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4963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 周昱瑶》Word格式.docx

每天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可以对语感进行保鲜。

首先,每天自选一篇现当代作家的散文、杂文进行阅读。

其次,要多背古诗文,但这个背诵工作不能拖到高考后期,要在高考前期最好是在上学期就来完成这些准备工作。

因为熟背古文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且也会提高对文言文语感的把握能力。

最后,针对高考中的客观题,需要进行错题收集,这也是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积累的一种方法。

由于语文高考题中的主观题占分越来越多,所以要通过训练来掌握一些答题规范,在老师平时的讲解中,寻找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

★备考心态

知识扎实安心考前放松必须

周昱瑶一直没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所以整个应考过程都非常平静。

她跟着学校的规划,并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因为需要背的科目在上学期已经全部背熟了,下学期就只需要抽小块的时间去巩固,大块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讲究方法的科目。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时间很充裕,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应考心态平稳了,不会整天操心哪门课还没背熟了。

一般中学里,到高考前最后一周都会给同学们放假,周昱瑶的学校也给他们放了七天假。

虽说压力小,但高考毕竟不是件简单的事。

为了让周昱瑶放轻松,她的妈妈整天拉着女儿散步、逛街,还鼓动她买了一大堆零食,虽然这些零食周昱瑶未必能吃,但妈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儿宣泄紧张的情绪。

★生活作息

睡觉前放松自己周末真正的休息

周昱瑶有个绰号叫“睡神一号”,这是因为她特别爱睡觉,但她的觉就像猫打盹一样,课间10分钟都能被她充分利用。

晚上休息前,周昱瑶会听会儿音乐或者看会儿武侠小说,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却

让她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得到了缓冲。

周末,爸爸还会带着她打篮球,运动完再看会儿漫画,周昱瑶的星期天,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天。

周昱瑶备考成功,顺利进入清华,她最需要感谢的就是父母。

周昱瑶进入高三后,因为要在学校上晚自习,需要在校吃饭,她不喜欢吃食堂,妈妈便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专门为周昱瑶做晚饭。

晚自习回家,还有妈妈准备的宵夜。

妈妈操心营养,爸爸就当起了保镖。

周昱瑶上晚自习,每天要11点以后才放学,为了确保女儿的安全,同时又能了解女儿的动态,周昱瑶的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去校门口接女儿。

父女俩晚上骑着自行车穿越丽江古城,讨论问题、探讨理想,周昱瑶说,那种感觉很享受。

★志愿填报

挑学校看专业挑专业看内容

许多高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只注重院校,有的为了确保能考上,甚至不挑选专业,周昱瑶认为这样非常不科学。

高考分数没出来前,她一直的目标是北航,分数出来后,有希望能华,周昱瑶的父母和老师,经过多方面分析后,让周昱瑶报清华。

确定报清华后,为了能学习自己喜欢的空气动力学,周昱瑶决定选报清华航院,但经过查找,她发现航院要学近90门课,这令一向好动、爱玩的她打了退堂鼓,她不想让自己太累,于是就放弃了航院,报了自动化系。

周昱瑶说,如果她事先没有去查相关的院系资料以及所学内容,科目安排,她可能就去了航院,但这样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实在太累了。

所以她认为,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一定不要盲目选院校和专业,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自己想报的专业都学什么课程,不要简单地从院系或专业的名称来下判断。

★网校资源

网校是调节器题型新贴高考

四中网校是周昱瑶的妈妈帮她定的。

在压力最大的时候,上四中网校做做自测题,就成了周昱瑶平时的调节器。

网校的在线测评、错题本,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复习,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除了做题,她还会上论班级坛转转,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学什么。

当然对周昱瑶帮助比较大的,还是四中网校上总结的知识点,对高三最后冲刺很有用。

周昱瑶做题做累了,或者看书看累了,就会在网校里听课件,也算作暂时的放松。

周昱瑶认为网校上的模拟题比较新,不像课本上的或者一些模拟试卷,内容一直没变,题型也还是老一套,一点不新鲜。

而网校的题型很新,比较贴近变化中的高考。

第二篇: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乔康姓名:

