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5769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度尼西亚行政区划Word下载.docx

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日里河畔,棉兰市由瓜哇人、马来人、华人等民族组成,其中华人占19%以上,大多数人从事工商贸易。

棉兰市设有21个区和151个分区,人口约211万。

城市位于海拔25米的低地,气候宜人。

19世纪末为棉兰小村,附近种植园兴起后,发展为城市,是当时烟草、橡胶、椰子、茶、油棕等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为新兴城市,市区街道与建筑物布局整齐,重要的商业城,是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经济中心。

工业有炼油、化工、纺织、机械制造、椰油、橡胶制品、卷烟、肥皂、饮料等。

设有种植园、油田和铁路管理局、货栈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国内外银行机构,是仅次于雅加达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外港勿老湾是现代化港口,是石油装运港,也是国内橡胶、烟草、剑麻和棕油的最大出口港。

进出口船舶吨位居印尼第四,仅次于雅加达、巨港和泗水。

附近是全国最大的种植园区。

是北苏门答腊铁路、公路枢纽。

有国际机场通马来西亚、泰国等。

市内主要历史建筑是日里苏丹宫。

此外还有清真寺、博物馆、烟草研究所、北苏门答腊大学和北苏门答腊伊斯兰大学等。

  廖内省

  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苏门答腊东部,与马来西亚隔马六甲海峡相望。

原属本省廖内群岛2004年分出,设廖内群岛省。

面积83,232平方公里。

首府北干巴鲁(省内另一个城市为杜迈)。

印度尼西亚西部边缘为山前地带,其余大部分地区是宽阔的沼泽平原。

赤道横贯中部,高温多雨,地势低平,河流、沼泽与潮流构成大片水乡泽国。

盛产石油、天然气、橡胶和棕榈树。

经济以石油为主,有米纳斯油田,为东南亚最大油田。

宾坦岛有全国唯一开采的铝土矿,新及岛采锡。

农产品以橡胶为主,其他有椰子、胡椒和槟榔;

稻米、玉米和木薯为主要粮食。

1982年森林覆盖率为78%,2005年为33%。

  北干巴鲁

  印度尼西亚城市,廖内省首府。

位于苏门答腊岛东海岸中段,滨锡阿克河右岸。

人口18.6万(1980)。

附近有全国最大的油田米纳斯、最大的石油输出港杜迈、重要的渔业基地巴眼亚比和望加丽等。

公路四达。

为廖内省重要港口及鱼产品市场。

  西苏门答腊省

位于苏门答腊岛西海岸中段,西滨印度洋,包括明打威群岛。

面积49,778平方公里。

人口399.9万(1990)。

省会巴东。

巴里桑山系纵贯南北,多火山峰、熔岩高原、山间盆地与地堑湖,峡谷深邃。

有葛林芝等活火山。

矿藏有煤、金和银。

农业产水稻、甘蔗、烟草、咖啡、茶等。

工业主要集中于巴东和武吉丁宜,以水泥、纺织、皮革、橡胶、食品、木材与金属加工为主。

  巴东

  印度尼西亚城市,西苏门答腊省首府,文教、商业中心,苏门答腊岛印度洋岸最大港口。

位于省境中段平原上。

面积600平方公里。

人口50万(1985)。

周围农业和养畜业发达,矿藏丰富,所产咖啡、橡胶、茶叶、烟草、椰干、煤炭和马匹在此集散。

城市发展迅速,有博物院、华人古庙西兴宫。

有水泥厂、纺织厂和植物油厂。

本港水浅,又乏屏蔽,城南恩玛外港,筑有防波堤,可泊海轮。

更南方有两个海湾天然深水港,名直落巴由。

市北9公里有机场。

市外20公里有风景如画的海滨浴场直落蒙古斯)。

  明打威群岛

  印度尼西亚西部的火山岛群。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的明打威群岛,是古老民族“花人”居住的地方。

明打威群岛由70个岛屿组成,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西比路岛、锡波拉岛、北巴盖岛和南巴盖岛。

