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87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记载表Word文档格式.docx

分五级:

 1级 无芒 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级 顶芒 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级 曲芒 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级 短芒 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级 长芒 芒长40毫米以上。

A.2.2.4 穗形

 1级 纺锤形 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

 2级 椭圆形 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

 3级 长方形 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

 4级 棍棒形 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5级 圆锥形 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A.2.2.5 壳色

分两级,以1、5级表示:

 1级 白壳(包括淡黄色);

 5级 红壳(包括淡红色)。

A.2.3 生育动态

A.2.3.1 基本苗数

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3个出苗均匀的样点(条播选取一米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万苗/亩表示。

A.2.3.2 最高茎蘖数

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基本苗相同。

A.2.3.3 有效穗数

成熟前数取有效穗数,在原样点调查,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

A.2.3.4 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

有效分蘖率按

(1)计算:

W=100%´

   …………………………………………

(1)

式中:

W—有效分蘖率;

M—有效穗数;

K—最高总茎数。

A.2.4抗逆性

A.2.4.1 抗寒性

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后期两阶段记载,均分五级:

 1级 无冻害;

 2级 叶尖受冻发黄;

 3级 叶片冻死一半;

 4级 叶片全枯;

 5级 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

A.2.4.2 抗旱性

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

 1级 无受害症状;

 2级 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

 3级 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

 4级 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

 5级 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

A.2.4.3 耐湿性

在多湿条件下于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载:

 1级 茎秆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无枯死现象;

 3级 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

 5级 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

A.2.4.4 耐青干能力

根据穗、叶、茎青枯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

A.2.4.5 抗倒伏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两次记载,记载倒伏日期、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

倒伏面积为倒伏部分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

倒伏程度分五级记载:

 1级 不倒伏;

 2级 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

 3级 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

~45°

(含45°

);

 4级 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

~60°

(含60°

 5级 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

以上。

A.2.4.6 落粒性

完熟期调查,分三级记载:

 1级 口紧,手用力撮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难;

 3级 易脱粒,机械脱粒容易;

 5级 口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容易落粒。

A.2.4.7 穗发芽

在自然状态下目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同时记载发芽百分率。

A.2.5 熟相

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三级,以1、3、5表示。

A.2.6 病虫害

A.2.6.1 锈病

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

a) 普遍率 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的百分比;

b) 严重度 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茎)面积的百分比;

c) 反应型 分五级:

 1级 免疫 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

 2级 高抗 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

 3级 中抗 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

 4级 中感 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

 5级 高感 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

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

A.2.6.2 赤霉病

记载病穗率和严重度:

a) 病穗率 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

b) 严重度 目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

 1级 无病穗;

 2级 1/4(含1/4)以下小穗发病;

 3级 1/4~1/2(含1/2)小穗发病;

 4级 1/2~3/4(含3/4)小穗发病;

 5级 3/4以上小穗发病

A.2.6.3 白粉病

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

 1级 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

 2级 基部叶片发病;

 3级 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

 4级 病斑蔓延至剑叶;

 5级 病斑蔓延至穗及芒。

A.2.6.4 叶枯病

目测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

 1级 免疫 无症状;

 2级 高抗 病斑占1%~10﹪;

 3级 中抗 病斑占11%~25﹪;

 4级 中感 病斑占26%~40﹪;

 5级 高感 病斑占40﹪以上。

A.2.6.5 根腐病

反应型按叶部及穗部分别记载:

a) 叶部 于乳熟末期调查,分五级:

 1级 旗叶无病斑,倒数第二叶偶有病斑;

 2级 病斑占旗叶面积1/4(含1/4)以下,小;

 3级 病斑占旗叶面积1/4~1/2(含1/2),较小,不连片;

 4级 病斑占旗叶面积1/2~3/4(含3/4),大小中等,连片;

 5级 病斑占旗叶面积3/4以上,大而连片。

b) 穗部 分三级:

 1级 穗部有少数病斑;

 3级 穗部病斑较多,或一两个小穗有较大病斑或变黑;

 5级 穗部病斑连片,且变黑。

记载时以叶部反应型作分子,穗部反应型作分母,如3/3表示叶部与穗部反应型均为3级。

A.2.6.6 黄萎病

记载普遍率和严重度:

a) 普遍率 目测发病株数占总数的百分率;

b) 严重度 分五级:

 1级 无病株;

 2级 个别分蘖发病,一般仅旗叶表现病状,植株无低矮现象;

 3级 半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叶发病,植株有低矮现象;

 4级 多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三叶发病,明显低矮;

 5级 全部分蘖发病,多数叶片病变,严重低矮植株超过二分之一。

A.2.6.7 纹枯病

冬麦区小麦齐穗后发病高峰期剥茎观察:

 1级 无病症;

 2级 叶鞘发病但未侵入茎秆;

 3级 病斑侵入茎秆不足茎周的1/4(含1/4);

 4级 病斑侵入茎秆茎周的1/4~3/4(含3/4);

 5级 病斑侵入茎秆茎周的3/4以上

在病害严重发生,出现枯白穗的年份,应增加记录枯白穗率(%)。

A.2.6.8 其它病虫害

如发生散黑穗病、黑颖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粘虫、吸浆虫等时,亦按三级或五级记载。

A.3 室内考种

A.3.1 每穗粒数

在进行记载的两至三个重复,每小区边行除外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

A.3.2 饱满度

分饱、较饱、中等、欠饱、瘪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

A.3.3 粒质

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

A.3.4 粒色

分白粒、琥珀色、红粒,以1、3、5表示,其它颜色以文字表述。

A.3.5 千粒重

做两次(单位g),每次随机取1000粒种子,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0.5克应重做),数据精确到一位小数。

A.3.6 容重

以晒干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单位克/升)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5克应重做)。

A.3.7 黑胚率

随机取200粒,数黑胚粒数,做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年度

试验组别

承试单位

试验地点

海拔

东经

北纬

试验负责人

记载人

B.1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    个       共同对照品种名称      

辅助对照品种名称        重复次数          

小区长   米、宽   米   小区面积       平方米

每小区      行      密  度       万苗/亩

试验田面积      亩

B.2 供试品种

表B.1 供试品种

代号

品种名称

供种单位

B.3 栽培管理

B.2.1 前茬:

        土质:

          水(旱)地:

       

B.2.2 基肥(种类、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

                 

                                           

B.2.3 整地(时间、机具质量):

                          

B.2.4 种肥(种类、数量、施用时间及方法):

                    

B.2.5 土壤处理:

                                

B.2.6 播种期:

    月    日  播种方法:

                

B.2.7 追肥(种类、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

B.2.8 中耕除草(时间、次数、方法及质量):

B.2.9 灌溉(时间、次数、方法):

                         

B.2.10 防治虫害(对象、时间、药剂名称和方法):

B.2.11 收获期:

    月    日

B.2.12 其他:

                                  

B.4 田间种植图

画出品种田间种植排列图。

B.5 小麦生育期的气温和雨量

表B.2 小麦生育期的气温和雨量(常年气象资料系   年平均)

项 目

当年

常年

(℃)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月平均气温(℃)

降水量(毫米)

上旬

中旬

下旬

月降水量总数(毫米)

月降水天数

月最大降水量(毫米)

月总日照时数

特殊气候及各种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

                                                               

B.6 田间记载表

每次重复应填1张表。

表B.3 田间记载表

重复

区号

出苗期(日/月)

抽穗期(日/月)

成熟期(日/月)

幼苗习性

基本苗(万/亩)

最高总茎数(万/亩)

有效穗数(万/亩)

株高(cm)

冻  害

越冬百分率(%)

旱害

湿害

青干

倒伏

白粉病

其他病

虫害

穗发芽

落粒性

熟相

小区产量(kg)

田间评比意见

日期(日/月)

程度

面积(%)

反应型

严重度(%)

普遍率(%)

1…3

B.7 生育期、茎蘖动态汇总表

表B.4 生育期、茎蘖动态汇总表

品种

名称

生育期(日)

有效分蘖率(%)

株高

(cm)

注:

生育期为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B.8 抗逆性汇总表

表B.5 抗逆性汇总表

冻害

湿

倒伏

其他病虫害

(%)

应型

B.9 室内考种汇总表

表B.6 室内考种汇总表

每穗粒数

籽粒饱满度

千粒重(克)

容重(克/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