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558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考试2文档格式.docx

火山熔岩景观;

蚀余景观;

奇特与象形山石;

沙(砾石)地风景;

沙(砾石)滩;

小型岛屿;

洞穴;

B水域风光类。

风景河段;

漂流河段;

湖泊;

瀑布;

泉;

现代冰川;

C生物景观类。

树木;

古树名木;

奇花异草;

草原;

野生动物栖息地;

人文旅游资源:

A人类文化遗址;

社会经济文化遗址;

军事遗址;

古城遗址;

长城;

宫廷建筑群;

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殿(厅)堂;

楼阁;

塔;

牌坊;

碑碣(jie);

建筑小品;

园林;

景观建筑;

桥;

陵寝陵园;

墓;

石窟;

摩崖字画;

水工建筑;

农村渔牧场;

特色城镇村落;

港口;

广场;

乡土建筑;

民俗街区;

纪念地;

观景地;

 

B消闲求知健身类C购物类

11、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行业。

12、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行社构成了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考试大编辑整理

第二章导游历史知识

1、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元谋人,迄(qi)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2、根据体质发展,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经历了直立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发展阶段。

3、距今约五六千年,中国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其代表在长江流域为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在黄河流域为陕西西安半坡文化和河南仰韶文化。

4、“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5、我国奴隶社会始自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春秋时期结束,共经过1500~1600年。

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之久。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6、历史上将在黄河流域称霸的齐桓(huan)公、宋襄(xiang)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为“春秋五霸”

7、“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9、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

10、“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历史上称为“五代”。

同时山西和南方还先后出现了北汉和前蜀(shu)、吴、闽(min)、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10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国”。

11、公元1421年,是成祖朱棣为加强北方军事力量,迁都北京,称应天为南京。

12、奴隶社会中最高治者可称“王”、“天子”。

“王”的称谓源自于原始社会。

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周王氏衰微后,诸侯国的君主也有称“王”的。

汉代开始,分封的诸侯称“王”,也有封爵称“王”的。

13、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和“帝”连起来称“皇帝”。

封建社会中历代君主所采用。

14、公主为帝王女儿的封号,长公主为帝王的姊妹,大长公主为帝王的姑母,皇帝的女婿即称附马。

古代后妃包括太皇太后(皇帝祖母)、皇太后(皇帝母亲)皇后(皇帝正妻)以及众多妃嫔(皇帝姬妾)。

15、谥(shi)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照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谥号始于西周,谥号用字固定,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英、成、康等;

属贬义的有炀(yang)、厉、灵、幽等;

属同情的有哀、怀、愍(min)、悼等。

16、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如唐太宗、明成祖等。

“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晋武帝”等。

17、尊号也称徽号,始于唐朝武后中宗之世,是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

18、年号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设置的“建元”(公元前140年)。

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19、帝王陵寝的名号,始于西汉。

20、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you)、戌、亥

A公元纪年转天干地支纪年:

3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 

11 

B天干地支纪年转公元纪年:

10

12

年的本来意义为庄稼收获一次,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一周为一年,古人测365.25日为一太阳年。

干支纪年,以六十甲子表示年历,60年后同吉而复始。

我国古代历史上通常使用的纪年方法有:

干支纪年、十二生消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21、十二生肖纪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2、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时间为29.53059日,称一个月。

有30日的大月,也有29日的小月。

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

古人根据月亮变化而将一月时间定为朔;

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初三叫朏(fei)[月亮牙出现、日月相映为明、每月十五日为望,即满月、每月十六日所生阴影为魄,即望为十六,月终之日为晦。

所谓阴历就是以月亮的朔(新月)和望(满月)的周期性交替作为历月的长度。

23、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辰,也叫时辰,纪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第2个时为一个时辰,时辰中“正”为中间之意。

24、四时亦称四季,正月、二月、三月为春,故可分别称之为孟春、仲春、季春,夏、秋、冬依次。

25、五行相生(相邻为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相隔为克):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五色、五方、五脏、五音相配:

26、八卦:

27、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五经为古代科举考试必读书。

28、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合称纲常,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化教条。