乔康

北京大学药学院

650分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

★学习方法一

坚持记笔记可当老师备课本

初中毕业后,乔康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咸阳市最好的高中,并进入重点班。

高一的课程对乔康来说很简单,他也因此有点沾沾自喜,滋生出骄傲的情绪。

大概是学校老师看出了重点班的学生都有点骄傲情绪,于是在第一次月考时给全班同学来了个下马威。

那次考试题目非常难,大家普遍考得不好,乔康更是跌至年级140多名,对他来说不啻于一个巨大的打击,却也让他逐渐清醒起来,看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自此以后,乔康的学习态度彻底转变,老师讲课的内容即使懂了,他也会认真听讲,笔记记得尤其认真、工整,仅物理一科的笔记就有三大本,高中毕业时,物理老师甚至找他要笔记当教案。

做笔记的习惯,乔康坚持了三年,从中受益匪浅。

在课堂上记笔记,能把老师讲课的精华和核心记录下来,老师有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总结的知识点和一些方法、规律是课本和参考书中涉及不到的。

做笔记不仅能记录下这些精华,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考试前进行复习。

高中三年,乔康课桌上物品的摆放一直都坚持一种模式。

文具盒摆在课桌正上方,方便拿笔;

笔记本摆在正中间,那是课堂上要用到的主要工具;

课本放在课桌左侧,便于翻看;

草稿纸放在课桌右侧,老师的讲课速度很快,有些内容来不及记,就顺手在草稿纸上记下要点,课后再工工整整地誊写到笔记本上。

乔康记笔记也很讲究方法,每页纸的一侧都会留下一条边栏的位置,为所记的内容写批注,例如概念、公式、推理过程、例题、重点、难点、考点、总结等字样,目的是为了考试前复习翻看笔记本时,能一目了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学习方法二

制定任务表比时间表更可行

乔康曾经尝试过制定时间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时间表并不可行,很难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表因此打乱,也显得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放弃时间表,改为给自己制定任务表,每天回家后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再一项项执行。

任务表上不是做数学题、背英语课文等粗略的内容,而是非常细致、具体的任务,比如做参考书上三角函数第一节的题目、做三篇阅读理解等。

刚开始可能会很难完成任务表上的任务,但每天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后,就会发现完成任务的速度越来越快。

正是因为制定了任务表,要完成每天的任务,乔康的睡眠时间才会被再三“挤压”,但这也让他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通过任务表的实践,乔康总结出一个物理公式s(路程)=u(时间)ⅹv(速度)在生活中的运用,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相当于“s”(路程),如果速度不快,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如果时间不够,则要提高速度;

若效率高,又能像挤海绵一样充分利用时间,那么能做到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

★学习方法三

近20本错题本在全班传阅

高中三年下来,乔康的错题本共有近20本,在同学看来,这是一个蔚为大观的“壮举”。

他的错题本也经常在全班传阅。

每次考试过后,乔康都会找老师要几份考试的试卷,把他做错的题目、典型题、有价值的题目、有多种解法的题目一一从试卷上剪下来,贴到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在不借助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重新做题,总结每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他会详细写下每种解法的解题步骤。

在乔康看来,考试前为复习花费了不少时间,考试时做一份试卷耗时两小时,之后老师的讲解也有两节课的时间,如果不认真总结试卷,都对不起之前花费的时间。

此外,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出一份试卷的目的是尽量覆盖所有知识点,考后认真总结试卷,也是对知识点的一次细致复习。

进入高三后,新课程都已结束,该掌握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剩下的便是查漏补缺的工作。

