexercisetogether.组员齐声通读整篇文章后,没有组员提出关于文章语句的问题,各自完成练习后,示意讨论结束。

b(7-12)④组:

笔者在实验前给出任务:

Read‘Mother’sBirthday’anddiscusssomedifficultsentencesinthestory,thenfinishtheexercisetogether.各组员轮流将文章翻译成中文,没有讨论过程,各自完成练习。

①蒋兰.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②笔者为研究此课题而进行的系列对比实验中的A部分.本实验依时间共分三个阶段,实验A为第一阶段,实验B为第二阶段,实验C为第三阶段。

③笔者在实验中将学生编号,1-6号学生分为a小组.

④笔者在实验中将学生编号,7-12号学生分为b小组.

c(13-17)①组:

笔者在实验前给出任务:

Read‘Mother’sBirthday’anddiscusssomedifficultsentencesinthestory,thenfinishtheexercisetogether.一名组员提出一个句子,由另一名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翻译后,结束讨论。

其中有二名组员一直没有参与讨论。

二、研究前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如图表1.1:

考察项目

人数

有时候有

没有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有多少进行小组活动的机会?

40

18

45%

13

32.5%

9

22.5%

2、小组活动中有无明确的分工?

40

32

80%

5

12.5%

3

7.5%

3、在小组活动中是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40

27

67.5%

13

32.5%

0

4、教师有无对小组活动的评价?

40

27

67.5%

11

27.5%

2

5%

考察项目

人数

听别人的

记录下来

不去理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5、当小组讨论时有争论时怎么做?

40

15

37.5%

23

57.5%

2

5%

考察项目

人数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6、你对小组学习感兴趣吗

40

31

77.5%

8

20%

1

2.5%

图表1.1

通过对实验A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统计,笔者认识到:

目前英语课堂内已基本以小组活动为教学模式,但由教师指定的小组如果没有进行小组建设,组员没有形成小组学习的概念,根本无法具备实质的活动条件,必然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

所以对于合作学习中课堂小组的成长和培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的

基于对系列实验A的分析判断,本研究选择将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长作为研究课题,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试图为课堂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微观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合作学习小组成长的理论构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合作学习

(1)斯莱文(RobertE.Slavin)教授的定义。

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

莱文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

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约翰逊兄弟(DavidandRosgerJohnson)的定义。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

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

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③

(3)按照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研究员的见解,“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④

2、小组

合作学习的小组首先概括来说是一个组织,它有组织的共性,但本文所探究的小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环境是课堂中,组员是学生,借鉴组织的定义,

①笔者在实验中将学生编号,13-17号学生分为c小组.

②Slavin,R.E.(1980).CooperativeLearning.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50,pp.315-342.

③Johnson,D.W.,Johnson,R.T.,&Holubec,E.J.(1993).CirclesofLearning,p.5.

④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6.

本研究将小组定义为:

由几个成员组成,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产生合作关系,处于不断成长过程中的组织。

(二)研究合作学习小组成长的理论基础

1、组织系统理论

组织的系统理论,指的是运用一般系统论的原理研究和理解组织及组织行为的过程。

它不仅改进了人们对组织如何运行的理解。

也改进了对于组织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系统方法为组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眼光。

它告诉人们,不能仅仅考察组织的各个分支部分如何合成一个整体而运行着,而且还要估价和解释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总的环境复合体之间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组织与它的环境的相互联系是一系列“投入一转化一产出”的交换过程:

从宏观环境中获取资源,经过组织的加工后又带着增添的价值以不同的形式回到环境中,由组织所添加的这种价值确证了组织存在的理由①。

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一种组织,不管是系统论还是具体的组织系统理论,都为研究小组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基础,即要用系统的视角看待合作学习的小组,又要分析小组的功能,小组的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小组怎样与外界环境发生信息、能量等的交换。

2、动机理论②

动机理论(motivationaltheory)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

道奇(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

合作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有利于他们的目标达成;竞争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人指向目标的努力会阻碍他人的目标达成;个体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对他人的目标达成没有影响。

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性相反)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因此,要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或许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

动机主义者在批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时指出,课堂中的竞争性评分和非正式奖励制度导致

了与学业努力相对立的同伴规范。

由于一个学生的成功会削弱其他学生成功的可

①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01.

②Johnson,D.W,Johnson,R.J.(1993).CirclesofLearning:

Cooperationin

theClassroom.Edina,MN:

InteractionBookCompany.P5.

能性,学生们就可能形成这样一种规范(标准),即谁得高分就是为了“出风头”,或者是想成为老师的“宠儿”。

“竞争性的计分标准造成一种同伴常模,这种常模不利于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

学生们在学习上会因此而相互鼓励,强化彼此在学业上的努力,并且能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的规范。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成了使学生超越同伴小组的一种活动。

他们还希望,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由于在学习成绩方面获得了成功,还会改善他们在整个班级中的社会地位,而传统课堂情境中,这些学生是会失去地位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系统分析

一、小组的功能定位

二、小组的结构分析

三、小组的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实验小组的成长进行描述,在实验的基础上阐述小组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主要步骤如下①:

(一)应用文献分析,调查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作出初步的描述。

(二)针对第一次小组实验内发现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组员培训、教师干预等具体方法,对小组建设提出具体的措施,引导小组的成长,并采取调查法、观察法进行真实记录。

(三)将前后实验对比,总结经验。

四、合作学习小组培养的具体实践

(一)小组的组建阶段

1、确定适当的小组规模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上,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小组规模越小,每个成员参与的机会越多,需要的小组技能越少,但规模过小存在信息量不足的缺憾,导致讨论的质量不高,小组规模越大,每个成员参与的机会越少,需要的小组技能越多,可执行的任务复杂,但规模大的小组,容易出现纪律问题,小组讨论质量也难以保证。

笔者所研究的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所以本着结合实际情况的态度,在实验中选择采用了其中一组为5人小组,其余各组为6人小组的小组人数。

从实验的课堂记录表①来看,保持这样的小组人数,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可以确保小组内每一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又可以使教师充分

的监管和帮助各小组。

2、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①具体实验计划见附录.

②课堂记录表见附录.

“课堂教学空间形态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表现形态,它在很大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

”①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形态基本上呈现为同一格局,全班学生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老师,用形象化语言来表达,这是一种“秧田型”形态。

其优点是便于教师进行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这种教学空间形态是极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影响小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