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198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doc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课   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短小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

全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音响,使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歌曲为一段体,共三个大乐句。

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课是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是在学唱方面,学生刚开始认字,在识字能力上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朗诵歌词,达到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运用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自主创造几种声音;

3、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声音,通过模仿积累对声音的敏感度,能用人声、乐器声模仿生活中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感受歌曲的强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改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

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

想……

师:

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

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

火车开了。

师:

大森林到了。

(多媒体课件:

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二、新授部分

师:

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

(多媒体课件:

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

声音不一样。

师:

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1、朗读歌词

2、师范读,生跟读。

  师:

请孩子们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评价:

同学们读的声音非常洪亮,可是刚才我们也说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现在我们用动作分别表示大雨和小雨,大雨用拍手,小雨用拍肩,跟着老师一起做,看哪个小朋友做的最好。

3、选一个学生带全班齐读。

  师:

哪位小朋友想上来试读一读歌词?

    (真不错,给他点掌声鼓励!

4、生跟师的琴声默唱歌曲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的琴声以绿字代替歌词唱三遍。

看谁唱得最认真!

5、生跟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曲。

6、生跟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有感情的把歌曲演唱一遍。

7、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师: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

(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改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三、拓展部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

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

(围圈对坐)

 师:

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

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

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

老师你听。

(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

比如:

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

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四、总结部分

师: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

你们的歌声真动听!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演唱感受到了歌曲中大雨和小雨有趣的声音,也感受到了小草在雨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生机盎然的一幕,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声音,只要你善于发现,用心聆听,都能找到这样美妙的声音!

最后我们甜美的声音和你们学会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

教学反思

 

歌曲《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模仿了下雨时不同强弱的声音。

而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于“强弱”的教学。

所以在备课时,我加入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元素——动物的叫声,希望学生能通过听、模仿,自然而然的认识声音的强和弱,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课堂上,这一环节的进行,学生们达到了我预计的教学效果。

学唱歌曲时,先让学生们模仿大雨小雨的不同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歌曲最后的合唱部分。

虽然有些同学会有“立场不坚定”的现象,但是合唱的效果基本出来了。

我没有把一整首歌曲全部扔给学生去学唱,而是分成了几个部分学习,最后在整体合起来,利用不同学习手段,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会歌曲之后,引导学生们能够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小雨,演唱歌曲。

最后的音乐欣赏,让学生们在体会音乐不同表现力的同时,再进一步巩固强弱在音乐中的运用。

在学生们的歌曲表演中结束课堂。

整节课,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听、模仿、学唱、律动表演的基本达到了我希望的效果。

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

在分声部教学中,环节进行有些操之过急,如果在慢一点,让学生每个声部多巩固几遍,合唱的效果也许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