乔康认为,一份纸卷就是一张网,通过每次总结,找出“网”上的漏洞,进行弥补,如此以往,多次考试后,“网”铺得越来越细密,知识漏洞也会越来越少。

★分科方法

数学—多做题善于总结

乔康说自己学数学没有捷径,只能靠多做题。

多做题不是陷入题海中无法自拔,关键是要选对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乔康选择的都是典型例题,对每道题目都是详细解析的参考书。

做参考书上的习题时,乔康要求自己每一步解题步骤都不能省略,有多种解法的题,也必须写下每种解法的解题步骤。

他的参考书上,空白部分遍布密密麻麻的字迹,他习惯在参考书上直接做题,写下对每道题的总结分析,这样便于日后复习时翻看。

英语—阅读理解需集中训练

高考前两个多月,乔康买了一本英语阅读训练专项参考书,共有150篇阅读理解,由于封面是黑色的,乔康管那本书叫“黑皮书”。

乔康给自己制定了阅读理解做题计划。

每天做5篇阅读理解,每篇耗时5分钟。

通常做一篇阅读理解需要10分钟,但他把时间缩短为5分钟,用以训练自己的做题速度,提高效率。

一个月的时间,做完150篇阅读理解后,乔康突然觉得考试中做阅读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每次考试几乎都能全对。

至今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飞跃,或许只能用哲学原理来解释:

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高考经历

考前频出状况却未影响成绩

高考之前,乔康复习得很充分,也可谓踌躇满志,但让他和家人没想到的是,高考时却频出状况,让人措手不及。

高考的前一天,6月6日下午,乔康突发急性眼结膜炎,两眼通红、肿胀,把爸爸妈妈吓坏了,赶紧带他去医院,滴了一个晚上眼药水后,幸好第二天起来眼睛已经不太肿了。

6月8日早上,乔康突发低烧,老师特许他进考场后带着毛巾蘸冷水。

理综考试时,他通常会按照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做题,也是从易到难的过程。

但生物的第一道大题难度非常大,乔康开始做化学题,没想到化学的第一道大题依然卡壳了。

他有点慌,因为生物和化学是他的强项,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

他放下生物和化学的所有大题,开始做物理,所幸物理答题非常顺利。

做完物理题后,只剩下一个小时,生物和化学的大题目都一道未动,乔康开始紧张。

用毛巾蘸冷水敷脸后,他开始认真看题目,让自己平静下来。

最后,除了生物第一道大题,其他题目都迎刃而解。

★课外资源

上网校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乔康在大学期间多次担任学校晚会的主持人,他把这种不怯场的能力归功于在四中网校的讲座上得到的训练。

考上北京大学后,乔康在咸阳小有名气,四中网校咸阳分校的老师邀请乔康为高中学生作报告,分享学习经验。

乔康记得第一次作报告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源礼堂里,有xx多人参加。

报告会的前一天晚上,他专门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把自己要说的话都写在上面,上台前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依然紧张不已。

硬着头皮上台后,他却突然平静下来,在台上侃侃而谈,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

此后的报告会和讲座更是顺利,而且人越多,乔康反而越兴奋。

上高一时,乔康报了四中网校,在网校上经常使用的是“名师答疑”,乔康至今还记得他在上面提了一个问题:

“速度和速率的区别是什么。

”老师马上给出了他答复:

“一个是标量,一个是矢量。

”这个问题困扰了乔康很长时间,学校老师也无法给出他答复。

四中网校上的内容繁多,蕴含了各方面的内容,乔康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作为对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帮助,才能达到使用的目的。

第三篇:

他们是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冯洋姓名:

冯洋

清华大学理学院基础科学班

保送清华

芜湖一中

★学习理念

不在乎排名注重探索学科知识

通过政治学科的尝试,冯洋发现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学习的规律和应试的技巧,但他却打心里不愿意这样做。

冯洋记得一个小故事,一只猪走进了象群,猪取笑大象的鼻子长而丑陋,结果大象把自己的鼻子割掉了。

在冯洋看来,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人就像故事里的大象一样,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无论事情正确与否,第二种人是想法和行为暂时比别人超前的人,第三种人则是像梵•高那样领先于时代的人,甚至不为同时代的人所理解。