这些岛上大都无人居住,总共只有3万居民。

位于苏门答腊西岸外。

由西比路、帕吉和锡波拉等70个岛屿组成。

面积6,096平方公里。

人口约3万。

多丘陵,土地肥沃。

西岸陡峭,多珊瑚礁。

地震频繁。

富热带森林。

居民风俗习惯和语言与苏门答腊岛不同。

善造木船。

用弓和毒箭狩猎,采集林产品。

产西谷、糖、烟草、椰子。

渔业颇盛。

  廖内群岛省

  位于新加坡南侧,为印尼的一个自由贸易区。

包括廖内群岛,纳土纳群岛,林加群岛,淡美兰群岛等,共有1062个大小岛屿,面积21992,人口880706。

它不但天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新加坡东南,扼守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将马来西亚一分为二。

不过华人在印尼的次等公民的身份还是没有彻底改变,华语也未获得公正自由发展的地位。

主要城市有,首府丹戎槟榔市,人口约15万;

巴淡市,人口约22万。

  占碑

  ①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

位于苏门答腊岛东部偏南,东滨南海的贝哈拉海峡。

面积44,924平方公里,人口201.6万(1990)。

首府占碑。

巴里散山系约占全省面积1/3,有一、两千米以上的山峰与山间湖泊葛林芝湖,西南隅的最高峰马苏赖山海拔2,933米。

中部有零星山丘,其余为大片平原。

哈里河横贯全境,河口三角洲宽广。

沿海宽约10公里地带全为沼泽。

哈里河上游有邦科油田。

产稻米、橡胶、椰干、木材、藤条、石油和褐煤。

油管从麻拉登贝西通占碑,南达巨港炼油厂。

  ②亦名“特拉奈普拉”。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城市,占碑省首府。

人口23万(1980)。

位于哈里河畔,距河口约130公里,可通轮船。

古代马来人文化和贸易中心。

西侧山麓地带二十年代开始采油,有长约300公里的输油管通巨港炼油厂。

为省内橡胶和石油的出口港。

  南苏门答腊省

位于苏门答腊岛的东南半岛,包括岛的中部毗邻地区及附近卡比亚等岛。

面积72,781平方公里,人口698.2万(1990)。

省会巨港。

断层交错,高山深谷相间,多海拔二、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半岛东北部的兰特孔博拉山海拔3,455米,为全岛最高峰。

海岸曲折陡峭,多岩礁。

山地热带丛林密布,有柚木、栎木、铁木和热带松。

农业产稻米、玉米、咖啡、椰子、烟草、柚木和藤条。

工业有碾米、椰油、制革、橡胶、化工、纺织、木雕、草编等。

坦佩湖为全国淡水鱼最大产地之一,海上捕捞发达。

开采白银、锡、镍和铁矿。

  巨港

  巨港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部摩夕河沿岸,是南苏门答腊省的首府,下辖14个镇区。

面积400.61平方公里,人口145万人。

巨港地势平坦,最高海拔12米,占陆地面积15%的洼地受潮汐影响。

摩夕河穿城而过,河流港叉遍布全城,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巨港属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6.40℃,月均降雨量176毫米,平均湿度83%。

音译“巴邻旁”。

印度尼西亚城市,南苏门答腊省首府,苏门答腊岛南部最大港口与贸易中心。

在岛的东南部,跨穆西河下游两岸。

人口90.3万(1983)。

巨港位于岛的东南部,沼泽地带的内侧,海拔仅2米,跨穆西河下游两岸。

市内水道纵横,有“水城”之称。

公元7世纪为室利佛逝王国发祥地。

17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在此开辟贸易商站,建立堡垒。

公元七世纪是室利佛逝王国发祥地。

有大型炼油厂,以油管连接穆西河流域各油田和占碑;

