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243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doc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式呢?

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的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自学”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提高学生预习这一环节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

让学生知道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

我在班上经常强调: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

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题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数学;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了学生的预习意识,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在行动上重视预习,落实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这样学生就必须完成。

另外,为引起学生重视,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只有一样预习作业,这样就使学生知道:

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作用很大,必须很好地完成。

而第二天来的预习检查中,对预习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更是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1.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安排几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

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开设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

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3.常规和重点相结合。

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

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三、注重督查激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

所以督查激励这一步尤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查激励。

具体做法是:

刚开始老师亲自督查。

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已学会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

此时,可在课前要求组长检查,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老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

并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课堂上让他们合作检查预习情况,互查互助。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其次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的、有思想价值的、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制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相应的检查、落实这些思考预习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

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真正把数学学懂、学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