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355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评课怎样观课评课Word格式.docx

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

“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

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

“客”之分;

“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

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

地位和失语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二、观课议课的追求和目的

1、观课议课的追求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

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

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

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

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2、观课议课的目的

一改:

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教学规律,从事多年教学的老师都掌握了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实施中就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但可以通过有效评课,让我们老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发现其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智慧的生发和积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

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评课一定要贯彻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而我们要认识到:

-—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应该是评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是观课议课重点关注的对象。

要切实改变评课只评教不评学的状况,以学生及其学习作为评议的重点。

——评议学生及其学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相反。

这就要求议课要由重甄别、重诊断向重激励、重指导转变,着眼于评议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还要在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主体等方面实现创新和优化,使学生在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持续进步和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方面。

陈大伟教授提出:

“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再孤独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可见通过有效评课,可以使教师四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

为此在评课议课我们要做到:

在评课目标上,要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展示评课者自己的身份和水平,或夸夸其谈一些不切合教师实际的东西。

在评课内容上,要以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商讨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为重点.在评课方式上,要立足于帮助,而不是局限于评;

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建立双向、多向评课过程,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在评课氛围上,要强化专业研究精神,使评课在民主、平等、和谐、求真、务实的气氛中开展,形成诚挚坦言、互议互学、互相激励、互相信任的氛围。

总之,有效评课时教师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是课堂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体现.教师应该把所授的每一节课当成自己成长、发展、研究的过程,应把每一次的评课作为学习、思辨、领悟的过程。

可以这样讲,教师在讲台讲课时操作、实践,台下的评课时反思、提升,只有在实践后思考,在总结后改进,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提:

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技艺,提升教育品质

我们都知道,以往的评课重在评价和甄别,评课老师的评点的内容也主要是褒贬和称赞。

说好话得多,提出问题的少.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

所以观课评课中,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教育家叶澜称评课为“捉虫”———-捉教育思想中的问题之虫,捉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之虫。

有了问题之后,通过大家的讨论研究,交流合作,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必然会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艺得以提高,教育品质得以提升。

三、怎样观课

又称“课堂观察"

,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

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

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过程中观课双方(即观课者、授课者)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不论哪种观课,都是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利弊得失,改进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1、树立观课的五种意识

(1)。

对话意识

对话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对话者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参与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据着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不可替代的、他人无法进入的位置。

”其次,对话强调对他者的尊重,在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在交往中使他人成为对话者.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既可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唯唯诺诺“小媳妇心态”,又可防止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实现真实的倾听和切磋。

(2)。

欣赏意识

观课是以对授课者这个主体的尊重为基础的.授课是一种劳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是艺术性的劳动。

在这过程中,授课主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能充分地感受到授课主体的优点,体会到授课者的成功的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其中存在的价值,即使是暴露出的问题。

如果观课者怀有不以为然的态度,观课的结果往往是负面的。

(3).交流意识

观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观课活动主题、教师情况、教学预设、学情程度等,也可以了解授课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

有了这些交流的基础,观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

观课前后都应该有交流,并且观课前交流的作用往往是超过观课后交流的,但目前其作用却被我们忽视。

(4).分享意识

观课者要把授课者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才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

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发挥观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避免观课者处于被动听课的境地。

(5).援助意识

任何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即自己已具备某些优势,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需要向别人学习。

带着“援助”的意识,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观”别人的优势“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可以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

2、观课的程序

(1)观课准备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观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观课议课的重要保证。

没准备的观课只能是“感性的观察”和“经验式观察”,达不到观课的目的。

那么观课前要准备哪些工作呢?

总体包括制定严密科学的观察计划、人员准备、观课前的会议、观察工具的准备、熟悉观察现场等环节。

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心理准备.对于被观察者,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所以被观察者应放下思想包袱,克服采用迎合观课老师的口味和习惯的教法,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对于观察者应抱有谦虚学习的态度去观察别人的课堂.因别人的课堂一定有真得学习的地方,要积极去发现,同时也要积极发现问题,为被观察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切不能抱着“好好先生”的态度。

第二知识准备。

在观课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应认真研学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理念,这样的课堂观察才有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才有创新的动力.还要了解一般情况,如熟悉教材、教案、练习册,设想一下如何上好这堂课.甚至可以了解一下授班级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班风班貌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观课主题和观课内容。