冯洋说自己不可能成为第三种人,但绝对不能成为第一种人,不能唯别人的话是从,而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当冯洋发现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找到考试技巧,并且能成功地应付考试时,他反而不计较考试,不在乎成绩和排名了,开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上课时自己看书,推导定理,课后也只挑自己认为有趣的题目做。

冯洋认为为成绩、排名、升学而学习过于功利,他不在乎自己的分数和排名,而是注重对学科知识的探索,在他看来,那是与学科知识的一种沟通,他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那种探索中。

冯洋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他觉得只要自己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就行。

当其他同学大都是背负着任务被动学习时,冯洋却是主动学习,并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成绩自然不赖,但此时的冯洋,已对分数和名次毫不关心。

★学习方法

数学—把几何当作古老学科膜拜

几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冯洋虽然没有看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古典书籍,却仍然把几何当作一门古老的学科来膜拜。

刚开始学几何时,冯洋发现教科书的编排不太符合逻辑,把几何作为一个学科的整体性打散了,听老师讲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等最基本的几何定理后,从等腰三角形那个章节开始,冯洋就决定自学几何了。

上课时他听老师讲完一个定理后就不再听讲,而是自己埋头去证明定理。

做作业或考试时,冯洋要求自己不能省略任何一个推理论证的步骤。

当看到老师或同学解题时省略了一些步骤时,冯洋觉得无法忍受,在他看来,那些步骤恰恰是最能体现几何学精髓的地方。

冯洋很享受自己推导定理的过程,仿佛在冥冥之中找到了和这门古老学科连结的通道。

英语—摒弃应试按照语言规律学英语

冯洋学习英语的方法也和同学完全不同,但他的理念却是学习英语最正确的方法。

刚开始学英语时,冯洋就意识到学英语应该开口说话,而不是先背单词、学语法。

同样是学习语言,他联想到学习母语的过程,每个人打小开口说话都不是从学单词开始的,而是身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之后,自然而然便说出来了。

学英语虽然没有语言环境,但学习任何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也就是为了说出来。

冯洋在课堂上仍然跟着老师的进度学语法、看课文,课后他却潜心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歌。

当他觉得能听懂、看懂英文电影时,便觉得自己的英语听力应该不成问题了。

冯洋从来没有正经背过英语单词,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他突然有一种强烈想说英语的想法,但找不到人对话,他只能打开录音机,跟着标准读音疯狂地背课文。

这样,既确保了自己发音的正确,让自己敢于说英语,通过背课文,单词其实也都记下来了。

冯洋刻意按照语言学习的方法来学英语,直接导致他应试能力的下降。

英语老师很为冯洋着急,找到冯洋和他妈妈谈话,让冯洋的妈妈每天给他听写英语单词,每两个星期都要把听写本交给老师检查。

家庭听写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冯洋的英语成绩很快就提高了,就像冯洋所说,他心里有一套明确的标准和方法找到应试的技巧,只是自己不愿意用罢了。

高二结束后的暑假,冯洋央求妈妈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因为他要开始系统整理英语单选题。

通过做练习题和试卷,冯洋发现英语单选题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题,各种参考书更是互相抄袭,他决定把自己做过的题目和参考书上的习题进行整理,挑选出没有重复的试题,不仅方便自己复习,这份资料更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便利。

整理习题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高二结束后的暑假一直持续到上大学之前,冯洋挑选了两本参考书,把每道没有重复的题目逐一录入电脑中,并且按照题目首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一年的时间下来,冯洋共录入了6000道英语单选题,而且没有一道题目是重复的。

