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6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6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

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拼音下写出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

A、bēi  gōng  shéyǐng背弓射影       

B、shéng    qíng   bìng   mào声情并茂

C、duōmóu   shàn biàn    多  谋  善  辩 

D、jīng   yùliáng  yán  金  玉  良 言

3、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  C )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4、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表示“别人会不会开车我不知道”的意思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你会开车 B、我知道你会开车。

 C、我知道你会开车。

 D、我知道你会开车。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             地读。

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恶心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D)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8、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A)

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

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

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

9、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B)

A、

(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

(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

(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

(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10、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按原文填空、默写。

1、春风吹,春风吹,吹柳树,吹桃花。

 春风吹、春风吹,吹燕子,吹青蛙。

(《春风吹》)(2分)

2、荷叶的,像一个个。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有的才展开

 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露出。

有的还是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4分)

3、默写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4分)

 三、阅读(30分)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教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

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烈、长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后来,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

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

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采?

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本文的主人公英子曾经是一个性格、的残疾姑娘,她早来迟走,是因为“                            ”。

那次演讲后,她变得 、 了。

(5分)

2、“英子的眼圈儿红了”,是因为;“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是因为

  。

(6分)

3、对英子来说,为什么那是“生命的掌声”?

(5分)

4、“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

”那句话中的“掌声”指什么?

(4分)

5、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与启发。

(10分)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

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

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                      ,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

(6分)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             和

  。

(2分)

二、简答题(10分)

 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不少大师对此都有过精辟的阐述。

荀子说:

“积土成山,风雨共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又说:

“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

”庄子说: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管子说: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积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

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条河流,那积累就是开源。

开源,才能浚流。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积累。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也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

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

古语“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形成。

二、积累的三个层面

  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要重视积累,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积累的策略。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积累绝不是单一的、简单的。

积累不仅是知识的,也是生活的,不仅是能力的,也是情感的。

积累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下面简述其概:

  1.积累字、词、句、段、篇,这是积累的第一个层面。

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可以说,如果不积累字、词,我们就可能张嘴说错话,提笔写错字。

积累句、段、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

积累的仓库中少了句、段、篇,我们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是积累的第二个层面。

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

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反过来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

平常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

同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几遍也不知所云,有的学生读一遍就知道这一段文字的内容。

这种结果就是语感差异造成的。

语感的积累,要靠阅读获得。

  3.积累感悟或情感,这是积累的第三个层面。

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

因此本质意义上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

学生通过感悟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蕴,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有了感悟和情感的积累,我们的写作才可能会言之有内容,言之有思想,感悟和情感是我们在阅读或观察时,因思考的参与并过滤而获得的。

三、积累的途径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