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51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总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二)知识体系

本册分三个单元,分12章26节内容。

建议课时为37课时。

主要学习有关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生活、植物种类及植物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

本单元分为二章。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已经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本单元分为四章。

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第二章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

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认识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阐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侧重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

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本单元分六章。

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阐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第三章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认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已经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讲述绿色植物已经其他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了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三)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7个,包括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探究6个,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践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

第一单元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第二单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第三单元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数量大(有30多个)、类型多(每一种活动均有)、有梯度(如探究活动,前3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3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的)。

这些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9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188幅图。

另外,还安排了10个表格。

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非常有利于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外阅读资料14篇,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

其中与“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8篇,反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3篇,反映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科学家的故事2篇,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生物学与文学的1篇,反映生物学与文学意思的联系,渗透了人文精神。

(六)检测体系

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安排了4类题。

其中简答题62题;

连线题5题;

判断题5题;

填表题1题,共73题。

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第18页第三题解释夏日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

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上的运用(如第49页第二题,公安部门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你如何鉴别它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呢?

),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善于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如第22页第二题,鲤鱼能产卵几十万粒,而一般小型鸟只产几个卵,这是为什么?

),提醒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原理无处不在;

注重环保知识的渗透,注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如第22页第三题,饲养山羊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心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如第27页练习题1,生态系统组成图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并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趋向人本化、人文化、人性化、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个性化、立体化、过程化和主体参与化。

突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体现了基础性,讲究了实效性,突出了时代性和求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加强和改进生物学实验教学,努力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

【全册知识点】: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些因素包括阳光、水、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每个生物都与它所处的环境中的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

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现象主要受温度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农田作物的栽培中,种植过密反而减产,这是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多样的。

如猫头鹰与老鼠之间是捕食关系,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寄居蟹与海葵之间是共生关系。

3、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如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叫保护色。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

4、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5个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光以外,其他条件应该都相同。

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用来作为对比,对照实验组除了要研究的对象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5、显微镜重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1粗、细准焦螺旋----调节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2转换器-----转动后选择物镜

3反光镜------收集光线

④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

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亮圈叫做视野。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观察装片时,标本移动的方向和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看到的像是倒的,如字母“F”看到的像是(简易方法提示:

将试卷转180度看到的像就是所成的像)

6、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7、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生态系统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此外,还有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

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属于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该保护它。

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活动:

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排放,农药使用,水污染,乱砍滥伐,偷猎,肆意捕杀,不合理放牧导致植被、森林、草原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废电池污染,工业、生活、医用的垃圾污染等,生物圈一旦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

9、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

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的物质是纤维素。

10、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营养物质是淀粉,遇到高温就会凝固成白色物质,直接燃烧时会放出臭味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11、谷类、豆类、根茎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瘦肉、鱼、奶、蛋和豆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猪肉、豆类、和油脂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12、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它为人体提供70%以上的能量。

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也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蛋白质。

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产热量最高的物质是脂肪。

13、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并且全面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

合理的营养对保证人体的健康很重要,但是合理膳食不仅要保证供给一定数量的各种营质,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

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营养学专家建议,全天的热量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为宜。

14、某人牙龈经常出血,则此人可能是患上了坏血病,他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某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则此人可能患了夜盲症,他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A。

某人缺乏维生素D,则他可能会患骨质疏松症,佝偻病。

15、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

(请同学们对照课本60页上的插图记忆)

16、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它们大大增加了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淀粉被消化和吸收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脂肪在小肠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直接就被人体吸收。

17、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绝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被吸收。

18、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里不含消化酶。

19、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吃与被吃)就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营养关系的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食物链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食物链通常是绿色植物为起点的,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中的其他环节的生物大都是肉食性动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0、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

21、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某一物种消失,就会使这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同时,一些有害物质也随着食物链而富集起来。

22、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在这个过程中还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叶绿体(场所)(产物)

2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25、光合作用实质上包括两个变化:

即物质变化,即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还有能量变化,即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得到有机物和能量。

26、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他们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

27、人们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28、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在这个区生长有大量的根毛,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2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的释放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注意呼吸作用和呼吸不同,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

(活细胞)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原料)(产物)

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0、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可用以维持体温,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做ATP的物质中,ATP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3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1、所有生活的细胞

1、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2、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2、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3、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3、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4、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4、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贮藏能量

32、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3、人的肺是有很多的肺泡组成的,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发生气体交换。

3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气体都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

在肺泡处,肺泡里氧气的浓度大,因此氧气的交换方向是从肺泡到血液。

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方向是从血液到肺泡,而在组织细胞处则相反。

氧气的交换方向是从血液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方向是从组织细胞到血液,在下图中表示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方向。

