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680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你想想:

哪块贫jí

的土地,不在农人的手下献上粮食;

哪条遥远的道路,不在我们的前进中逐渐缩短;

哪座wēi峨的高山,不在登山者的脚下诚服;

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

伸出双手,迈开脚步,坚毅、忍耐、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贫jí

()肥沃()耸峙()wēi()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在第一段末补上与第二段内容相照应的句子。

(句式与前面句子大体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瘠

(2).wò

(3).zhì

(4).巍(5).

(2)诚服(6).臣服(7).(3)示例:

不要怕长夜黑暗,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会出现。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此题要注意“瘠”的偏旁不要写错,“峙”应读zhì

,不要误读作shì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臣服”指屈服称臣,接受统治。

(3)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提示可知,所补写的句子应该与“哪个黑暗的长夜,不在我们的忍耐中变成光明”相照应,套用句式“不怕……只要……就……”即可。

3.名著阅读与积累。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______________(填人名)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人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是保尔在凭吊女战友______________(A、娃莲B、冬妮娅C、达雅D、丽达)的墓地时所说的一段话,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2)《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家信摘编。

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________第一。

【答案】

(1).

(1)朱赫来

(2).A(3).

(2)傅聪、(4).真理

【详解】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

(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保尔在墓地凭吊女战友娃莲时所说的这段话,是小说中的经典句子,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从“我一生任何时候,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可知问题的答案。

4.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汉字魅力,育英中学准备举行学生书法比赛。

在比赛筹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准备于6月8日下午三时在大阶梯教室举行书法比赛,并拟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王老师担任评委。

下面是某同学与书法比赛筹备组的名义拟写的一份邀请函,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为表示尊重,邀请函在正文前应添加称谓,并使用敬语:

_________________。

邀请函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得体,应删去,这个词语是:

邀请函格式错误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比赛现场要挂一副对联,小明同学拟写了下联,请你补写上联。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堂堂正正做人。

(3)下面是王老师担任评委后整理的关于比赛现场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统计表,请你据此写出所获得的主要信息,并简要评价这个统计表的作用。

错误握笔姿势

人次

比例(%)

手腕扭曲

16

7.69

手指抓抱笔杆

22

10.37

手指曲卷掌心

127

59.70

执笔太竖

12

5.69

执笔太低

87

40.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尊敬的王老师

(2).②务必(3).③把“2017年6月8日”和“育英中学书法比赛筹备组”位置互换(把日期和署名的位置互换)(4).

(2)示例:

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写字、工工整整写字)(5).(3)示例:

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手指屈卷掌心和执笔太低。

或:

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原因比较复杂(具有多样性)。

这个统计表可以使我们了解学生错误执笔姿的具体情况和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

(1)此题考查学生对邀请函格式和内容的掌握。

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书信,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

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

题目中的邀请函缺少称呼,应该补充上,在“王老师”前应该加上敬语。

“务必”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语气过于生硬,并且不礼貌,应该删去。

落款时应该先写单位名称再写日期。

(2)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

作答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①上下句字数相等;

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根据活动主题可知,与“做人”相对的应该是“写字”,在前边加上一个叠词来形容写字的态度即可。

(3)图表的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相关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

结合表格的标题以及表格中的百分数可以看出,比赛现场学生错误执笔姿势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主要集中在“手指曲卷掌心”和“执笔太低”两种情况。

这个表格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非常直观,帮助人们了解握笔姿势错误的各种表现,然后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训练。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

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

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井,乡村的印章

一畦畦碧绿的菜园子展现在眼前,葱茏茂盛,长势喜人:

西红柿一串一串挂在枝桠间,一层,两层,三层,最下边的一层还有一枚笑红了的小脸。

一行葱挺直了腰身,站立端正。

青椒玲珑可爱,好似一只翠绿的小灯笼。

白菜像雕刻师精心雕琢过的翡翠。

卷心菜还未收心,叶片上卧着几滴露珠,一只毛毛虫当成了小广场,慢悠悠地在上面散步。

黄瓜呢,在菜园子靠石墙的最里边,羞答答地躲在藤蔓之后,只露出来那么一小截,带着毛刺,尾随着枯萎了的小黄花。

匀整的菜畦旁边,是一条蜿蜒又光滑的小路,小路的另一端是老井。

这些鲜活的菜蔬,得益于老井慷慨的恩赐。

日里月里,老井总是激荡着酩酊的水光,陶醉了岁月,隐去了故事。

故乡在黄土高原的深处,这片苦焦的土地,山大沟深,十年有九旱。

一年四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竞争,和岁月对抗。

乡亲们的吃水全靠老井。

老井在一条深沟里,距离村庄三里地。

沿着一条又陡又急、七拐八弯的下坡土路要走上小半个时辰。

那些日子,人们赶了牛车,慢慢悠悠地往返,拉一趟水往往要折腾好长的时间。

春天里刮黄风的时候,正是种玉米的时节。

乡亲们在肆虐的老黄风中播种希望。

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

从老井里取了水,晃悠悠地挑着水桶,一步,一步,挑到玉米地,然后用水瓢一勺一勺舀到放了种子的小坑里,覆盖上黄土,用脚踩实……那一支沉重的扁担,压红了肩膀,压弯了腰身,也压实了岁月。