29、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是从周朝开始的,大到情况有:

以祖先的族号或庙号为姓(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姓文、武);

以国名地名为姓(秦、齐、鲁、东郭、南郭);

以官职为姓(司马、司徒);

以职务职业为姓(乐、商、陶、屠);

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柳),在奴隶社会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无姓。

30、第一朝代的皇帝之名是当时的“国讳”或“公讳”,长上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避讳就是指写文章或说话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方法来回避。

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朝,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民国成立后废除。

31、原始社会以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制度,称为禅(shan)让制。

按照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惯例,部落联盟的首领,必须由下一级军事贵族共同推选,经过一定的仪式,得到大家的承认,才能确立。

禹死后,其子启夺伯益位自立。

禅让制度从此废弃。

32、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把王族、功臣分到各地为诸侯的一种制度。

33、宗法制与分封制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

宗法制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

其实质是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财产、权位的继承权。

34、行省是元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又称行中书省。

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

省下分别有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设置,是地方机构的重要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5、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现阶段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即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多为象形文字。

甲骨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北小屯村之殷墟出土。

殷代的甲骨文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

36、商、周及战国时期一种刻制在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亦称钟鼎文。

也称“大篆”。

金文初具铭记史实的性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整理各国文字,以古籀(zhou)文和原秦国通行文字为基础创立小篆,为今天方块字奠定了基础。

37、从唐代直到明、清,楷书是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

38、《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史。

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列国史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我国杰出的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按年代记载自战国周威烈王至五代周世宗共1362年的历史。

3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传记文学的典范。

它所体现的进步史观和创造的纪传体例,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

40、《汉书》东汉班固著。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41、《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编撰规模最为浩繁,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一部类书[类似于现代百科全书。

42、《古今图书集成》1726年编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类书。

43、《四库全书》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44、[儒家思想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亚圣”孟子,(孟轲)是我国儒学大师,他承袭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强调“礼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是西汉时儒学大师,提出“三纲”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儒家学说在宋朝发展成理学,程颢(hao)、程颐,尤其是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45、我国古代的唯物思想家有:

战国时的荀况,著有《荀子》;

东汉时的王充,著有《论衡》;

南朝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著有《神灭论》;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著有《天说》;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著有《周易外传》。

46、老子(李耳)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庄周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47、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

48、春秋时的孙武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

49、洋务思想是近代社会思潮之一,代表人物有奕(xin)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用以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

50、中国正式的古代教育始于春秋末年,以大教育家孔子创立私学为标志。

1893年,外国传教士郭实腊、布朗等在中国澳门开办第一所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

1898年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51、科举考试: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影响巨大。

52、夏代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殷墟甲骨文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公元前613年,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民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唐朝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量。

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800年后,英国才有类似的历法。

元朝郭守敬编成《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53、我国在春秋时已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周髀(bi)算经》记载了勾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中有关负数、分数计算和联立一次方和解法等,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南朝祖冲之著有《缀(zhui)术》一书,首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54、战国时,名医扁鹊(que)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为病为治病,当时医生治病已分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等。

西汉编写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东汉时期,我国医学进一步发展,《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法的医生。

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唐太宗首办世界上第一座医校,比欧洲早200年。

孙思邈著《千金方》,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其本人被后人尊为“药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

55、北魏贾思勰(xie)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代的《农桑辑要》是一部通俗性农书。

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

56、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专门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被译成日、法、英等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7、半坡人最先建造了中国民族建筑式样的人字形两面坡房屋。

秦始皇连接秦、赵、燕长城,开“万里长城”之始,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隋代开凿了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敞肩式石拱桥,比欧州冒同类桥早700多年。

唐长安城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墙建筑。

北宋李诫(jie)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北宋建的泉州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

南宋建的泉州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长桥。

58、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西安发现的灞(ba)桥纸,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纸,西汉有了絮纸和麻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战国时已有了利用磁石的指南性确定方向的“司南”。

59、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收复河套地区,置44县,移民生产,又筑万里长城,以防匈奴。

西汉设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辖,并将长城西延至敦煌。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地区。