还有化肥、橡胶、造船、陶瓷、纺织、机械和咖啡加工等工业。

出口原油及油制品、橡胶、胡椒、茶叶、咖啡、藤条、松香和煤炭。

特产菠萝和虾饼。

刺绣、金银细工、木雕与象牙雕刻有名。

交通发达,万吨海轮随潮入港,公路、铁路通省内外各地,为新加坡与雅加达的航空中转站。

附近有大片橡胶园,种植咖啡与胡椒。

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有油管从穆西河流域的塔兰阿喀尔和塔兰季马尔等油田通往市郊的布拉朱和双溪格朗炼油厂,两者合占印尼全国炼油能力的1/3。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厂,年产量10万吨。

其他工业有造船、炼铁、陶瓷、纺织、木材加工、食品、制革、制鞋、机械、咖啡和橡胶加工等;

刺绣、金银钿工、木雕和象牙雕刻等手工艺有名。

菠萝和虾饼是当地土产。

  邦加岛

  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岛屿。

位于苏门答腊以东,隔邦加海峡,北临南中国海,西隔加斯帕海峡至忽里洞岛,南临爪哇海。

邦加岛的首府和最大市镇在邦加槟港,第二大都市是双溪利亚特。

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30万。

为残丘低地,有几座300-600米高的山头,海边多沼泽。

气候湿热,年雨量3,000毫米。

有锡、铁、铜、铅等矿,锡砂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炼锡厂设在西北岸的文岛港。

产旱稻、橡胶、胡椒、椰子、西谷、安息香、木材等。

沿海重要港口有行政中心槟港和东南亚著名的胡椒市场文岛。

  勿里洞岛

  印度尼西亚岛屿。

属南苏门答腊省。

位于南海与爪哇海之间,面积4,850平方公里。

人口7万多。

大致呈四方形的残丘低地,最高点510米。

海滨多珊瑚礁。

锡矿重要,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农产胡椒和橡胶,沿海产海参。

主要城市丹戎班丹位于西海岸。

有渔港。

  明古鲁省

  是印尼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十个省份之一。

北接西苏门答腊省和占碑省,东连南苏门答腊省,南邻楠榜省,西临印度洋。

省城为明古鲁市。

面积19,788.70平方公里。

人口1,405,060(2000年统计数字。

)明古鲁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称明古连(英文:

Bencoolen)。

于1824年的《英荷条约》签订后,英国将此地让给荷兰殖民。

明古鲁省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南方沿岸。

领土包括Enggano岛。

  明古鲁

  旧名“萌菇莲”。

印度尼西亚明古鲁省省会。

人口6.5万(1980)。

在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背倚巴里桑山脉,面临印度洋。

沿岸多椰林,南部有丁香。

有公路南北通西海岸各地,为矿产和农产品贸易中心。

工业有金属加工、纺织、制陶、蜡染、木雕、草编等。

有机场。

  楠榜省

位于苏门答腊岛南端,西临印度洋,东滨爪哇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

包括近岸岛屿塞贝西、塞尔通以及著名的喀拉喀托火山残体拉卡塔岛,面积33,307平方公里。

人口600.6万(1990)。

省会丹戎加兰—直落勿洞。

西部是明古鲁山脉尾端,最高峰特巴克山海拔2,115米。

东部是平原,南部三条半岛夹着两个海湾。

热带雨林茂密,农产有橡胶、茶叶、咖啡、胡椒、大豆、椰干等。

工业有食品加工、织布、造纸和炼油。

铁路与公路沿山麓南北行,连接直落勿洞与巨港,平原地区东西向交通赖河运。

  丹戎加兰—直落勿洞

  亦名“班达南榜”、“大南榜”),简称“丹戎加兰”、“直落勿洞”。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城市,南榜省首府。

