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408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新课改论文集.doc

课堂教学改革获奖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在农村小学推进的思考

荔堡教育办郝保权

摘要:

新课改在农村推行已有几年,教师从外出学习、培训到模仿学习、研究创新、形成特色。

一路走来,拥有200多名教职工、3000多名小学生的这样一个教育大镇,课改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笔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正文:

在2007年,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席卷了泾川教育,以飞云中心小学为代表的课改典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各校开始推进新课程改革,经历了外出培训、学习等多次理论武装的实验教师,走上了传授新思想、新理念的讲台。

三个学年结束了,新课改的进程怎样,效果如何?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目睹和经历了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感觉到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师资安排,还是设施配备,学校都向课改实施年级进行了倾斜。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课改在农村小学仍步履艰难。

就以荔堡教育办为例,我用“五多五少”来概括当前课改现状:

把新课改挂在嘴边的校长多而有实际行动的校长少;动手实验的青年教师多而中老年教师少;注重课改形式的教师多而注重课改效果的教师少;照搬模式一味模仿的教师多而认真研究善于创新的教师少;学校确定的示范班级多而起到示范作用的班级少。

具体表现在: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

荔堡镇共有18所小学,126个教学班级,3346名学生,217名教师。

在这217名教师中,各年龄段教师都有,多数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学历高,开展课程改革难度不大,但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改中就有些难度了。

首先,是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有些老年教师一直在说“清华、北大我都教了几个了,快退休了却说要搞课改,这不是班门弄斧嘛!

”其次,是知识结构不符合当前的形势。

学习同一节课,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截然不同的,多数老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关注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部分校长的管理观念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上,多数校长抱着“正常运转”的态度,只注重了教学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与促进。

部分学校领导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着为难和观望现象。

学校不压担子,不利用办公时间开展课改理论学习,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来支撑。

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不能较好的将培训所学的课程标准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3、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挖掘课改内涵。

茶余饭后,一说起课改,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

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

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

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

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走了极端。

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

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笔者曾听过一节四年级科学课,其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实物,课程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来了解课文内容。

但在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发现一名教师的科学课竟然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转化为填空、简答,然后让学生去背。

当我问起该老师为什么这么备课时,这位老师说,课文太简单,没有办法讲,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4、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形”,而忽视了“神”。

一是课堂缺乏活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而在农村小学,课堂上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

小嘴巴,闭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黑板。

这种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维的驱壳的教学行为,严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课堂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的探索只是“走过场”。

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动手就体现了“探索”。

一节课结束,教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然没有理解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

三个纬度的目标不能有机结合,出现了轻视基础知识的现象。

合作学习不是真正地来解决问题,更像一种表演,教师不能把握好师生双边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是有活动没体验。

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四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

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

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五是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

经常有把“问答”当做“对话”。

“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

所问问题学生通常能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不能不对我们部分教师的创造性表示怀疑。

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结果许多孩子都被鼓励坏了,而我们的一些教师自己却缺乏创意,这些教师是否学会了启发?

5、把自主变成自流,不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

这一切都还给了学生,那我们教师干什么?

难怪部分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责任心不强的教师私下说:

“新课程改革太好了,我们真正解放了。

”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的如何?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

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6、校本培训举步维艰。

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措施。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起来。

表现在:

农村小学布局分散,学科专任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相对困难;学校的设备和资料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迫切要求。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校本培训很难使教师的理论层次得到尽快提升。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与密度,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1)加大对校长培训的力度,让校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如果校长在课改上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和率先垂范的引领,不会有太多教师愿意进行课改;如果学校在课改上没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学校的课改不会持之以恒的搞下去。

(2)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让理论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始终。

在以前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学习的力度,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继续对新课标、新理念进行学习。

要对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定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中层层推进。

(3)进一步探索省时、高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课程改革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要想提高教师素质,不能希望听一节专家报告、或接受一次培训就能够达到目标,关键是强化“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建设,吸收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培养一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

(4)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奖惩办法。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保证学为所用,同时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案例,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制订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育办成立“课改讲师团”,选拔全镇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组,实行“送教下校”。

通过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给教师一个范例,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推进人员流动,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积极推动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逐步解决小学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小学合格教师短缺以及“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等问题。

4、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

农村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带头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切合实际,但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稳妥、健康地发展下去,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县城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农村小学课改的教师交流机制。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现实性、实践性的特征,我们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让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大寨小学高固元

摘要: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一所学校如何搞好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侧重点。

本文从细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措施及精细化管理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学校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

有这样一句话“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忽视细节的代价”。

作为学校工作,精细化管理对学校打造品牌,提高办学质量更加重要。

对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手段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一、细化管理目标

“战略要从细节中来,再回到细节中去;宏观要从微观中来,再回到微观中去”。

今年我校的目标是全面深化课改,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学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管理角度而言,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要细化各项目标,让人人知晓,人人明白,人人有举措。

为此,我们从开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质量形成管理机制,细化学校各项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人人清楚和目标的差距,实现管理有的放矢。

二、细化管理措施

有一个公式非常好,“制度+不落实=0”,这就是说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在于过程,在于执行力,只有增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制度,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怎样才算增强执行力,有一句话说得好,“把小事做好,把简单事做彻底,把平凡事做精彩”。

(一)、加强教师理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专业化水平,充实业务素养;

(二)、加强教导处管理职能建设。

通过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观念,形成紧迫的竞争意识;加强学校纪律、卫生和安全工作。

(三)、加强教研组科研职能建设,通过教研教改,带动教师全面发展;

(四)、严抓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通过讲座、班干部、班主任会议和班级的各种活动,通过严抓学生的晨读和午饭后自修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五)、深化课改。

在新课改中,确立三个课改实验典型班,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聘请有关教师作讲座、做示范、作辅导,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带动,达到让全体教师放手开展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六)、加大值周工作力度,健全评比机制,促进激励。

我校赋予每周值周最大的权利,对全校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