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404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案 鲁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6.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7.在我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

第6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

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第7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

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

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6.C 7.A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学生用书P73]

【合作探究】

读东北地区图(见教材P89图4-2-3),探究下列问题。

(1)概述东北地区的范围。

(2)概述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河流。

(3)图中反映出东北地区怎样的地貌特征?

(4)东北地区的气候及植被是怎样的?

提示:

(1)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等。

主要河流:

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辽河、黑龙江等。

(3)反映出东北地区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广阔的平原。

(4)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核心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1)自然条件

生产

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土地

资源

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宜农荒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气候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

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森林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草场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渔业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大;

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基础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

运输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

历史

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跟踪训练】

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

(1)~(3)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耐旱。

(2)题,结合四个选项,干旱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台风和洪涝对该地影响不大,可知冻害是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

第(3)题,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而小枣品质优良。

(1)A 

(2)D (3)A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学生用书P74]

读东北地区荒地的分布图(见教材P91图4-2-5),探究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的荒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荒地有什么优势?

(3)若沼泽地大面积遭到破坏会产生哪些影响?

(4)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东北地区的荒地应采取什么措施?

(1)荒地分布主要以黑龙江省最多,其次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2)宜农荒地多,土壤肥力高;

集中连片,荒地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3)沼泽地大面积减小,会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盐渍化土壤面积扩大,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4)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要求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1.东北地区荒地的开发及成就

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

成就

耕地面积增加

商品粮、油料、糖料基地得以扩大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2.东北地区湿地的功能及保护措施

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区及其特点。

(2)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当地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3)东北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1)由图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西部。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期长;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大米质量优。

(3)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相比,有利于水稻生长。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西部。

 特点:

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

(2)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

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

(3)这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相比,有利于水稻生长。

      [学生用书P75])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

【命题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

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答题模板】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

×

,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

,昼夜温差大(小);

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地形×

,利于(不利)农耕;

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

,市场广阔;

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观点:

有利、

不利、效益、影响   

支持;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将产生×

效益

反对;

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

不利影响

【针对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

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不利气候条件。

(1)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

(2)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

(3)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

(4)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

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

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

(2)沙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

沙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

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

(4)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

      [学生用书P76])

对点练一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读下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B.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C.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该地区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

2.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受太阳辐射影响

B.受大气环流影响

C.受地形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

3.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第1题,由经纬度可以知道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所以径流量主要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得出冬季气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第2题,图

中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松嫩平原,地势低,温度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第3题,从图中的年降水量线可知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的风向和距离海洋的远近。

1.B 2.C 3.B

对点练二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读某区域图,回答4~6题。

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渐减小

6.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势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丙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

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4.D 5.C 6.D

      [学生用书P139(单独成册)])

2016年5月以来,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

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是(  )

A.延缓播种时间

B.有利于牧草生长

C.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D.对水稻生长有利

2.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

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第1题,5月正值东北地区农作物播种季节,低温可延缓农作物的播种时间。

第2题,东北地区冻土层较厚,不利于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

1.A 2.B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是全国最多的地区之一,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选A。

抓住“数量”二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4~7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

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利用

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D.土壤

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B.降水

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

6.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B.农作物B

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

7.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

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

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

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

综合分析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4.B 5.C 6.A 7.C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个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

(1)东北与海南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其共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3)材料二表明,海南现在也能生产出优质大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1)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找出两地的共同自然原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

(3)由材料可知海南生产优质大米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和技术。

(1)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

国家政策支持。

(3)技术与土壤

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海拔1420~3941m,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

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品种多样   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

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

2.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  )

A.旅游产业B.食品加工业

C.建筑和建材业D.高新技术产业

3.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是(  )

A.美国B.澳大利亚

C.哈萨克斯坦D.法国

第1题,甘肃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多种马铃薯生长。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排除B;

图中显示,定西并不濒临黄河,排除C;

图中反映铁路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而不是公路,排除D。

故选A。

第2题,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马铃薯,因此可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

第3题,据图可知,定西位于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距离哈萨克斯坦较近,且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定西距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远,运输成本高,且当地农业发达,竞争压力大,排除A、B、D。

故选C。

1.A 2.B 3.C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回答4~5题。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355mm

4.9℃

881mm

6.8℃

361mm

-0.4℃

630mm

3.6℃

523mm

4.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D.Ⅳ—④

5.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季风

第4题,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

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第5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4.D 5.A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B.115天

C.130天D.140天

7.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第6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

第7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

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

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6.B 7.C

8.(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1)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先要结合图文位置信息明确当地气候的特点,即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再从害虫生存、繁殖的角度进行分析。

(2)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一是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需要大量施肥,二是“定点监测”“精准施肥”的现代技术保证了不会过量施肥。

(3)获“中国绿色米都”美誉的理由,既包括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理由(开发历史较晚,自然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虫害少,土壤肥沃,且应用现代技术,化肥、农药施用少),还包括形成“米都”商品农业基地的理由(生产规模大;

生产技术先进,单产高;

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1)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2)土壤肥沃(肥力高);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3)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