35、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肺活量。

肺活量能衡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状况,大量实验证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36、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呼吸作用消耗掉植物中的有机物,而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课本图6-1P89)把两个塑料袋放在黑暗处是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

七年级下册

一、第一章人的由来

本章包括《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计划生育》等4节,是按照课程标准中二级主题“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下的“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二级主题“人的生殖和发育”、“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经重新组合而构成的。

本章试图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问题放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思考,内容跨度大,既有人类的由来(起源和发展)、又有个体的人的由来(生殖)的内容,还有作为社会的人的责任(计划生育)的内容。

课程标准将课程具体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阐述,本文对各章的分析也从这3个方面展开。

1.知识方面

第一节是有关地球上人类由来的内容,第二节介绍个体的人的由来,第三节、第四节安排了青春期、计划生育等与学生发育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内容。

“镜头”由远(人类的由来)拉近(个体的生殖),又逐渐拉远——社会中的人。

第一节从回顾有关人类起源的争论引入,简要介绍了由森林古猿演化成人类以及人类的发展过程。

在介绍人类的起源时,突出了环境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

在介绍人类的发展时,突出工具的进化。

第二节研究的是个体的人的由来。

有关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等内容,教材用直观的插图,配以少量文字的形式进行组织。

由于现在学生的发育提前,青春期的内容在七年级安排确有必要。

但是,青春期教育的内容非常多,远不是一节课文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教材只选取最基本的内容,不求全面。

有关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遗精和月经的内容,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

对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材只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些场景的描述,点到其中的一些表现,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说,重点在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以使学生认同这一基本国策。

教材精选了知识内容,同时注意体现弹性和开放性、注意反映科技进展。

教材将一些学生感兴趣,但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用其他方式呈现。

例如,将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作为技能训练的素材呈现;

关于胎盘的知识,用楷体字处理,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

关于青春期发育指标的内容,用课文后练习题的形式作为课文的延伸和补充。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面,如生殖系统结构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正面图,在侧面图上填出各器官的名称,让学生参与学习;

各节的练习题中,都安排了和课文内容相关,但需要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去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学习的内容由教科书延伸到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

在体现科技进展方面,教材用“科学·

技术·

社会”栏目安排了试管婴儿的内容。

这些特点在其他章节也都有体现,以下各章的分析中就不一一叙述。

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探究、练习题、科学·

社会等,都和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在教学中灵活掌握。

以下各章节也是如此。

2.能力方面

本章共有2个观察与思考、3个资料分析、1个探究实验、1个技能训练等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并不都是直接告诉已有的结论,而是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从而构建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探究实验“晚育的意义”,事实上是根据设置的数字情境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这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都经常用到的方法。

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难度不是很大,但却是学生在今后实际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本章注意利用多种方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全书的共同特点)。

第一节课文的最后,用“人类是否应当更加理智地发展和运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呢?

”作为结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节的课文也以一段既结合本节主题,又引导学生应该尊重母亲的文字作为结尾。

在练习题、科学·

社会等处也都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第一节的练习题第5题告诫人类不应对现代类人猿“相煎何太急”。

有关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的阅读材料,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家奉献、敬业精神的教育。

第二节练习题的第3题,在让学生了解孕妇的身体负担并不仅仅是胎儿体重的增加的同时,渗透了尊重母亲、关爱孕妇的情感教育。

有关试管婴儿的阅读材料,既注意了反映科技新进展,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

第三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并思考应该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四节主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立意,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本章是依据课程标准中“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二级主题的要求展开的,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等3节,力求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按照“人从环境中获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

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其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思路编排内容,随后,又将视野投向生活中和食物有关的现实问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关于营养物质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它们在细胞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关于消化系统组成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描述),是为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提供知识基础。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内容,立足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地讲述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而是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这一节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现实情况、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

本章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注意体现弹性和开放性,注意反映科技进展:

维生素的发现的内容作为选学;

第三节资料分析的材料(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放开由学生自己收集、提供;

“科学·

社会”栏目反映了膳食纤维、绿色食品等比较新的内容;

教材还介绍了近些年才在国内出现的职业——营养师。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分别是本书的第二、三个探究,它们比第一个探究提高了要求,表现在:

注重“讨论和完善计划”,重视对探究方案和探究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的不一致时,要分析原因。

第二个探究没有直接列出要探究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出的提示自己提出问题(实在提不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的学生,也可选用提示中的问题探究);

还以色块的形式提出是否每个探究都需要作出假设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提出重复组设置的必要性。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和阅读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的资料分析,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的资料分析,明白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