第三观察量表的编制。

如下列:

班级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评价人:

日期:

一级评价指标权衡

二级评价指标权衡

评价指标内容

二级指标评分

一级指标评分

A

B

C

D

教学设计(15%)

教学思想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项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资源整合及个性特色

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有的条件,对各项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合理配置

教学过程(40%)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探究,问题和情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启发性

贯彻启发式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点拨

地理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的形成

注重地理学科研究方法、技能、思维特征的养成,注重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布

学生学习的体验

学生对地理观念、原理、规律及地理方法、技能的自主掌握、内化合领悟

教学手段使用的合理性

与教学内容配置的合理性,对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的针对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性

教学效果(30%)

目标达成度

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情况,及时反馈,有效巩固

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正确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及运用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学生形成的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辩证地理解人地关系,并对一定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兴趣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学习态度、饱满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

学生思维活跃有序

学习能够积极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探究规律

教师素质(15%)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等的水平

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教学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亲和力、教学风度、个人魅力等

整合评价

总分

等级

(2)观课的实施

第一履行“事先告知”,避免“推门观课”。

“推门观课”是对教师教学的怀疑和监控,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一种“无言”的伤害.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忙于应付,流于形式,把原本富有创造性和生命激情的教学变得机械二平庸。

为此观课者要与授课者协商,履行告知,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

第二选择观察点。

一般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各自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目前一般选择教室的后面,做观察点,利于全面观察教室、学生和授课老师的状况。

第三仔细观课。

首先观教室。

教室虽不是观察的重点,但教室的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况,也直接关系的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训练.其次观授课教师。

主要两方面:

①观教师的基本状况.内容包括:

穿着打扮;

精神状况;

教态是否自然;

语言是否准确;

能否讲普通话;

板书设计;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等。

②观教师的施教行为。

包括怎样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呈现教学内容;

采用哪些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最后观学生。

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状况;

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四记好观课记录。

主要六个方面:

教学环节;

衔接过渡;

细节特色;

板书提纲;

点评批语;

备注信息.

(3)观课结果的分析与表达。

课堂观察结束后,最好能尽快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免时过境迁而发生偏差。

通过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来揭示课堂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被观察行为的意义。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之后,观课者就能从系统的资料中归纳、推论出研究结论。

那么,分析观课中获取的资料要涉及到多个角度: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结构(安排哪些环节、各环节所占时间比例、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各环节过渡是否自然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等);

教学内容(教材加工处理、解读与开发,是否关注知识点、情感点,教学进度);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提问、挂图等);

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学习、小组讨论、独立学习等);

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管理(教师是将管理凌驾于教学之上还是将管理作为促进教学的手段,管理方式有哪些,课堂是否民主,是否出现不良行为,教学气氛是否和谐,课堂秩序怎样等);

师生关系(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师生互动如何展开,师生交往的方式有哪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等);

课堂评价。

四、怎样议课

1、议课的基本要求

第一议课一般应遵循下面五种原则:

(1).与人为善,态度诚恳

明确议课宗旨和端正议课指导思想,是议课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条件。

议课者首先要去掉私心,树起爱心,使有利于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议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试图通过议课来显示议课人的“水平”,使教师对自己“服气"

,追求这种效益的议课违背了议课的基本宗旨,自然会让人反感而无法拥有好的结果。

态度真诚是议课取得良好效益的基本保证。

议课不光是一种学术交流,也是一种人际沟通,必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平台上才能有效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居高临下的官僚作风和夸夸其谈的“学霸”作风都会严重损害议课的效益。

在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的议课,氛围应是平等和谐的,态度应是真挚诚恳的,对师生既有指导性,更有激励性。

这种善于艺术性地营造评课者与被评者、听评者之间“心理零距离"

的议课,容易受到师生的欢迎.即使是实话实说,客观地提出问题和批评,也容易为师生所接受,从而达成议课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议课效益。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议课往往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研活动中进行的,应根据观课的目的明确议课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内容和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议课。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有选择性和侧重性,要围绕而不应偏离活动的主题与目标。

因此,议课要遵循突出重点原则和因人而异原则,根据实际需要,抓住关键的问题,与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教师探讨不同的问题,议课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会把课议得深入和透彻,才能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3).一分为二,注重实效

