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18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docx

8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导学案

课题

统计与概率

(1)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周冈英

执教教师

1、使学生将统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3、进一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

重点

分类整理知识。

教学

难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一、回顾整理

复习96页1、2、3题。

回答: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2、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条形统计图:

特点:

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扇形统计图:

特点:

扇形统计图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百。

、折线统计图

特点: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组织讨论:

1、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2、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P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课题

统计与概率

(2)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1、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教学

难点

会制作、分析各种统计图。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一、回顾与整理

完成教材第96、97页第3、4题。

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

(学习教材96页表,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

1.请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表设计的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统计。

2.想一想,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3.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某一个内容整理数据。

二、恰当应用,分析数据

1、分析97页4题三幅统计图(表)。

问题:

(1)说说你们选择这样的统计图的理由。

(2)根据以上统计图表,你得到哪些信息?

有什么想法?

2、完成第97页5题。

问题:

(1)你看懂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了吗?

请你说一说。

(2)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3)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明确:

平均数能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可以用来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4)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

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可能性大?

还是在39kg及

以上的可能性大?

为什么?

1、第98页4题。

5题

2、第99页8题、9题。

3、某商场在一个月内销售某中品牌的冰箱共58台,具体情况如下

 

请问此商场的经理关注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他关注的是什么?

为什么?

如果你是经理,你将如何调整这种冰箱的进货数量呢?

 

课题

统计与概率(3)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周冈英

执教教师

1、通过复习与整理,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

2、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能够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进行预测分析。

教学

难点

理解可能性的知识,并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一、可能性

1、可能性: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发生的事件,是“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

在可能发生的事件中,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多,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该事件的情况较少,我们就说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公平性就是指参与游戏活动的每一个对象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二、回顾与交流

1、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

(2)2012年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纪录。

()

(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

(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

(5)明年手机会大幅降价。

------------------()

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摸球游戏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4、掷硬币

问题:

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

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

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1、完成教材99页6题。

2、完成教材99页7题。

3、有1、2、3、4、5五个数字写在五张卡片上,将次序打乱,正面朝下放在在桌面上。

(1)任意摸一张牌,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它们的可能性。

①牌上的数是偶数②牌上的数小于6

③牌上的数大于5④牌上的数不是5

(2)任意摸一张牌,牌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偶数的可能性大?

大多少?

 

课题

数学思考

(一)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周冈英

执教教师

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

重点

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

难点

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一、自学P100页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呢?

1、动手操作,(发现)验证规律。

连线填表

看看图上的数据和自己的操作,思考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

2、完成100页填空,填写表格。

明确:

(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

(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

8个、12个、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探究规律:

如果有n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吗?

用算式表示。

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

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用算式表示为:

1+2+3+4+5+6+7+……+(n-1)

1、教材第100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3页第1题。

3、教材第103页第2题。

4、教材第103页第3题

5、教材第103页第5题。

6、教材第103页第6题。

 

课题

数学与思考

(2)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周冈英

执教教师

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

教学

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认真看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思考: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

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A只可能和D同班。

3、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4、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

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

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思考:

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A、D同班,B、F同班,C、E同班)

使学生明确:

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1、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4页第7题

3、教材第104页第8题

 

 

课题

数学与思考(3)

课型

复习课

设计教师

周冈英

执教教师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用符号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符号与数一起参与运算的方法。

2、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转化。

3、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

难点

理解符号表示数的含义,明确空间领域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个性备课)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讲曹冲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2、生活中哪些问题我们用到了“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探究101页例3

△、□、○、☆、◎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

求△和□的值。

2、已知○+☆=160,◎+☆=160。

○是否等于◎?

(1)△=□+□+□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在推理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

 

探究102页例4.

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1和∠2,∠2和∠3,∠3和∠4,∠4和∠1,

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2、你能推出∠1=∠3吗?

∠1+∠2=180°,∠2+∠3=180°,

可以得到∠1=180°-∠2,∠3=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