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00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探索的背景

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作业形式、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内容枯燥,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量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而且,传统的数学作业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精神,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作业为突破口,结合我校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形式,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走出一条符合新课改、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作业新道路。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

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精心设计好学生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①教育调查法:

对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我校高中学生自身特点,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研究方法。

②行动研究法:

在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③经验总结法:

将实施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有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来指导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开展,并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二)具体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

2008年11月到2008年12月。

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统一认识,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中期实施阶段:

2009年1月到2009年10月。

组织课题研究,收集并整理材料,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后期总结阶段:

2009年11月到2009年12月。

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资料,形成成果,准备结题。

五、研究的实践历程:

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四个方面来实施,具体表现为:

(一)问卷调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我在课题实践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前期调查。

高中数学作业方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2009年1月上旬,组织抽样对高一年级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200份,收回200份。

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问卷调查结果

1、你认为老师是否应该布置作业?

(   )A.应该; B、不应该。

项目

A

B

C

D

人数

165

35

 

 

百分比

82.5

17.5

 

 

2、你喜欢做哪一科作业?

(   )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它。

项目

A

B

C

D

人数

65

34

38 

62 

百分比

34.5

17.1

19 

 31

3、你为什么要做数学作业?

 (   )

A、感兴趣; B、学习需要;  C、老师要求;  D、家长要求。

项目

A

B

C

D

人数

34

69

 61

36 

百分比

17

34.5

 30.5

 28

4、你认为现在你的数学作业量:

(   )A、太多;B、适宜;C、太少。

项目

A

B

C

D

人数

104

34

62 

 

百分比

52

17

31 

 

5、你认为现在你的数学作业难度:

(   )A、太难;B、适宜;C、太容易。

项目

A

B

C

D

人数

85

64

61 

 

百分比

42.5

32

30.5 

 

6、你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做数学作业?

(   )

A、少于30分钟; B、30—60分钟; C、60分钟以上。

项目

A

B

C

D

人数

35

134

31 

 

百分比

17.5

67

 15.5

 

7、你是如何完成数学作业的?

(    ) 

A、独立完成;  B、抄袭别人作业; C、在别人帮助下完成或同学间相互研究完成。

项目

A

B

C

D

人数

35

67

98 

 

百分比

17.5

33.5

 49

 

8、你希望老师检查你的数学作业吗?

(    )A、希望 B、不希望

项目

A

B

C

D

人数

155

45

 

 

百分比

77.5

22.5

 

 

9、你在什么时间完成数学作业?

( )A、课堂内;B、课间;C、中午;D、晚上。

项目

A

B

C

D

人数

25

24

73 

 78

百分比

12.5

12

 36.5

 39

10、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方式(   )(可以多选,也可以补充)

A、绘图题 B、游戏题 C、情景题 D、互动合作题 E、选做题 F、其他       

项目

A

B

C

D

E

F

人数

15

44

 37

41 

39

14

百分比

7.5

22

 18.5

 20.1

19.5

7

11、你喜欢老师哪种批改数学作业的方式?

(   )

A、打等级 B、打分数 C、分数+等级 D、当面批改 E、       (补充)

项目

A

B

C

D

E

人数

95

34

29 

 17

25

百分比

47.5

17

14.5 

 8.5

12.5

12、请您对今后布置与批改作业方面向老师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分析:

1.用“○”、“?

”或写评语或打等级等来代替“×”、“ü”。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问卷调查结论

1、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做作业的习惯与能力。

2、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做作业的环节落实不到位,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严重导致教师的设计作业的意图不能有效落实。

3、学生自身来自学习和考试压力大,逆反心理强,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要改善数学作业方式,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卷调查分析

由于是不署名的调查活动,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

喜欢做数学的学生有17%,对数学热情很高的更少。

在作业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33.5%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49%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时,会选择问老师同学,或看标准答案,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

比较喜欢互动合作操作性的作业,如:

做几何体模型呀,或者是收集一些数学材料等。

最讨厌反复出现的计算题,认为很枯燥;也不大喜欢应用题,觉得它们太牵强附会,做起来没意思等等。

学生们提出:

希望做一些“有用”的数学作业;也有的提出希望做一些和书上类型不同的“有趣”一点的作业;希望作业中多一些动手的小实验和实践活动……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期待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多样的作业;期待能够调动感官体验,能在愉悦情绪下完成的作业。

对策与建议

1、作业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

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完成的这些综合性的作业,不仅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再现,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变“要学生做作业”为“学生主动做作业”。

2、作业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新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

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3、作业评价,由甄别走向激励。

作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要改变呆板的评价方法,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做作业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可以改变原来评价作业的方法,变大打“√”、打“×”为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下面轻轻地划一条线,或做一个记号,学生下次交作业后,如果订正对了再打“√”,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体验自主。

因此,设计高中数学作业应突出以下几性:

1、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有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有必要的。

3、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数学的探索性

设计探索式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