运用辩证的观点议课,既把课的优点讲足,又把课的缺点讲透,褒贬适当、适度,容易取得较好的议课效果。

尊重执教者的劳动,肯定课的成功之处,能给教师以鼓励;

分析课及教师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树立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

一般情况下的议课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不宜片面地一味说好或专门挑刺。

但褒贬并不是机械地半斤八两,适度的标准是适当,是客观和公正。

不切实际的肯定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都不可取。

褒贬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既要看课的实际表现,又要看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考虑议课的实际效用,实现最大化的议课价值。

(4).理论引领,评析实践

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是议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议课既是一种诊断,更是一种引导.对课的改进提出建议,既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又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加以解释,才能使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

要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先清晰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如果议课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低层面上,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指导价值。

只有把理说透,才能把课说清,才能把人说服,才能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取得好的议课效益.

(5)、注意差异,讲究艺术

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进行议课,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教龄短的教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

对教学经验丰厚的老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推心置腹、促膝谈心;

对待性格直爽的老师,可直截了当,从各角度与其认真交流;

对待性格固执的老师应谨慎提出意见.

第二议课应克服或避免下面10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1).忌听而不议

由于对其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体验,议课常常不被重视,议课活动的开展既不普遍也不经常。

在学校观课活动中,重听而轻评、听多议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并不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每观一课都要评议,要视需要与必要而定.但如果连有些具有相当规模的比赛和观摩活动也不安排议课,议课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观课对看课者和执教者都失去了主要的意义,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组织的教研活动更失去了大半的价值。

(2).忌徒有形式

不少该议的课之所以不议,除了意识问题之外,也与不会议课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课虽然议了,但并未取得议课应有的效益.有的教师、学校领导以至教研人员,由于对教学和议课缺少研究和实践,缺乏必要的议课素养和水平,观了课既看不出多少名堂来,也说不出几句有价值的意见,即使能看出点门道,也由于一知半解而难以评释到位.有的议课者也说了不少意见,但多是细技未节的问题,评议重于琐碎而流于肤浅,对大家没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这样的议课都没有多大意思,难以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欢迎。

(3).忌态度生硬

如果说议课能力低会导致议课效益差的话,那么,议课态度生硬则很可能会使议课收到负效果。

有的议课者以为议课只是简单的甄别,将课分出优劣与等级,忘记了议课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考虑执教者或听评人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议课态度生硬,语气逼人,语意伤人。

有的议课者凭借地位和学识上的优势,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夸夸其谈,缺乏民主的作风、平等交往的意识和善于沟通、说服的技巧。

有的学校领导或教研人员对一些上课能力较差的教师有恨铁不成钢之气,对一些陈旧落后、效果较差的课有深恶痛绝之愤,议起课来意气用事,直抒胸臆,狂轰滥炸而后快。

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议课专挑别人的毛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却恶化了议课的氛围和人际关系。

总之,穿着布满针刺外衣的议课,对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不是更有利,而是更有害。

(4).忌好话连篇

一种走极端的现象是做老好人,议课怕伤感情,怕得罪人,一味唱赞歌,片面说好话,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讳莫如深。

这种只讲人情关系而不求学术研究的议课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都有害无益。

(5).忌面面俱到

由于观课议课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议的课又各有特点和具体实际,再加上时间的限制,观课一般应有所侧重,不宜不分主次轻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夸夸其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面面俱到的议课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抓不到要害、需要和重点,力量分散,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让人听来一头雾水,难以切实解决问题,也容易让人生厌和反感。

(6).忌标准失当

议课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因而议课应持有正确的评议标准。

否则,一来诊断错误,评议失当,难以服人,二来误导教学,遗误师生,妨害事业。

由于议课实践发展相对滞后和对议课的研究相对薄弱,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议课理论、议课制度和议课操作方案,在议课实践中,评议标准失当、新旧标准冲突、理论与实践失调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不同学科各具特点和要求,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有不同的起点和发展要求,议课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标准.如果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熟识界限,以只适用于某一范围的评议标准去衡量所有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不理智和不讨好的。

在议课中,缺乏科学的标准或滥用标准,都是议课之大忌,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会让教师对议课敬而远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