那一年隆冬时节,邻家的小哥哥牵着牛去井边饮水。

谁承想,牛在溜滑的冰面上栽倒,摔断了一条后腿。

众人合力用板车把牛拉回来,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却下了结论:

牛腿已残,无法治疗。

谁都知道一头牛对于庄户人家有多么重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无奈之下,邻家叔说,杀了牛,卖了肉,再买牛。

多年以后,依然记得,那么一头健硕的老黄牛,在绝望之际,吧嗒吧嗒掉着黄豆大的泪珠子。

夏日里,大人们在菜园子里浇水,孩子们就偷偷伏在井台石板上看井水。

井水深邃清幽,经天光映照,水面闪着光芒,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有蓝天,也有悠悠漂浮的白云。

绿皮的青蛙藏匿于垒砌的石头缝间,露出一鼓一鼓的腮脖子,时不时“呱呱”叫上两声。

我们扔了小石子吓唬青蛙,青蛙“扑通”跳入水中没了踪影。

有一次竟然发现井里还有蛇,菜青色的蛇鬼魅一般,自在游弋在井水中,实在太吓人。

这时,孩子们往往会得到大人的厉声呵斥,一则怕掉入水中,二则怕污浊井水。

孩子们顿时四散而去。

老井前的路旁,杂草丛生,肥硕的水稗、车前草、龙葵、苍耳、虎尾,像一群没人管的野孩子,拥挤在一起。

玩累了,我们就折了南瓜的大叶子,浸了井水,当作草帽戴在头上,沁了水的叶片凉丝丝的。

南瓜的叶柄是空心的,可以当作吸管,在水桶里汲水喝。

老井的水甘甜清冽,冬暖夏凉,喝上一肚子,去草丛里打滚儿,可以听到肚子里“咣当、咣当”的声响,并乐此不疲——即使喝再多的井水,肚子也不会疼。

井边十米开外,是一棵老柳树,弓腰驼背,年岁已不可考,空心却繁茂,树下荫爽交匝,我们就钻到树干里游戏,或者在树干上系一根绳子荡秋千,耳边会传来清风的私语。

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去老井挑水或者拉水吃了。

拧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泉水喷涌而出。

而那老井,像一只洞察力非凡的眼睛,似乎早已洞悉了村庄的人来人去、世事变迁。

搬离故乡已有十几年的光景,老井的那一眼泉仍旧日复一日汩汩涌出,可昔日的打水声、喧闹声,还有那片绿油油的菜园子,早已销声匿迹,四下里一片沉寂。

如果以这口井为中心辐射开来,周遭的土地渐渐撂荒,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大多已各奔东西。

由喧闹到寂静,是老井的宿命,也是村庄的宿命。

老井,这一枚乡村的印章,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光符号,刻记着每个游子湿漉漉的乡愁。

5.文章的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

6.文章第①段,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菜园子?

7.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某两段拿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

请根据这句话与上下文的联系,简述理由

老井,伴着人们走过多少难熬的光景?

又带给我们多少温馨的回忆?

8.揣摩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答题。

(这段话写出了井水什么特点?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将加点的“拥挤”换成“成长”好不好?

简述理由)

9.请从结构和内容上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5.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①把老井比喻成印章,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老井对于乡村的重要意义;

②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抒情线索);

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④题目富有诗意。

6.写菜园子里的各种蔬菜葱茏茂盛,长势喜人,为引出下文对老井的描写作铺垫更衬托出老井的慷慨恩赐。

7.应放在⑤和⑥之间,因为“老井,伴着人们走过多少难熬的光景”一句,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带给我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又引出下文所记叙的内容。

8.