临南榜湾。

人口28.4万(1980)。

原是两个城镇,丹戎加兰在北,直落勿洞在南,因市区扩展,合并为一市。

东南侧有外港班让。

与爪哇岛孔雀港有航线联系,铁路、公路通巨港、占碑等地。

苏门答腊岛南部地区胡椒、橡胶、金鸡纳树皮、咖啡的出口港。

本世纪七十年代建成渔港。

有炼油厂。

  爪哇岛

  印度尼西亚最重要岛屿,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地区。

东西长约970千米,南北最宽处160千米,成狭长形。

面积12.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313万。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众多,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其中3000米以上的有14座,全岛最高峰塞梅鲁火山,海拔3676米,位于岛的东南部。

山间多宽广盆地,许多盆地为印度尼西亚古代王国发祥地,现仍为发达的农耕地带及城镇中心。

北部沿海为冲积平原,多人工港;

南岸陡峭,有丘陵。

地震、海啸频繁。

气候炎热,西部全年高温多雨,东部有干季。

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少数地区不足1000毫米,山区最多可超过4000毫米。

河流众多,北岸入海河流较大,主要有芝利翁、芝马努、梭罗、芝塔龙、布兰塔斯等河。

岛上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良好,森林覆被率23%。

土地垦殖率70%,为全国之冠。

矿藏有石油、煤、锰、铁、金、银、磷、硫、碘等。

稻、玉米、茶叶、花生、蔗糖、木棉、金鸡纳霜、柚木等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90%,还产橡胶、咖啡、油棕、椰子和可可。

工业有炼油、造船、机械、冶金、橡胶、纺织、化工、造纸等。

交通发达,拥有全国60%~70%的公路和铁路里程。

  西爪哇省

  是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

位于爪哇岛西段,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包括近海岛屿,面积46,300平方公里。

人口3,538.1万(1990)。

省会万隆。

从西到东横贯全境有一系列火山,最东的塞雷梅火山海拔3.078米,省内最高峰。

火山之间有高原和盆地。

火山外侧为沉积岩山脉,南部海岸陡峭,北部沿海有宽广的平原。

芝塔龙河上有国内最大的贾蒂芦湖水库,有发电、灌溉效益,为旅游地。

丘陵山地有柚木、桉、铁木与栎、桧等林木。

低地多已耕垦,种植稻米、木薯、玉米、甘蔗、花生和椰子,坡地种植橡胶、茶、香料(胡椒、丁香、豆蔻、香茅)、咖啡、油棕等,还有金鸡纳种植园。

有煤、铁、铜等多种矿藏,金、银、硫、磷酸盐的开采居全国首位,西北海域开采石油与天然气。

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烟草、皮革、印刷、橡胶、化工、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飞机制造与船舶、汽车、摩托车修配)等。

