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138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doc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

而板书正是最好的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

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

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也就是说,从致力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

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时至今日,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

其次,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他们组成的团队,未必是最好的,但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

所以,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

再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所以,我会刻意地安排一些课程,训练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自己来摸索操作。

再加前几次上课前强调带课本、没有课本同学去拿或借,养成习惯后学生携带课本情况比较好。

4.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当教师锁住学生机时学生抗议声四起,请谈谈其原因,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机。

原因:

1)被限制自由

2)正在制作兴头上或没做完

3)极少数学生还沉醉于做自己的事

合理使用学生机:

1)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逐步养成什么时候该接受锁机的习惯。

如,将教学流程预先告知,使学生对教师广播事先知晓,能够配合

2)教师要合理安排讲授与学生制作的时间,尽量多的给学生制作和实践的机会。

如,少讲精讲,学生自由使用电脑的机会就多;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相互监督,使一些学生不敢开小差;多些师生互动,既让学生自由,又能引导控制学生。

3)教学环节加强设计,如重点难点问题上,要突破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法,可采取任务驱动式,分层分级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你以为合适吗?

为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制订,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智特点。

一个教学设计中列出9个教学目标,显然不合适。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在学科教学总目标的指引下,首先应分析课时的内容,提取出其精华,把各知识点列出来,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取出课时教学目标;最后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添加自己的独特见解。

2)考虑目标的全面性,但不必面面俱到。

课时教学目标,应依据学科总目标,从三维度体系加以考虑,但受教学内容制约,某一课时不一定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全部四个维度,而只能在某方面有所侧重。

3)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到达的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因此,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简明扼要。

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不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不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

6.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从一维变成三维,举例说明,你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达成的方法。

认识: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大而空,常见的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交流讨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这节课的课题和内容,也无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

从目标的定位来看,单凭一节课就想要培养学生这么高的能力,既不现实,也难以突出重点。

不同的课突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等。

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

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7.因为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课堂中如何对待起点不齐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除了上述外在差异外,还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矛盾、教学内容、方式和学生不同认识方式风格的矛盾、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等,都可能影响着教学效果。

1)应正视差异的存在,了解并尊重差异,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共性和个性的存在中实现共同教育目标的过程

2),要精心设计课堂,在确保基本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收获。

分层次教学可包括:

教学目标可分成基本目标、进阶目标、高级目标。

布置分层次的多样性的综合练习和作业。

评价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等。

3)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实施开放性教学,追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共性基础上多样性、灵活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

创设开放式课堂气氛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结构的束缚,突破教材的束缚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

8.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你认为如何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个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好的作品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品评价中,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而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等都不一样。

如果单纯地强调完成作品的优秀与否,就容易挫败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关于作品评价,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分层的评价体系,即在完成基本的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

再次,应该运用灵活的自评、小组互评或班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

尝试评价的多元参与。

但是,如何让作品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说真的我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学习,暂时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可谈。

写完后找到了一份资料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评价作品:

包括丰富评价内容、改变评价准则、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改革和完善评价机制及几种新的评价方式

9.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结合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1)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让学生喜闻乐见,产生兴趣。

2)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

3)情境要有连续性,不仅要注重“导”,而且要注重“入”。

导,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入,则要合理构建问题阶梯,由易到难,引人入胜,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0.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游戏,在机房中想方设法玩游戏,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不能顺利实施,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如何正确对待?

玩游戏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

2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相符。

3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

4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2转移学生玩游戏的兴趣。

3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包括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请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利用游戏的优势,将游戏引入教学中等等。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

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11.开学初,若询问100名学生:

“你喜欢计算机和网络吗?

”会有99人说“喜欢!

”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可能越来越少,请分析这种情况导致的原因,并说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