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33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doc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陈康华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负责人

肖学明王家林龚春贤

所在单位

汉阳镇天池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总结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吕叔湘先生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

本课题从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探索小学生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形式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旨在通过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喜欢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其次,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2、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如今的教育,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仍旧比较繁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做练习上。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阅读分析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到了家里,家长又不能去督促孩子进行阅读。

一个远离书籍的人,何来阅读的兴趣?

  3、主要解决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展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加知识积累,促进思想品质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加充分。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扩展,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并不多,而且缺乏必要的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内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同样重视课外阅读引导,教给学生课外阅读常识,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掌握学法,会用学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名品佳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段)。

  2、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

“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还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与“课外阅读”两套方略。

    研究的意义

    1.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

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

 2、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让他们以广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3、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地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学生的变化

     在我们各种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通过这次科研活动,学生由不喜欢读书到喜欢读,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少读到会读,乐读。

阅读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1.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师的变化

    1.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2.促进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后解决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书,怎么读,阅读的浓厚兴趣,保障阅读的有效性等问题。

   (三)文本成果

    1、进行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

    2、撰写《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论文、结题报告。

    3、教师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及学生读书笔记

 4、总结成文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坚持阅读教育论著、教学杂志,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方法、并努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我们坚持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打开思路,完善方法。

     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支持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1.虽然有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但还有相当的学生对课外阅读阅读仍很盲目,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2.班级书香氛围的营造要进一步注重实效,要真正让学生在读书氛围中养成读书的习惯。

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要进一步探讨。

    3、学生间差异大。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我们要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指导活动模式,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体系。

 

201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