主要城镇有万隆、西冷、茂物、井里汶、苏加武眉等。

  日惹特区

位于爪哇岛中段,北邻中爪哇省,南濒印度洋。

面积3,168平方公里,人口304.6万(1990)。

首府日惹。

西部是沿海平原,最宽24公里。

东部是石灰岩台地。

默拉皮活火山海拔2,911米,耸立于北部。

河流往南注入印度洋。

印尼历史文化中心之一。

沿海居民从事农耕和捕捞,产稻米、橡胶、椰干和蔗糖。

工业较发达,有纺织、皮革、食品、木材加工、运输设备、铁路工厂、电机、化工、造纸、印刷等,木雕、编织、银器、蜡染等手工艺有名。

有水电站。

公路与铁路联系日惹与班图、马吉冷、梭罗等地。

日惹有机场。

默拉皮火山为旅游胜地。

  东爪哇省

主要由爪哇岛东段及马都拉岛组成,北临爪哇海,南濒印度洋,东望马都拉海峡与巴厘海。

包括附近的巴韦安岛及康厄安群岛等,面积47,922平方公里,人口3,250.4万(1990)。

省会泗水。

东西行的火山链偏于岛的南部,塞梅鲁火山的莫霍梅鲁峰海拔3,676米,全岛最高峰。

山间盆地与高原交错,南北沿海有石灰岩台地,北部石灰岩台地延续至马都拉岛。

岛上最大河流梭罗河及布兰塔斯河流经盆地。

流域土地肥美。

北部有石油矿,并为本岛主要柚木林区。

内地山区有乌檀、儿茶、热带松、栎、枫及铁木。

农业发达,低地种水稻和椰子,坡地种植甘蔗、橡胶、咖啡、烟草、棉花、剑麻,高地种植木棉与会鸡纳树。

畜牧业有一定规模。

工业有纺织、食品、烟草、金属加工、机械、造船、铁路车辆、橡胶、造纸等。

  泗水

  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原意是蟒蛇鳄鱼,因此地原为荒凉的沼泽而名。

华人感其拗口,先谐成“泗里木”,再进一步雅化便成地道的汉名“泗水”。

泗意为游泳,泗水即游过海洋,寓意华人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必须漂洋过海。

泗水是婆罗摩火山的门户,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省会、印尼第二大城市,面积3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0万。

城市的正北方是邻近乌戎海军基地的著名港口丹戎佩拉克,该港是仅次于雅加达的爪哇第二大港。

泗水交通设施完善,电车轨道铺遍全城。

隔泗水海峡与马都拉岛相望。

中世纪即为爪哇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泗水是印度尼西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工商业城市。

印尼很大一部分的进口商品都通过这里的港口进入国内,而出口的大宗蔗糖、咖啡、烟草、柚木、木薯、橡胶、香料、植物油和石油产品也通过该港口输出。

工业有船坞、铁路机车制造、纺织、玻璃、化工、啤酒酿造、卷烟和制鞋。

有国际航空站。

泗水有庞大的渔船队,城市周围是富饶的农业区。

该市与爪哇各城镇有良好的铁路、公路与航空联系。

著名建筑有1868年建造的大清真寺、1954年成立的艾尔朗加大学、理工学院、海军学院和一座荷兰古堡。

中国的广州市与泗水市于2003年9月2日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马都拉岛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岛屿。

位于爪哇岛东北岸外,地质上与爪哇岛为一体,被一条窄而浅的海峡与泗水隔开。

面积5,290平方公里(2,042平方哩)。

马都拉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北部,全岛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约5290平方公里。

岛中央峰峦叠翠,绵延不断,最高点海拔高度为471米。

马都拉岛与爪哇岛之间有马都拉海峡与泗水海峡相隔,马都拉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公里宽。

地势起伏,西部海拔210公尺(700呎),东部433公尺(1,421呎)。

木棉、椰仁乾和椰油是重要物产。

东北部森林出产柚木。

主要行业是养牛和晒盐。

有以马都拉为基地的渔船队。

小规模开采石油。

马都拉人从前到外岛种植园做工,也去爪哇岛当季节工和经商。

马都拉人是穆斯林。

9月份举行赛牛大会。

首府巴米加三位于岛的中南部。

南、北部沿海和贯穿本岛中部有道路。

人口2,686,803(1980)。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Island)也译作婆罗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岛。

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为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爪哇岛,北为南中国海。

面积为743,330平方公里。

人口907万(1980年)。

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

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

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

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2米。

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

森林覆被率80%。

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

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

还有铝土、镁、硫、铁、金、银、石英砂、石灰石、浮石等。

农产有稻米、橡胶、胡椒、西米、椰子等。

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

大河多能通航。

石油及铜矿开采和伐木业重要。

金刚石储量居亚洲前列。

西谷粉、胡椒产量居世界首位。

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开采与加工日益重要。

早期加里曼丹受印度文化影响,加里曼丹出土过5世纪末的梵文碑文及一些不同时期的佛像,另外也发现了11世纪时爪哇式的佛像与印度教的神像。

  西加里曼丹省

位于加里曼丹岛西部,北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为界,西滨南海及卡里马塔海峡,包括近海岛屿卡里马塔等,面积147,760平方公里。

人口324.9万(1990)。

首府坤甸。

内地山地宽广,有千米以上的山峰多座,最高峰克里洪山,海拔1,960米,在东端边界上。

境内大部分为卡普阿斯河流域,地势低平、宽广,河曲发育。

赤道横贯中部,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树种庞杂,富藤蔓、羊齿和兰科植物,有珍贵木材婆罗洲铁木等。