上大学后,冯洋的笔记本电脑在学校图书馆被人偷走,这让他郁闷不已,因为6000道英语单选题和其他一些重要资料都没有备份,再也找不回来了。

竞赛之路•抉择

★高一时决定参加竞赛放弃高考

中考之前,冯洋参加了芜湖一中高中部理科实验班的考试,试卷题量多,出题思路也很刁钻,却很对冯洋的胃口,一边考试一边探索,让他觉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快感,冯洋称之为“很低级的快感”(受到好奇心驱使而产生的快感)。

考上理科实验班后,中考成绩便无足轻重,只需走一个过场而已。

初三结束的暑假,冯洋过得挺快乐,先学吉他,再去沈阳去找爸爸。

那个暑假,爸爸带着他在东北旅行了一圈,对生活在丘陵地带的冯洋来说,东北的风景让他觉得很新奇。

汽车驶在高速公路上,冯洋看见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在大连看见了浩淼的大海,他突然觉得心里辽阔起来。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下决心要做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

回到学校后,冯洋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每堂课都认真听讲,仔细做课堂笔记,课后也如数完成作业。

读高中后,冯洋所在的班级是理科实验班,班里的学生被分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小组,竞赛和高考两条路齐头并进。

正因为是理科实验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普通班级快乐许多,高二结束时,除了语文科目,其他科目的课程都已结束,高三一年专门为竞赛和高考做准备。

虽然冯洋开始中规中矩地学习,但过于紧张的学习仍让他觉得无法适应,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收效甚微,冯洋依然无法达到常人眼中好学生的标准。

冯洋知道,若参加竞赛能获省一等奖,进入全国决赛,很可能获得保送资格。

经过仔细思索后,冯洋决定专心走竞赛道路,他跟妈妈说:

“我不是高考的料,还是参加竞赛吧。

”爸爸知道冯洋的决定后,特地乘飞机赶回来与冯洋商量。

最终,父母都尊重冯洋的决定,父亲的要求只有一个。

走竞赛道路的同时也不能放弃高考。

冯洋心里知道一旦决定参加竞赛,就必然要放弃高考,但为了让父母放心,他只好在口头上答应了爸爸的要求。

竞赛之路•调整

★学科成绩稳定有助心态平和

决定走竞赛道路后,冯洋在准备物理竞赛上投入了绝大部分精力。

高一结束后的暑假,物理老师借了一本电磁学方面的竞赛书给冯洋,编者是一位在力学方面颇有研究的大学教授。

暑假里天气炎热,冯洋怕热,尤其不喜欢出汗后身上黏糊糊的感觉,他只好每天趴在或躺在地上,变化各种让自己凉快一点的姿势看书。

暑假过后,冯洋看完了整本电磁学的竞赛书,并把书上所有的练习题都抄在一个本子上。

高二的学习依旧紧张,冯洋觉得很难合理调配时间,心理上难免紧张,他开始每天晚上在学校操场上跑步,以使心态平和,跑完步后一边压腿一边跟着磁带读英语。

上高二时,冯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备考学科上,竞赛复习的重点则是理解概念。

在他看来,不管是准备高考还是竞赛,理解概念都是最重要的。

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整,成绩虽然不拔尖,但各科老师都没来找冯洋谈话,他觉得自己的目标达到了,而且他在心里衡量过,以目前的水平,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不成问题。

学习成绩的稳定让他逐渐踏实下来,心态也更平和了。

竞赛之路•备战

★翘课“啃”大学物理教材

高二下学期开学,离xx年9月初的初赛(市级竞赛,为省级竞赛选拔参赛选手)只有8个月的时间,为了让自己从学科备考的状态进入备战竞赛状态,冯洋开始抄竞赛题的题典,以便尽快适应做竞赛大型题目的艰巨工程。

冯洋找到物理老师,商量能否不上物理课,自己复习竞赛内容。

为了让冯洋安心备赛,物理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

此后,每逢物理课,冯洋的身影便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自习教室里、草坪上、花坛边,“啃”着大学物理教材。

高二结束后的暑假,班里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随物理老师一起到合肥,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大学举行的竞赛培训班。

