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9211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

  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认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

  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3、例2(对四边形分类)

  

(1)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

  

(2)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

  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他是一类。

(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征。

  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

(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

(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征。

  (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

(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两类,或分成邻边不相等的和菱形两类。

  (4)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四边形,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题,让学生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可以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矩形四个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认识四边形时,学生已经见过平行四边形,这儿是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

”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

  (3)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就是对例1问题的回答。

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固定,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6、围、画、剪平行四边形

  

(1)前面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在这儿也不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比围平行四边形稍难,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

(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任意画出相邻的边,这样就确定了三个顶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

  (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两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剪法来,而且要保证剪出来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四边形,不能仅凭感觉剪出来像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7、练习九

  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

  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

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

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

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例2(长方形的周长)

  体现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宽)×

2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题

  可以看作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开放性很大,选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规则,采取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先量再计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长)

  编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题

  解决的方式多样,可以看作一个新的2×

1的长方形,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合的两条边的长。

  6、练习十

  第3、4题都是实际操作的题目,体现开放性。

其中第3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围。

  (三)长度的估计

  对长度的估计不是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

  1、例4

  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

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

  2、例5(对周长的估计)

  涉及到对铅笔盒长、宽的估计,周长的估算,对彩纸长度的估计。

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

  3、“做一做”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哪条路线近些,哪条路线远些,再运用数学知识精确地判断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有两条路线是同样长的,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第3题,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估计一下,可以直接估计,也可以先估计出一个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个同学拉成一圈的周长。

第2小题也是同样。

  4、练习十一

  第2题,利用长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给人的不同感觉,让学生先进行估计。

然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

  第3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

当长方形的一面靠墙以后,首先要从图上判断是哪一面靠墙,再计算。

计算时,可以直接把其他三边长度相加,也可以用计算出来的周长减去该边长度。

  第4题,由于学生还没学习24÷

2,所以在这儿还不能要求学生用周长的逆运算来解决。

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来解决,如可以先确定一条边的长,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通过探究围出一个长方形后,可以启发学生有规律地围出其他图形(一边增加1厘米,另一边减少1厘米)。

  第5题,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

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

年、月、日"

的基础知识。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教师展示课件:

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

日历。

指名说说日历有什么作用呢?

  师:

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

(出示200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

(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

师:

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师板书:

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

(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

(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

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

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同学们,大小月中怎么没有2月呢?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给出的1995——200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

(28天、29天)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2)猜测:

1994年、1993年、2005年、20XX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

(2月)

  (4)质疑:

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

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

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

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XX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

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

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

(4年)为什么又有"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

的说法呢?

(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

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

师展示课件:

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quot;

(老师对"

腊"

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没有,我们来做小游戏好吗?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

如果是61天呢?

60天呢?

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05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05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各位小朋友学习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最棒?

你将给他几颗星呢?

请你评一评?

  (六)板书设计(略)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

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

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

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

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

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

  总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

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

先画什么?

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

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

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一毫米有多长?

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