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994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7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docx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

药物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四章总论

一、选择题

1.药物的亲脂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D)。

A.降低亲脂性,有利于药物在血液中运行,活性增加 

B.降低亲脂性,使作用时间缩短,活性下降

C.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

2.用于测定药物分配系数P值的有机溶剂是(D)。

A.氯仿B.乙酸乙酯C.乙醚D.正辛醇

3.药物在生物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称为(A)。

A.药物分配系数B.解离度C.亲和力D.内在活性

4.可使药物亲脂性增加的基团是(A)。

A.烷基B.氨基C.羟基D.羧基

5.可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C)。

A.烷基B.苯基C.羟基D.酯基

6.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C)。

A.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加B.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C.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D.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10.作用于的中枢药物以(B)形式通过血脑屏障产生药理作用。

A.离子B.分子C.盐D.络合物

11.药物分子以(B)形式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被吸收。

A.离子B.分子C.盐D.离子对

12.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药效的是(A)。

A.结构特异性药物B.结构非特异性药物C.原药D.软药

13.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与特定的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B)。

A.结构特异性药物B.结构非特异性药物C.原药D.软药

14.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称为(D)。

A.反式构象B.优势构象C.最低能量构象D.药效构象

15.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D)。

A.电子层数相同的B.理化性质相同

C.电子总数相同的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6.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D)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可以产生相似或相反药理活性。

A.电子层数相同的B.理化性质相同

C.电子总数相同的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水解反应是(C)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A.醚B.胺C.酯D.羧酸

18.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I相生物转化的是(B)。

A.葡萄糖醛酸轭合B.氧化反应C.硫酸酯化轭合D.氨基酸轭合

19.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是(B)。

A.水解反应B.葡萄糖醛酸轭合C.氧化反应D.还原反应

20.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是(C)。

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硫酸酯化轭合D.还原反应

21.先导化合物是指(C)

A.理想的临床用药B.结构全新化合物

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可作为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的化合物

D.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22.下列优化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C)。

A.自天然产物中  B.组合化学C.前药原理D.随机筛选

23.下列优化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C)。

A.自天然产物中  B.组合化学C.生物电子等排D.随机筛选

24.下列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A)。

A.自天然产物中 B.剖裂原理C.前药原理D.类似物

25.下列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A)。

A.基于生物转化发现 B.剖裂原理C.前药原理D.软药原理

26.下列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A)。

A.组合化学 B.剖裂原理C.前药原理D.软药原理

27.我国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作为开发抗疟药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途径是(C)。

A.从随机筛选中发现B.从生命基础研究中发现

C.从天然产物中发现D.经组合化学方法发现

28.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发现先导物的是(B)。

A.青蒿素B.卡托普利C.长春碱D.红霉素

29.基于生物转化发现先导物的是(A)。

A.扑热息痛B.青蒿素C.红霉素D.红霉素

30.药物的潜伏化是指(A)。

A.指经化学结构修饰后,体外无活性或活性很低,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能转化为原来药物发挥作用的化合物

B.药物经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化合物

C.将有活性的药物,转变为无活性的化合物

D.无活性或活性很低的化合物

31.药物连接暂时转运基团,得到无活性或活性很低的化合物,在体内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又转变为原来的药物发挥药效,此化合物称为(A)。

A.前药B.硬药C.孪药D.软药

32.与前体药物设计的目的不符的是(C)。

 A.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

C.提高药物的活性D.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二、名词解释

1.构效关系(SAR):

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效之间的关系。

2.药物动力相:

药物从用药部位经吸收、分布和消除,到达最终作用部位的过程。

3.药效相:

药物和受体在靶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

4.首过效应:

药物自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首先进入肝脏。

肝脏对一部分(甚至全部)药物分子进行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这种过程称为首过效应。

5.消除:

药物经口服途径进行肝代谢,经肾和胆汁进行排泄,这些过程总称为消除。

6.生物利用度:

表征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中药量的份额和吸收的速率。

7.药物分配系数(P值):

药物在生物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8.疏水常数(π值):

指分子被基团X取代后的lgPX与母体化合物的lgPH之差,表达药物取代基的疏水性。

9.结构特异性药物:

能与特定受体结合产生药效的药物。

10.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与特定的受体相互作用,而是取决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药物。

11.亲和力:

药物-受体复合物的缔合速度常数除以复合物解离速度常数,表示药物-受体结合的能力。

12.药效团:

指在药物在与受体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过程中,能为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的组合。

13.生物电子等排体:

指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可以产生相似或相反药理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14.QSAR(定量构效关系):

将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φ=F(C)定量表示出来。

15.药物代谢:

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16.第一相生物转化(PhaseI生物转化):