那段时间只专注于竞赛,有一种单纯的快乐,十来个人的集体生活让冯洋感受到了大家抱作一团的温暖。

在培训班里,冯洋还遇见了编写电磁学竞赛书的那位大学教授,特地向他请教了一些力学问题。

9月初的初赛冯洋顺利过关,获得复赛(省级竞赛,为全国竞赛选拔参赛选手)资格。

参加复赛前,冯洋特地报名参加了四中网校,他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一旦竞赛失败,他很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备战高考。

竞赛之路•决战

★获省物理竞赛一等奖顺利进入决赛

xx年9月23日的复赛是决定冯洋是否能获得保送名额、晋级全国竞赛的一场关键比赛。

复赛之前,冯洋一直在不断看题,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和参加培训时的笔记重新温习了一遍。

某次在学校上晚自习时,冯洋突然想到一道题目的解法,那道题困扰了物理竞赛小组的同学一年多时间。

冯洋在黑板上用黄色粉笔写下了解题过程。

此后,无论哪个班级用那间教室,冯洋写下的解题过程都一直原原本本保留在黑板上。

复赛时,冯洋的父母陪着他一起去合肥,因为房间不够,冯洋一家三口没有和参加竞赛的学生住在同一家宾馆,而是另外找了一家旅馆住下。

冯洋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在一楼的阴暗房间,屋里灯光昏黄,红色窗帘外是高大的树木和池塘。

旅馆让冯洋找到了一种静谧的感觉,复赛前一天的下午,他就是在旅馆房间昏黄的灯光下看课件、梳理结构,心中静如止水。

复赛当天,冯洋早晨6点就起床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兴奋起来。

到考场后,冯洋开始四处乱蹿,看见熟人就跑上去打招呼、拥抱,他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兴奋起来,缓解考场上的紧张情绪。

开始考试后,冯洋被一道题目卡住了,因为大赛经验丰富,很快便让自己平静下来,顺利解完其他题目。

复试结果出来,冯洋获得安徽省一等奖,进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于xx年11月在深圳举行,冯洋的目标是为学校挣得一块银牌,以填补学校在物理竞赛上的获奖空缺。

但冯洋在决赛中没有如愿以偿,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为此,他把自己归结为失败者,没有参加颁奖典礼就直接回到学校了。

★保送前后

获得学校唯一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名额

从深圳回到学校后,冯洋参加了学校的高三模拟考试,那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保送资格的考试。

之前他一直把全部精力投身于竞赛,那次模考中却拿到了第9名,超过了另外两个参加数学和化学竞赛的同学,获得学校唯一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名额。

高三上学期,冯洋几乎是在奔波中度过的,11月去深圳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12月又赴杭州参加清华大学保送生自主招生考试。

考试的过程和结果都没有悬念,冯洋被清华大学理学院基础科学班录取。

第四篇:

读《清华北大他们是怎样考上的》有感读《清华北大他们是怎样考上的》有感

《清华、北大,他们是怎样考上的》这本书记录了一位教师对18位考华、北大学生的对话实况。

他们有的曾经和我们大家一样,没考上重点高中,没进实验班。

他们曾是普通班的20多名,或年级150多名,甚至是年级200多名。

那么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呢。

根据他们的叙述,我发现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树立目标的意识。

真正有远大理想和确切目标的孩子都能从过分贪玩中“拔”出来,用心学习。

要想获得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目标,终日无所事事,就像一叶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随风飘荡。

每个人的目标只能靠自己选择,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有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规定目标是北大、清华,若考不上会怎样怎样,其实成功是需要激励的,激励需要榜样,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的师长、同学伙伴中。

身教胜于言传,崇尚知识的家长,将会影响感染自己的孩子。

像我们这些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还需要有适应意识。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的环境;

以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以高中各科的知识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还需要有正视挫折的意识。

月考刚刚考完,大家的成绩都不是很好。

许多同学遇到挫折后就败下阵来。

若正视挫折的话,这小小的月考并代表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