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114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40分)ABCD

A、自我完善

B、认知他人

C、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D、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40分)ABCD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元认知是对()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分)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角色内化阶段

()是教师的灵魂。

A、教学能力

B、科研能力

C、师德魅力

D、专业知识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

A、人才培养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文化传承创新

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不包括()(30分)A

A、高尚的思想

B、学生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

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

D、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不包括()(30分)B

A、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B、学校领导的价值取向

C、渊博的知识

D、端庄的仪表

决定教师威信的人格特征有()。

A、资历

B、声望

C、才能

D、品德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对于熟手型教师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

分)D

A、对所教学科知识很熟悉

B、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

C、可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相融合

D、富于创新,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控制感

D、自我统一感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40分)ABD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机器学习

D、社会规范学习

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

A、综合

B、比较

C、分类

D、分析

在教学中,让学习者找出两个解决方案的优劣,属于()(30分)C

A、概括

B、分类

C、比较

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40分)ABC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学习与记忆

学习一篇课文,开头结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忘记,是因为()。

A、经验干扰理论

B、痕迹衰退理论

C、同化理论

D、动机理论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复述

D、组块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秒

B、~2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下列不属于操作技能的是()(30分)D

A、走路

B、骑自行车

C、游泳

D、原阅读

()是技能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30分)B

A、分析

B、练习

C、操作

D、智力

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阶段(40分)ABCD

A、认知阶段

B、操作分解阶段

C、操作联系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40分)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作为说服者的教师,以下()因素不会影响说服效果。

A、诚信度

B、权威性

C、亲和力

D、知识水平

突出“行”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30分)C

A、指导-内省式

B、过程-体验式

C、践履-训练式

D、榜样示范式

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有()(40分)ABCD

A、教师

B、学生

C、说服内容

D、说服路径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分)C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分)A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分)A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下列不属于归因的维度的是()(30分)D

A、原因源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外界环境

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30分)A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归因的是()(40分)ABD

A、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

B、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

C、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时,告诉他是存在能力缺陷

D、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时,告诉他是平时基础薄弱,努力不够

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分)C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的个人因素的是()分)C

A、能力观

B、年龄

C、情境

D、性别

()是指个体希望通过超越他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成功时伴随着骄傲的情感。

分)B

A、“表现-回避”目标

B、“表现-接近”目标

C、“掌握-接近”目标

D、“掌握-回避”目标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分)A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一个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说明其思维具有()分)B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分)C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式称为()分)B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分)A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智力激励法的宗旨是()分)D

A、以量求质原则

B、综合改善原则

C、自由畅想原则

D、突出求异创新

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分)D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

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

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班级里的小集体属于()分)D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D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

C、增强信息的沟通

D、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A、集体目标

B、集体舆论

C、集体凝聚力

D、集体规范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分)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

()是指人际关系的存在状态,主要指当前人际关系的现实状况分)B

A、动态结构

B、静态结构

C、情感结构

D、行为结构

《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作者是()。

A、霍曼斯

B、查尔斯·

柯蒂斯

C、安德鲁·

卡内基

D、戴尔·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交互性、社会交换、自我价值保护和()四个基本原则。

A、道德控制

B、感情控制

C、情境控制

D、物质控制

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是指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和()四个部分。

A、道德吸引

B、能力吸引

C、人格吸引

D、行为吸引

人际关系的成分不包括()分)A

A、道德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的完美整合。

分)b

A、情绪稳定

B、道德健康

C、学习能力

D、角色功能协调

下面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c

A、一切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均离不开环境

B、人类的经验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集体和养育我们的家庭

C、遗传基因让我们拥有独特的身材体貌,但对我们的智力与气质影响较小

D、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身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标准的5个基本维度不包括()分)d

A、基本心理能力

B、情绪情感稳定

C、良好的学习能力

D、道德水平

()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

B、意志坚定

C、行为协调

D、心理健康

对于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回避

C、有幸福感

D、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能力

紧张时屏住呼吸,喜欢时瞳孔放大,激动时说话快……这些行为都属于()。

A、生理行为

B、表情行为

C、动作行为

D、条件反射

下面属于消极情绪的是()。

(30分)A

A、和光同尘

B、焚膏继晷

C、披星戴月

D、夙夜匪懈

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40分)AC

A、身体放松

B、增加运动

C、改变观念

D、学会放弃

在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性的反感期”是指()(30分)A

A、12-14岁

B、14-16岁

C、17-19岁

D、20岁以后

儿童时代结束的第一个具体表现是()。

(30分)B

A、对异性回避

B、青春期生长突进

C、制造机会接近喜欢的异性

D、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

关于“爱情三元素”理论,说法错误的是()(40分)BC

A、承诺是爱情维系的基础

B、亲密是爱情维系的基础

C、激情是爱情维系的基础

D、恋爱关系中的亲密、承诺、激情越多,三角形则越大,爱也越多

()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

A、发展危机

B、成长危机

C、成长烦恼

D、成长困扰

()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班杜拉

()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A、艾森克

B、卡特尔

C、马洛斯

D、罗杰斯

关于气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B

A、气质是天生的

B、气质有好坏之分

C、气质听过生活经历的修饰之后就形成了性格

D、胆汁质气质经历旺盛,表里如一

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分)A

A、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信念等

B、人格与气质无关

C、人格与性格无关

D、大学生的人格还未开始整合

()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典型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态度

D、风格

()是指低估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的品质评价过低并伴有一些特殊情绪体验的人格缺陷。

分)A

A、自卑

B、焦虑

C、悲观

D、脆弱

()是指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状态。

分)C

A、多疑

B、虚荣

C、嫉妒

D、敌对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常见问题是(),是介于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A、精神空虚

B、悲观消极

C、人格障碍

D、人格缺陷

()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健全的人格需要在其中磨砺。

A、认知

B、学习

C、实践

D、反省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B、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己

D、通过大量比较相信自己

()既是他们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A、自我教育能力

B、自我反省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自我批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