盛行游耕,种植水稻、旱稻和木薯、玉米,有橡胶和椰子园。

工业有修造船、木材加工、橡胶,并多家庭手工业,有碾米、椰油、木雕、纺织、草编等。

  坤甸

  印度尼西亚城市,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位于赤道附近。

华人人口占三分之一是典型华人社会。

18世纪此地曾建立华人自治组织兰芳公司(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

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与兰达河合流点,离河口23公里,河阔水深,通海轮。

卡江将坤甸市一分为二,一边是市区,一边是郊区,市中心位于MempawahHilir。

该市有18个区域,面积共17,220平方公里,人口大约628,000。

坤甸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城市,该市市内水渠纵横交错,屋舍大多兴建在水上。

为古老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

市内港汊纵横,多桥梁。

有造船业。

输出橡胶、胡椒、椰干、甘蔗、燕窝、林产品和建筑材料。

土特产有蚕丝、丝织品、篮子等。

城北建有赤道纪念碑。

  中加里曼丹省

  是印尼在婆罗洲岛加里曼丹地区的四个省份之一,中加里曼丹面积约153,564平方公里,于2002年的人口约1,874,900。

首府帕朗卡拉亚(该市人口是160018人,2000年人口普查)。

及桑皮特镇有航空运输,但其他地方交通极为不便,有些内陆地区完全依赖河运对外联系,但许多河流的流量受季节影响,极不稳定,影响交通。

有一条已经年久失修,从帕朗卡拉亚到Tangkiling的高速公路,是1960年前苏联帮印尼修建的。

中加里曼丹是全印尼经济极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这是由于南部有大片沼泽地,以及当地交通困难。

中加里曼丹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稻米、松香、花生、大豆、藤条、野生橡胶、蜂蜡、玉米、甘薯和木薯。

有小规模工业,如林木业、碾米、磨面、木材加工业。

制造业有造小型船只、纺织品、和制作念珠。

  南加里曼丹省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最小省份。

位于岛的东南端,南临爪哇海,东濒望加锡海峡。

包括海峡中的劳特和巴拉巴朗岸群岛,面积37,660平方公里。

人口232.8万(1986)。

省会马辰。

境内中部是默拉图斯山脉,最高峰伯沙山海拔1,892米。

山脉南端蕴藏有金刚石矿。

山脉东侧是沿海平原,丛林茂密。

北段海岸多深入内陆的小海湾;

南段海岸平直,多小沙嘴。

气候高温多雨,有短暂的干季。

盛行游耕,种植稻、木薯、玉米、橡胶、椰子、胡椒等。

工业有食品、木材及金属加工、修船、造船、橡胶、化工等,开采石油、金、铁、金刚石与煤。

  马辰

  南加里曼丹省省会。

又称班贾尔马辛。

位于加里曼丹岛东部,巴里托与马塔普拉两河之间的塔帕斯岛上。

滨望加锡湾。

人口约43.7万。

由于洪水频繁,大部分房屋都是柱上之屋,建筑在木桩上,以小船出入。

港口优良,可航行大型轮船。

输出橡胶、胡椒、木材、藤条、绳索纤维、油脂、金、金刚石、煤、铁等。

工业有金刚石加工、采煤、锯木等。

周围农业区产品集散中心。

有大学和飞机场。

  劳特岛

  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省(南婆罗洲)岛屿。

在婆罗洲东南海岸外。

位于马辰(Banjarmasin)市东169公里(105哩)处的望加锡海峡中。

南北长100公里(60哩),东西宽70公里(40哩),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796平方哩)。

地势低平,东北部有高约800公尺(2,600呎)的丘陵。

沿海气候炎热潮湿,11∼5月间雨量约3,800公釐(150吋)。

居民多从事香料和橡胶生产,有大面积种植园。

该岛大部分土地都生长著西米树、椰子树和红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