在酶的催化下,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暴露极性基团。

17.第二相生物转化(PhaseII生物转化,轭合反应):

极性药物或Ⅰ相代谢产物在酶的催化下与内源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等结合,生成极性大或易溶于水的结合物。

18.ω氧化:

含长碳链的烷烃化合物在倒数第一个碳原子上进行的氧化。

19.ω-1氧化:

含长碳链的烷烃化合物在倒数第二个碳原子上进行的氧化。

20.葡萄糖醛酸轭合:

极性药物或Ⅰ相代谢产物在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结合物。

21.硫酸酯化轭合:

极性药物或Ⅰ相代谢产物在酶的催化下与内源性硫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结合物。

22.先导物(先导化合物):

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但又存在一些的缺陷的化合物。

23.组合化学:

基于一系列组建模块可能发生不同的组合方式,快速合成数目巨大的化学实体,构建化合物库。

24.反义寡核苷酸:

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基于DNA或mRNA的结构设计药物分子的一种方法。

25.剖裂物:

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天然产物作分子剪切所得的化合物。

26.类似物:

对先导物结构作局部变换或修饰所得的化合物。

27.同系物:

分子间的差异只有亚甲基的数目不同的化合物。

28.插烯物:

在分子中引入双键形成的化合物。

29.药物的潜伏化:

将有活性的原药转变成无活性的化合物,后者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生成原药,发挥药理作用。

30.前药:

指用化学方法将有活性的原药连接转运基团,转变为无活性的药物,此药在体内经酶或非酶解作用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31.软药:

指本身具有活性的药物,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后可按预知方式和可控速率经代谢转化成无活性的产物。

32.硬药:

指含有药理活性所必需的基团,但不易被代谢或化学方法进行转化的药物。

三、简答题

1.药物的第I相生物转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II相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有哪几种?

答:

第一相生物转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极性,使之容易排泄。

第II相生物转化有如下几种途径:

①葡萄糖醛酸结合;②硫酸结合;③氨基酸结合;④谷光苷肽或巯基尿酸结合;⑤甲基化反应;⑥乙酰化反应。

2.简述发现先导物的主要途径。

答:

⑴由天然有效成分获得,包括植物、微生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

⑵反义核苷酸;

⑶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

4组合化学;

(5)基于生物转化发现。

3.叙述前药与软药设计的区别。

答:

⑴前药是指用化学方法由有活性原药转变的无活性衍生物,后者在体内经酶或非酶解作用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⑵软药系本身具有活性,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后可按预知方式和可控速率经进一步代谢转化成无活性产物的药物。

4.前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1)原药与暂时转运基团以共价键连接,并且在体内可断裂,形成原药;

(2)前药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

(3)前药与暂时转运基团无毒性;

(4)前药在体内产生原药的速率是快速的,以保障原药在作用部位有足够的药物浓度,并且应尽量减低前药的直接代谢。

5.先导化合物进行前药修饰的目的是什么?

答:

(1)增加脂溶性以提高吸收性能;

(2)部位特异性;(3)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4)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5)延长作用时间。

第五章镇静催眠、抗癫痫和抗精神失常药

1.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化学结构中含有(B)母核。

A.5-苯基-1,3-苯并二氮卓B.5-苯基-1,4-苯并二氮卓

C.5-苯基-1,5-苯并二氮卓D.2-苯基-1,3-苯并二氮卓

2.化学结构为药物是(A)。

A.地西泮B.奥沙西泮C.苯巴比妥D.苯妥英钠

3.地西泮化学结构中的母核是(A)。

A.5-苯基-1,4-苯二氮卓环B.5-苯基-1,4-二氮卓环

C.5-苯基-1,5-苯二氮卓环D.5-苯基-1,3-苯二氮卓环

4.巴比妥类药物的具有内酰胺-内酰亚胺互变异构,故它们呈现(A)。

A.酸性B.中性C.碱性D.两性

5.具有二酰亚胺结构的药物是(D)。

A.地西泮B.奋乃静C.水合氯醛D.苯巴比妥

6.以下主要与巴比妥类药物药效无关的因素是(B)。

A.酸性解离常数B.取代基的立体因素C.药物的油水分布系数D.药物的代谢

7.以下主要与巴比妥类药物药效无关的因素是(C)。

A.酸性解离常数B.药物的油水分布系数C.药物的稳定性D.药物的代谢

8.巴比妥类药物lgP值一般在(B)左右。

A.4B.2C.0D.-2

9.巴比妥类药物若2位碳上的氧原子以其电子等排体硫取代,解离度和脂溶性增大,故起效快,为(D)时间作用巴比妥类药物。

A.长B.中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