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76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确定了分区之后,才能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如“城市广场”区中的进一步商业建筑群景观规划,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2环境优先原则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

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斑块是指存在的有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以维系一定的动、植物群体及涵养水源。

  廊道是指联系孤立的景观元素——斑块之间的线性结构体。

  基质是指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本区域所固有的物质属性。

 在金鸡湖及其周边区的分析中,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生态“斑块”:

  斑块 ① 湿地斑块——芦苇荡,位于波心岛与北岸陆地相连处,用于净化水质;

  ② 自然植物斑块——望湖角,位于南侧机场路以南自然岛屿,用于保护本地植物及鸟类;

  ③ 湖滨大道——位于湖西人工坡地绿化公园;

  ④ 金鸡湖面——7.38km2,是规划中最大的斑块,是鱼类、水生鸟类、水生植物的保护区域。

金鸡湖景观格局廊道 

① 水面——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廊道,以联系各主要斑块;

  ② 道路系统——沿湖有较稠密的车行、步行系统,是连接相邻斑块的一些线性走廊;

  ③ 间隔的沿湖绿地——是间断性廊道、是跳板。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ontilines)被认为是生态学定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这一模式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少的自然斑块,并在自然边界地带公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

在金鸡湖景观规划中,我们确立的正是这种保护性开发战略,工作主要分为保留与保护两大方面,我们注意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河、湖浅滩;

在设计中的用于改造原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石缝之间以鸢尾、麦冬、草坪点缀,尽可能保持其自然河滩的原始风貌

  在保护方面主要是水体水质的维护,以前我们做驳岸,泄水孔总是将滨水路上的雨水直接就近排入湖中(市政道路一贯做法),这样将泥沙、垃圾直接冲入水中,就会污染水体,影响水质。

此次我们的做法是将雨水统一收集,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经过滤处理后再排入湖中。

这样虽然运行费用高了些,但对长期维护此水体的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在保护方面,还规划了一片沼泽区——“望湖角”(在湖滨区南部),用于天然净化水中杂质与有害矿物质,并且便于保护各类留、候水鸟栖息。

3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

同时,又受六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

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

在金鸡湖规划设计中,有一条634m长的湖滨大道,它的设计一反园林小路宽不过3.0m的常规做法,将大道宽15.0m,分上、下层,低处湖滨大道宽9.4m,高处湖滨道宽4.075m,中间连接的台阶宽1.525m,以每2.0m一个色带铺地变化重复(不做复杂图案细部变化)建成后气势宏大,与湖面尺度比较般

4文脉原则

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

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在金鸡湖设计中,我们选用了苏州传统园林中卵石小径这一传统元素,在湖滨大道上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苏州本地做法,而图案却不是传统的“寿”、“福”、“鸟”、“鱼”纹,而是现代感十足的抽象几何平面纹样,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苏州传统园林的信息。

在弧形观景台旁设置了一座桥梁,桥下有一个小小的荷花塘,面积约150m2,用不规则景石做池壁,池底满铺白色鹅卵石,有苏州园林水景做法的痕迹,建成后效果较好。

在另一处沿湖小广场的铺地上,按中国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排列方法,设计了一个“农历广场”,使每一个来到湖边游玩的人都可在此找到自己的生辰年份和对应的生肖图案。

5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

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

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

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

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

一是亲水木平台,一是亲水花岗岩大台阶,一是挑入湖中的木坐凳,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6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

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

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

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

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

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

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例如在金鸡湖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沿湖滨水区域标高作了四段划分,从城市往湖面靠近依次为“望湖区”(宽80~120m的绿化带区域)——“远水区”(高处湖滨大道,由乔木与灌木形成半围合空间)——“见水区”(低处湖滨大道,9.4m的宽阔花岗岩大道)——“亲水区”(可戏水区域)。

这样既满足驳岸设计的防洪要求,又将人们逐渐、逐级引入水面之中,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7技术更新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

例如,我们在金鸡湖景观工程中选用了地面光纤照明、4.0m高沿湖柱式照、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水幕广场人工喷泉等。

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了设计师们超越其先辈们设计的自由度,因而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视觉效果。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佛山市南海中心区中轴线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创造性地将长达3公里、面积约19公顷的水空间,作为中心区环境空间重要的景观要素,创造了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敞的公共绿地系统,使水面与绿地网络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景观连接度,为城市提供真正有效的“氧气库”和舒适、健康的外部休憩空间。

这一长达3公里带状公园廊道,不仅成为南海中心区的精华所在,而且使高效、紧凑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为生物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类对景观的感受并非是每个景观片断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时空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续展现。

滨水空间的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征,使其成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滨水边界的连续性和可观性十分关键,令人过目不忘。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组织,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的视觉走廊;

另一方面,滨水区为展示城市群体景观提供了广阔的水域视野,这也是一般城市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可能形成的最佳地段。

  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依据山·

城·

海的总体格局,考虑到山与海的结合和背山面海的自然景观条件,将山景引到海边,将海景伸入山体,运用大尺度、大手笔的线形构图和丰富自由的空间处理,形成与海岸平衡的系列观景场地,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力求人工构筑物与起伏的山峦、宽阔的沙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气势上相呼应,形成由山向海渐次过渡的景观层次,从而达到山、城、海的有机统一,并向人们展示了大梅沙片区向海滨旅游城区发展的美好前景。

  现代设计的观念要求把建筑、环境和社会结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去设计。

综合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对当地历史文化、社会和环境形态的分析后,提出模式来进行的。

滨水空间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它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

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和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

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

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

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

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城镇临水体的部分。

”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

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

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

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

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8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

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

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9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

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

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

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

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

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建筑造型及风格也是影响滨水景观的重要因素。

滨水区作为一个较为开敞的空间,沿岸建筑就是对这一空间进行限定的界面。

当观者在较远的距离观看时,城市轮廓线往往成为最外层的公共轮廓线,时剪影式的,缺乏层次的;

而当视距达到一定范围内,建筑轮廓的层次性便显得极为重要;

在近一些视点往往使观者对建筑物的细部甚至广告、标识和环境小品都一览无余,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

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沿,线脚,相同母题等。

  桥梁—城市跨越空间形态桥梁在跨河流的城市形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由于桥梁对河流的跨越,使两岸的景观集结成整体,特殊的建筑地点,间接而优美的结构造型以及侨上桥下的不同视野,使桥梁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城市桥梁的美,不只体现在孤立的桥梁造型上,更主要的是把桥的形象与两岸城市形体环境、水道的自然景观特点有机结合。

因此应允许重视城市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

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

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

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功能的多样性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

点线面线结合。

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

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

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

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水体的可接近性亲水是人的天性。

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

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M].1997(3):

27-31.

[2](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美)H•shirvani.景观建筑学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J].国外城市规划.1992

(1):

54.

  

作者简介

唐 剑/1974年生/男/景观设计师/1995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现供职于美国EDAW景观公司苏州分部(苏州 215021)

收稿日期:

2001-12-05;

修回日期:

2002-04-10

构,影响和促进人与外界世界及形态要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使处于其中的人们产生认同感,把握并感知自身生存状况,进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精神归宿。

作为人的行为场所,滨水空间环境并不是设计者的积木游戏。

设计者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个整体秩序,使各部分有序地为人所感知。

  南海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和道路、绿化、水面等环境因素,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

以千灯湖为中心,将市民广场、湖畔咖啡屋、掩体商业建筑、水上茶坊、21世纪岛湾、花迷宫、历史观测台、雾谷、凤凰广场等多种活动空间有机组合起来,创造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培育新的市民文化,为市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充满“水”和“绿”自然要素城市外部空间和生活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