清代设置鸟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

1、民族——(广义)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民共同体。

(狭义)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已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是壮族、满族、回族。

人口最少的我族是珞巴族。

高山族在我国台湾省。

3、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呈现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4、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在那里居住着25个民族。

5、中国各民族,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6、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特征:

A集体性 

B传承性与扩布性 

C稳定性与变异性 

D类型性E规范性与服务性。

对待民族的风俗,我们都应该持尊重期“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

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民俗分类:

A物质民俗: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的产品形式。

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B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

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

C精神民俗:

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

D语言民俗:

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

8、节日,又称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中国岁时节日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时期,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时期。

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

A神话传说的嵌入(七夕节);

B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元霄节);

C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端午节);

D宗教节日(中元节);

E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春节)。

节日按内容分为:

生产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

节日的特点:

A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B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C节日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9、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戌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

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主要居住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

汉代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遂有汉族之称。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

10、春节俗称“年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1、元霄节的主要节俗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灯节”。

道教则称为“上元节”。

元霄节放灯火之俗始于汉武帝祀太乙神;

佛教传入后,与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之仪融合。

12、《岁时百问》去: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到唐代,玄宗于公元732年正式下诏将寒食、扫墓列入五礼之中,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两日。

清明节民间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等习俗。

13、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

由于古人有在当日用兰草沐浴的习俗,故又称“沐兰节”。

唐宋时,此日又称“天中节”、“端阳节”。

明清时北京人称其为“五月节”、“女儿节”。

道教称此日为“地腊节”。

14、中秋节人们借助各种象征团圆的节物与活动,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

祈愿家人团圆、生活美满。

15、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回回”真正形成一个民族是在明朝。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

回族以善于经商而著称。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回族历史上著名人物有:

七下西洋的郑和是回族航海家;

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die)几丁设计的元大都,成为北京城的刍形;

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回回历,制作了浑天仪、方位仪、天球信、现象仪等天文仪器。

回族的清真寺和民居建筑基本上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仍独具民族风格。

教坊制度——是回族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地域性组织制度,也是回族聚居的社区制度。

回族少女戴绿色盖头、媳妇戴黑色盖头、老妇戴白色盖头。

回族饮食禁忌:

A严禁食猪肉B不吃马、驴、骡、狗肉C不食用自死的动物以及动物血D禁食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和没有鳞的鱼E禁食非经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

16、“藏”为汉语称谓,藏族自称“蕃” 

明朝也设置了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藏族最常见的礼节是敬献哈达。

哈达颜色多白色,象征情意纯洁。

对于尊长,献哈达者双手要举过头顶,躬身,将哈达捧到尊者座前或足下。

对于平辈或下级,可将哈达捧到其手上或系在其颈项上,表未问候和祝福。

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始于1027年,以11月1日为新年。

藏族的主要节日有雪顿节、望果节、酥油花灯节、沐浴节和驱鬼节。

雪顿节又名藏戏节。

“雪”藏语为酸奶子,“顿”藏语为宴的意思,即吃酸奶子的日子,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身穿盛装,看戏饮茶,唱歌跳舞,摆摊设棚,纵情娱乐。

望果节又称旺果节,“望”藏语指田地,“果”藏语指转圈,是藏族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藏族佛像、佛寺里的经书、钟鼓以及法佛的身体、佩戴的念珠等物被视为圣物,忌别人随便触摸;

转经筒、转寺院、啊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藏族的葬式分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五种 

17、蒙古族始源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辽金时期,多以“鞑靼”或“阻卜”泛称蒙古草原各部。

公元12世纪,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统称。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后大都改信藏传佛教。

《蒙古秘史》是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蒙古族的口头文学以英雄史诗《江格尔》最为著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英雄史诗之一。

那达慕——蒙古族音译,意为“游戏”或“娱乐”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一年一次,多在夏秋牲畜肥壮季节择日举行。

赛马、摔跤、射箭为男子三项那达慕,还有现代娱乐项目首当其冲开设贸易市场等。

蒙古族崇白崇九。

考/试大/蒙古族忌在蒙古包门前下马、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