(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水的深邃和清幽(平静和清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老井的喜爱之情。

(2)不好。

“拥挤”化静为动,写出了野草长势旺盛、茂密的特点,它比“成长”形象传神。

9.结构上: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题)。

内容上:

深化中心,表达了作者对老井及乡村生活喜爱和怀念之情。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妙处的分析。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印章”也称图章,指印在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

这里把老井比作印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现出老井是乡村的标志。

同时,这个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凸显了主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第①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园的生机勃勃,为下文写老井的慷慨做铺垫。

【7题详解】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

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

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这个句子很明显是一个过渡句,由“难熬的光景”过渡到“温馨的回忆”。

“那些日子,人们赶了牛车,慢慢悠悠地往返,拉一趟水往往要折腾好长的时间”“那一支沉重的扁担,压红了肩膀,压弯了腰身,也压实了岁月”“多年以后,依然记得,那么一头健硕的老黄牛,在绝望之际,吧嗒吧嗒掉着黄豆大的泪珠子”都是围绕“难熬”来写的;

第⑥⑦自然段则是围绕“温馨”来写的。

所以这句话应该放在⑤和⑥之间。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水面闪着光芒,像一面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化静为动,就是赋予无生命的静态之物以生命,把静态写成动态。

“拥挤”就是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突出了野草蓬勃的生命力;

“成长”是“生长”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够形象。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

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

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从结构上来看,“老井,这一枚乡村的印章”“刻记着每个游子湿漉漉的乡愁”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与标题相照应;

从内容来看,最后一段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对老井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登上月球种土豆

继2016年美国在NASA空间站中培育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百日菊之后,中国的土豆和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届时将在月球上开出第一朵土豆花或拟南芥花。

月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1/6,它的1天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而接着就是两周的黑夜。

那里没有碳,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

寻找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要,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譬如说,月球环境真空,白天温度能达到100多摄氏度,夜晚零下100多摄氏度,加上微重力、太阳辐射强、高能粒子冲击等,给动植物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困难。

根据已知的关于动植物生长的知识,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月面微型生态圈”。

该项目历时两年多的实验,预计在今年9月完成正式品,将于2018年年底发射。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模拟动植物在地球的生存环境,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

罐子虽然不大,内部却大有乾坤,里面零部件达40个,聚集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光学、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的智慧。

这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想观察植物在月球上的光合作用情况,并为下一步科研活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为了让“罐子”里温度恒定,研究人员给“月面微生态圈”穿上了保温服并安装了根据应用在建筑温控上的优势研制出的新型空调。

然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微型生态圈以及照相机等一些耗电器材的工作。

因为“罐子”里资源有限,动植物占用的空间不能过多,加上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

所选种子必须满足综合体型个子小、耐高温、耐冻、抗辐射和抗干扰等因素。

经过上千次的筛选后,最终土豆、拟南芥、蚕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任务榜上的指定名额。

除了土豆、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和蚕卵,“罐子”里面还放有土壤、养分、空气等动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以及记录动植物生长的微型摄像机和照相机、调节温度的空调、提供能源的电池等。

有了恒温的保障,“罐子”里的温度会保持在-10℃至30℃之间,土豆和拟南芥通过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生态圈里的“消费者”——蚕卵,然后蚕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植物种子,循环往复,如此一来,一个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预计三个月后,有望在月球顺利开出第一朵花。

从发射准备到飞行登月这之间的两个月里,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相关试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据该项目的总指挥谢更新教授介绍,通过“月面微型生态圈”观察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种子的生长全过程,或虫卵孵化、成长发育、破茧成蝶,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类对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止,当这两种植物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而土豆就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的食物来源,这次实验的价值将更加重大。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移居月球就不再是梦。

10.请提取原文中的有关语句,给“月面微型生态圈”下个定义。

11.动植物在月球上生长将面临哪些挑战?

请简要概括。

12.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又”能否删去?

请简述理由。

13.第②段划线句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并分别简析其作用。

【答案】10.“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中国科学家创造的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

11.没有气压(真空);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碳);

昼夜温差大;

微重力;

太阳辐射强;

高能粒子冲击。

12.不能,“又”字表明“月面微生态圈”除了要穿上保温服、安装新型空调外,还必须要用太阳能电池进行温度控制,才能保证一些耗电器材的工作。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列数字、作比较。

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月球的重力和昼夜的天数;

通过把月球和地球进行比较,使读者对月球的重力和昼夜的天数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已知的关于动植物生长的知识,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月面微型生态圈’”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因此应该从破折号前提取信息,套用“‘月面微型生态圈’是……的小空间”即可,语言要简洁。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从“月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1/6”“那里没有碳,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白天温度能达到100多摄氏度,夜晚零下100多摄氏度,加上微重力、太阳辐射强、高能粒子冲击等,给动植物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困难”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分条进行概括。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

“又”强调了“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重要性,这是“月面微生态圈”的必备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画线句子很明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重力只有地球的1/6,它的1天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说明了月球上重力之小,昼夜天数不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