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3238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

请阐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论述要有论有述)

斯金纳指出了强化的个体差异性与情境性。

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能起到强化作用。

正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家长或他人)的奖励性刺激;

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先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如原来被教师禁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得到了接触。

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简答)

1.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3.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哪些不同的学习效应?

首先,观察者可能通过观看榜样行为而习得一种新的反应形式;

其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以加强或削弱观察者对自己有行为的抑制,这就是音质效应;

最后,观察榜样行为还可能是引发观察者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班杜拉称其为社会性促进效应。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有哪些?

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3.掌握学习4.应用行为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有哪些?

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

作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盛行的是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两大学派。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个儿童都看作是图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其次。

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由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最后,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认为。

个体成长的内在力量是动机,二动机又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各种需要质检有高低层次之分。

需要理论有哪些内容?

1.生理血药2.安全需要3.爱与从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6.求职需要7.爱的需要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

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3.设计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5.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⑴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⑵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⑶学习是全方位的⑷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包括:

教师效能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等。

认知主义徐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在认知科学理论基础智商。

认知学习理论主张,对学习的研究,必须要研究个体记忆新细心、新技能时所难易观察到的内部心理历程,认为“个体的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关系,而是个体对整个学习情境中实物关系的整日认知与了解”。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哪些?

1.加工水平理论2.双重编码理论3.联结主义模型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是什么?

1.情景记忆2.语义记忆3.程序记忆

奥苏贝尔对儿童的概念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提出了“后括学习”。

简述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临时性的练习。

他认为意义学习有两条标准:

其一,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惊讶发生非临时性的练习,即实质性的练习;

其二,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联系。

布鲁纳是一位在教育心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额上的应用。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

所谓发现,不是说要儿童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实物,而是指让儿童用自己的头脑通过探索过程获得知识。

布鲁纳的发现法有几个特点?

1.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

建构主义有不同的派别,如为何的建构主义、激进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1.如何看待只是—知识是生成的2.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多选)

1.随机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教育心理学界对学习的界说是哪些?

(1)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2)认知主义的学习观(3)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概念有哪些方面?

第一,学习是联系带来的经验而产生。

第二,学习需要过程。

第三,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第四,学习不仅有组织的知识、技能、厕所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幼儿卫生么会产生多动症?

一是与遗传有关。

二是与大脑发育有关。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孕妇吸烟2.孕妇饮酒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第四章至第七章

一、填空题

1、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好奇、兴趣以及诱因

2、人本主义动机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动机需求理论

3、幼儿学习中的差异主要有: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

4、社会能力的构成的三个维度:

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5、莫雷诺提出了研究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

6、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

7、创造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通过产生创造性产品来体现的。

8、托兰斯创造性思维编制于1966年,由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语词的创造性思维测验构成。

9、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信息的表征。

10、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

11、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

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

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12、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

13、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14、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第一个成分,外部信息通过感觉登记进入记忆系统。

15、选择性知觉是对信息进行初步选择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和注意。

16、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

操作定向、操作模拟、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17、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心智技能的学习需要3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8、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学习三阶段论。

19、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0、“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21、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22、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

2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24、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因素:

外貌、能力、相似、互补、邻近、性格特征。

25、怎样促进师生沟通:

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26、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7、教学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

2、激励作用;

3、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

28、常模参照评价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所谓常模),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将学生分类排队。

29、标准化成就测试是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可用于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评定学生个体学业的成就是水平。

二、选择题

1、幼儿学习动机的分类:

普遍型学习动机、偏重型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2、海德曼提出个体的归因有两种:

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3、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

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迁移理论有四种理论影响最大:

图式理论、共同要素理论、元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5、下位学习就是把新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原有的上位观念之下,并使之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观念意义的过程。

6、上位学习又称总括性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来获得新意义的学习。

7、记忆的三个子系统:

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8、工作记忆,持续时间为几秒到2分钟。

9、长时记忆的特点:

保存时间很长,容量非常大,没有限度。

10、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2、干扰说;

3、同化说;

4、动机说。

11、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12、元认知的功能:

意识性和调控性。

13、问题解决的模式:

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论、现代认知派的模式。

14、我国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5、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

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

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水平。

16、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1、直觉和道德情感体验;

2、想象性的情感体验;

3、伦理性情感体验。

17、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道德水平:

服从与惩罚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道德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道德水平: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8、群体的心理功能: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

19、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判断。

20、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较强作用的现象。

三、名词解释

1、动机:

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2、学习动机:

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

3、内在动机:

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4、外在动机:

指幼儿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5、学习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6、顺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7、逆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8、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

9、概化理论:

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10、认知灵活性理论:

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11、元认知理论:

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认知,它使主体能够监控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调节。

12、个别差异:

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13、社会能力:

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活与学习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个体将来的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14、观点采择能力:

是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15、幼儿创造性:

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16、概念学习:

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7、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呵护发展的活动方式。

18、操作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19、心智技能也可称做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20、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1、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22、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

23、计划策略:

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

计划既可以是较长期的,也可以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制定的计划。

24、程序化训练:

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25、问题: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6、发散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指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2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8、观察学习:

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

29、档案袋评价也称作成长记录袋,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价其努力、进步、成长的状态。

四、简答题

1、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2、外在动机逐步增长

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2、社会能力的界定的观点

1、认为社会能力是个体体现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它保证个体在社会交往情景中以社会接受或尊重,同时使个人和他人受益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相互作用。

2、认为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

第二种观点更全面地揭示了社会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它不仅包括社会交往、行为能力的一面,而且包含社会性品质的一面。

3、社会能力的构成的观点

1、认为社会能力由社交的和亲社会的两个维度够成。

2、认为社会能力由积极与消极行为、对压力的反应以及同伴接纳性等三个维度所构成。

3、认为社会能力是由社会交往发起与亲社会定向两个维度所构成。

4、认为社会能力由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技能所构成,而社会技能包括人际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与任务有关的行为。

4.社会能力对幼儿发展有何价值:

1、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3、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5、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4、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6、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1、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2、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3、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即儿童如何理解、解释他人的行为。

7、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或教师的作用)

1、改善与提高幼儿在家庭中未能很好形成的社会能力

2、根据幼儿不同的社会能力水平与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创设交往的机会。

3、教师直接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给以榜样示范、引导帮助,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品质。

8、社会理解能力指导的方法:

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注意他人的情感,这是培养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

2、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

9、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1、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

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

4、教师还有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10、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

它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或出填空题)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11、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动机

1、在学习兴趣上,创造型幼儿由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

2、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幼儿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

3、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

在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上,往往不为教师所左右。

12、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P172

13、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式: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14、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

2、活动的结构不同;

3、活动的要求不同。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

1、心智技能的获得和表现依赖于操作技能的内化和外化。

2、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的支配着和调节者,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表现需要心智技能的指导

15、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况性。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6、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呈现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反应定势;

4、功能固着;

5、智力水平;

6、动机强度。

17、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8、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19、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鼓励方式;

4、外部影响。

20、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1、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2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工作满意度;

2、人格特征;

3、角色冲突;

4、学校管理;

5、社会的影响;

2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

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应付压力;

3、社会支持;

4、专家的处理;

5、教师的休闲。

五、论述题:

一、归因理论重要的假设:

P96

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往往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

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若注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失去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能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二、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P100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在面临认知冲突时,儿童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会被激发起来。

因此,教师应创设激发幼儿探索的“问题情境”,即在活动内容与幼儿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或“矛盾”,激发幼儿产生一些“冲突性”问题,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发现。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形式多样的游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淡化教育痕迹。

皮亚杰指出游戏分三类:

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教师可以运用这三种类型的游戏,激发幼儿玩的动机,并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与能力。

角色表演也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儿童在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学习故事中较完整、较复杂的语言表述。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根据马斯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